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楠,欧阳淑怡,张小妮,黄凤贤,李严丽,李浩君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08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指液化的玻璃体经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导致两者互相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1],是对视功能造成极大危害的高发型致盲性疾病[2]。RRD患者一般选择手术治疗,术后正确的体位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3]。临床上一般采用俯卧位,也可为侧卧位,借助硅油或过滤空气的浮力和表面张力,对裂孔行封闭处理,将视网膜下积液挤出,使得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指导患者每天保持俯卧位或侧卧位16 h以上,持续7~30 d[4]。体位配合程度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然而因长时间保持俯卧位,眼眶受到压迫,干扰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眼部肿痛加剧,易引起患者不适[5]。因此,大多数患者体位配合欠佳使其术后恢复情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RRD发病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和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重等因素均影响患者术后体位配合及药物知识教育。所谓回授法即医护方采取健康教育后,对于所学到的健康知识,被教育方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或加以演示,针对未准确理解或没有理解的知识,施教育方开展针对性的再次干预,待被教育方准确掌握全部知识为止[6]。此为一类具备价值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且容易理解的健康教育手段[7]。已有研究证实,回授法能够增强糖尿病患者与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使对方更为顺利地完成自医院对症干预至家庭自我护理的平稳过渡[8]。然而,目前仍缺乏采用回授法对RRD患者进行教育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回授法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我院眼科住院的177例R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沟通能力良好,知情且同意参与此项研究。排除对象:认知障碍、重度并发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等疾病患者以及因全身性疾病无法耐受俯卧位的患者。将2019年10月1日~12月31日87例RRD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4例(50.6%)、女43例(49.4%),年龄(50.2±15.2)岁;视网膜脱离发病时间(23.9±30.2)d;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20.7%),初中33例(37.9%),高中14例(16.1%),大专及以上22例(25.3%);并发症:高血压19例(21.8%),糖尿病14例(16.1%)。将2020年1月1日~3月31日90例RRD患者作为观察组,男57例(63.3%)、女33例(36.7%),年龄(50.5±15.1)岁;视网膜脱离发病时间(25.4±29.8)d;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6例(17.8%),初中32例(35.6%),高中20例(22.2%),大专及以上22例(24.4%);并发症:高血压21例(23.3%),糖尿病12例(13.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分发视网膜脱离健康教育手册,责任护士口头进行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眼药水的使用及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护士演示正确的术后体位,告知术后体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及术后体位配合的时间。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视频,在病房循环播放;根据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制作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疾病知识教育材料,张贴于走廊宣传栏,供患者学习[9]。每日评估患者术后体位的配合情况,对存在潜在问题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采用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
1.2.2.1 回授法培训 借助情景模拟手段,责任护士采用回授法向患者宣传视网膜脱离术后体位、用药知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让患者(或家属)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健康教育内容。询问开放性问题进行澄清和评价,要求护士主动承担沟通的责任,避免患者尴尬,对不能正确反馈的患者再次解释和检查[10]。一次回授法健康教育结束后,需再次巩固新技能与新知识,对患者接受回授法内容加以评估,听取患者的感受与建议,对此方法加以不断优化[11]。
1.2.2.2 采用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 回授法健康教育包括4个基本步骤[12]:①解释。护士向患者讲解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包括术后体位配合、用药的周期、频率、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需应用浅显通俗的语言,保持适宜语速,尽量不采用晦涩难懂、专业性强的医学术语,同时结合视网膜脱离健康教育手册。②评估。采用回授法对患者认知与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使对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需要向患者说明这并不是一种测试,而是对其健康教育知识认知与掌握情况的检查手段。提问过程中,应保持温和、亲切的语气。如:“今天我们讲解了术后的体位配合,为确保我刚才是否讲清楚,您能否用自己的话讲一遍呢?”避免答案为“是/否”的封闭式提问。③澄清。当患者回答或演示正确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对患者未理解的知识,应做出重复解释与健康教育,着重强调导致患者未理解的原因是自身讲解不清楚,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荷与抵触情绪。健康教育后,通过回授法实施评估,直至患者理解并复述的比较准确、全面,再次健康教育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词汇进行解释,确保在增加新知识之前患者已经完全理解掌握之前的内容。④理解。最后进行开放式的提问,如:“您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当患者可以全面且准确地回答护理人员的提问,说明已充分掌握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即本轮教育结束。
