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周小琴,张艳风,李 凤,付孟杰
(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市201800)
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介入方法,但肝癌患者病情复杂、严重,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因此对其实施高效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全程介入护理是在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可提高介入治疗效果。介入手术护理路径图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护理,可减轻患者治疗痛苦,促进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7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者;②具有介入手术治疗指征者;③无精神疾病史者;④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无法耐受介入手术治疗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2(46.31±5.2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3(46.42±5.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术前护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讲解手术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等。术中护理: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理:监测术后不良反应,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1.2.2 研究组 实施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①设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a.设计路径图:结合介入手术治疗的基本流程,以患者为核心,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完善护理工作机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增强对介入手术护理路径图的了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及护士行为等。b.培训护理人员:保证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中充分掌握护理路径图的起始和终结部分。c.术前准备:加强护理人员与医生配合度,消毒术区皮肤,监测生命体征。d.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找出护理工作中的弊端与问题并制订解决办法,以护理人员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②实施全程介入护理。a.术前护理。评估患者身体、精神及心理状态,医护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邀请愈后良好的病友与患者交流分享治疗心得。b.术中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保持输液管及导管通畅性。c.术后护理。营养护理:保证患者饮食多样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并发症护理:嘱患者多饮水,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疼痛护理:采用放松分散、注意力转移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对疼痛严重者给予镇痛药;穿刺部位护理: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密切关注穿刺部位的变化;排尿护理:通过对患者下腹部进行按摩、倾听舒缓音乐、多饮水等方法促进患者排尿。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为0~10分,其中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9~10分为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严重。②比较两组等候时间、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刺口出血、皮下淤血、疼痛、排尿异常。总发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⑤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包括4个项目,分别为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2.1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等候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等候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干预前后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分,
近年来,肝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肿瘤患者多采取介入治疗,该方法具有无创伤性,且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3]。介入护理是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给予其系统护理[4]。为提高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可制订介入护理配合路径图,保证介入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性与治疗有效性,护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能更好地落实护理工作[5]。与常规护理比较,介入护理配合路径图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
马艳丽等[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张灵芝[7]研究结果显示,介入组患者的等候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参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度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等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6-7]结果一致。表明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能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全程介入护理的术前护理能使患者详细了解介入治疗的过程,护理人员向患者详述介入治疗的目的,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8]。术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术后,营养护理、并发症护理、疼痛护理、穿刺部位护理及排尿护理等,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9]。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干预,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明确职责,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术后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