王 莹,李红艳,朱善敏,杨 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长春13000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常伴有持续或反复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不同部位及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病症,具体类型包括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等。部分IBD患者还合并焦虑、沮丧、抑郁甚至自杀倾向等,不仅影响患者职业选择、工作负荷、作息时间,还会增加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患者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升、肠镜检查的普遍开展,我国IBD发病率显著升高。IBD多见于青壮年群体,复发率约为70%,加之病程较长,导致癌变率增加,被WHO视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2]。目前,IBD无特效治疗药物,故加强日常管理至关重要[3]。我院对IBD患者仍以医生指导为主,但医生每日工作量较大,患者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很难保证患者对疾病知识需求度得到满足。本研究对我院IBD患者的护理管理现状及需求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根据IBD的管理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4]。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接诊的120例IBD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所制定的IBD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年龄≥16岁;④具备正常沟通能力,能理解本研究目的和各种调查量表;⑤自愿参与本调查。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或合并先天性精神发育迟缓患者;②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患者;③中途退出调查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同时根据主要目的,自行设计IBD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和疾病相关信息(炎症性肠病类型、并发症、病程等。)②护理质量评估:运用三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该评分标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30分)、专科护理(20分)、基础护理(20分)、健康教育(2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护理质量越高。③护理风险管理:采用艾蓉等[5]构建的门诊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研究需求,最终确定护理风险管理调查量表分为护士因素(10个条目)、系统因素(11个条目)、患者因素(6个条目)及其他因素(3个条目)4个维度,共3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取0分(否/合理)、1分(是/不合理),总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风险越高。④患者需求度调查问卷:基于IBD患者需求度品质性访谈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文献回顾、课题组讨论等自行设计“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认知与需求度调查问卷”,并要求专科医生共同参与问卷的咨询修订。正式调查前,选取5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确定该问卷适用于本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1个条目,其中8个为疾病认知情况调查,回答正确为1分,错误或不确定为0分,得分0~8分;另外3个条目为知识需求度调查,其中1个条目为多选题(共5项,选取1项即得1分),另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1~5分,得分为15分,需求度不满足为≥12分,需求度满足为<12分。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开展调查工作期间,均严格按照保密操作原则实施。调查前,研究者及时告知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及意义,在患者自愿参与基础上开展调查。
2.1 三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情况 见表1。
表1 三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情况(分,
2.2 患者需求不满足单因素分析 见表2。
表2 患者需求不满足单因素分析[例(%)]
2.3 患者需求度不满足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需求度不满足为因变量,以受教育程度、病程、护理质量评估健康教育、护理风险管理系统因素为自变量,α=0.05作为入选标准,α=0.10作为剔除标准,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变量,依次为:受教育程度低、病程较长、健康教育不到位、系统因素,决定系数R2=0.263,即该4个变量能解释IBD患者需求度不满足总变异的26.3%。见表3。
表3 患者需求度不满足多因素分析
3.1 IBD护理管理现状、患者需求度满足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评估总分(73.25±2.36)分、护理风险管理评估总分(17.56±1.72)分、疾病认知需求度评估总分(17.36±1.39)分。根据科室自制的调查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本次针对IBD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结果<80分。根据风险管理评估结果、IBD患者疾病认知需求度调查结果为10~20分,表示当前IBD护理风险管理、疾病认知需求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目前IBD患者的护理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患者需求度未得到充分满足。
3.2 患者需求度满足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基于IBD的需求度调查结果12分作为临界点,在此基础上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证实IBD患者需求度不满足与受教育程度低、病程较长、健康教育不到位、系统因素密切相关,是导致IBD患者需求度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P<0.05)。主要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少,加之本身受教育程度水平较低,故导致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较为欠缺,且未习惯性的针对疾病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使得需求度始终无法得到充分满足[6]。发病初期,患者通常不重视,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度也相对较低,但伴随着病程的延长,疾病对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迫切希望能借助有效的手段来更好的控制疾病,故其需求度越来越高[7]。健康教育是增强患者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满足需求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分析证实,健康教育是影响IBD患者需求度的重要因素,需求满足的患者健康教育测评结果为(16.31±0.57)分,而需求不满足的患者健康教育测评结果为(11.36±1.5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需求不满足的患者其健康教育未到位,故导致患者对疾病的知识无法充分获取。另外,系统因素同样是影响IBD患者需求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科室主要以医生管理为主,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接触性管理,使得护理人员无法借助专业知识给予患者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指导,而医生因本身的工作量较大,且缺乏患者管理意识,即便是加入患者的微信群,但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或者精力提供指导。此外,科室医生与护士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使得护理人员无法直接参与IBD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从而导致需求无法满足。
3.3 IBD患者护理管理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目前IBD患者需求无法满足主要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及系统内部关系。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诊IBD患者之后,必须对患者所掌握的疾病知识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再根据患者的知识需求以及知识缺乏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借助视频、图画等多种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的了解,充分保证患者需求得到满足[8]。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指导患者以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式调节负性情绪或以发泄、移情等情绪调节方法达成自我调整。采用移情法和放松法等进行情志调适,提高社会支持,鼓励家属、亲友、同事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消除其消极和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9]。其次,加强内部沟通交流,每月组织1次晨会,邀请专科护士以及专科医生对IBD的相关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组织IBD前沿知识的集中培训,以增进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科室内部人员针对疾病管理上更加团结。最后,护理人员加入到患者微信群中,定期为患者推送相关知识信息、视频等,同时每周进行1次统一答疑活动,对微信中患者提出的各种疑惑进行解答。对患者实施捆绑式医护管理模式,医护人员共同查房,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评估,并嘱患者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调查患者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情况,并提出患者护理重点,责任护士根据医生指导,调整患者的护理措施。该模式中医生、护士共同进行护理干预,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让患者感受到充分的重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0]。此外,加强自我管理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自我管理是指患者通过自身的行为监督和健康管理承担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个性化的疾病自我管理指导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健康教育中由于部分医务工作者及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的缺乏,导致患者更注重于临床用药而忽视了其他相关治疗因素,尤其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11]。
综上所述,目前IBD患者护理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且患者的需求度满足情况较差,这主要与受教育程度低、病程较长、健康教育不到位、系统因素有关,故应当着手强化相关影响因素,以实现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