1.2.2.3 术后体位护理 ①俯卧位:患者面部向下,放于护理头垫上,使头与身体平行于地面,将软枕垫于胸部,或者将软枕垫于肩髋部,提高舒适度。②头低坐位:可借助两侧的床栏,把餐板平置于床栏上,接着把护理头垫平置于餐板,患者保持坐位,且应保证舒适度,头面部垂直向下趴于头垫上;或者在床边椅子上呈坐位,并转移护理头垫到床头桌或床边,头面部姿势同上。长时间俯卧位乏累或用餐后,可适当调整体位,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可使俯卧位时间显著延长,有效改善患者睡眠。③站立头低位:患者进行床下活动或者行走时,可采用该体位,头面部垂直向下,平行于地面。该体位应有家属陪同,避免头低位看不到前方出现头与硬物相撞[13]。④健侧眼侧卧位:患者取健侧眼侧卧,面部向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长期俯卧位导致的夜间睡眠障碍问题。此外,部分患者由于全身体质不佳或存在青光眼风险,应遵医嘱暂停此体位。如有必要可交替应用上述4类体位,皆使头面部垂直向下,不但能够使体位保持时间延长,改善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的不适与疲劳,同时能够使患者依从性提升,对手术效果起到有效保障,还能够防范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应主要采取俯卧位,每天的俯卧位保持时间约16 h[14]。对体位进行调整时,需保持缓慢、轻柔的动作,不可大幅度翻身或头部用力。此外,护理人员需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特别需做好夜间巡视工作,对患者体位保持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指导对方保持合理的体位。
1.3 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视网膜脱离患者出院核查表,包括术后体位配合程度、术后用药知识知晓率及术后并发症知晓率3个方面、12个条目,同时于各条目后标明标准答案与评估标准。若患者术后24、48、72 h内俯卧位时间≥16 h,则表示术后体位配合;若患者术后24、48、72 h内俯卧位时间<16 h,则表示术后体位不配合。若患者能够回答出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飞蚊症、闪光幻觉等视网膜脱离表现中的3点则认为知晓视网膜脱离表现。患者出院前,护士长或责任护士负责以核查表为参照对患者开展开放式提问,评估患者术后体位配合知识、术后用药知识知晓及术后并发症知晓情况,并现场查看患者术后体位是否正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体位配合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体位配合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用药知识、并发症及视网膜脱离表现知晓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用药知识、并发症及视网膜脱离表现知晓情况比较[例(%)]
3.1 提高视网膜脱离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 视网膜脱离患者体位配合是影响手术成功的最关键问题,术后眼药水的使用是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术后并发症是患者容易忽略并认知不清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视网膜脱离术后体位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术后用药知识知晓率、术后并发症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两组对药物名称、视网膜脱离未复位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对观察组采用回授法开展多次健康教育,对患者记忆起到强化效果,通过反复讲解,患者能够有效理解视网膜脱离相关信息,从而可基于心理层面重视视网膜脱离术后体位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对术后不良反应的记忆更深刻。传统健康教育为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其主要采取灌输形式,作为一类双向信息传递模式。回授法的作用为对患者理解医疗信息与否进行评估,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使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下降[15]。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提问、患者反馈、护理人员澄清纠正的互动,使患者掌握准确的视网膜脱离术后的体位要求及眼药水的使用方法,从而使患者术后恢复达到良好的效果。
3.2 回授法实施注意事项 回授法需选取护理经验丰富,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护士,能够全面回答和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确保每一位护士都能熟练的实施回授法[16]。回授法实施期间,应重视健康教育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分配,针对健康教育知识,可分小段实施,单次教育的知识点仅为2~3个,多次循环,持续实施强化巩固,避免由于时间过长或内容过多使得患者不易接受或遗忘。
回授法是在医护人员为患者传递信息时采取的浅显通俗的语言,对不同教育水平的患者皆具备适用性。除了可使患者获得准确的健康知识,自身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同时对医患沟通有利,可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作为一种具备有效性的教育手段,回授法可帮助护理人员核实与纠正患者掌握的错误信息,提升患者术后体位配合程度,增加了药物使用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例如仅在患者出院时评估了患者术后体位配合,药物使用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相关知识,对于出院患者没有按时跟踪与随访。在后续工作中,需对此方法的长期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