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为例

2022-08-25 10:55许期英朱海燕
教育观察 2022年2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

许期英,朱海燕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发展在新时代的关键跃迁,能够使高校一直倡导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真正落到实处。[2]构筑工科专业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名教师的育人责任,是新时期对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在工科类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中,思政课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大多会安排在本科生的前两个学年。学生在大学后两年的学习中,主要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科学性和技术性非常明显,由专业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多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思政教育的认可程度及认知水平并不高。这就使得高校工科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无法贯通。

(二)工科专业教师思政理论和意识不足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这强调了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性。[3]工科专业教师一般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但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认为只需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即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虽然有部分专业教师具有课程思政意识,但由于自身思政理论不足,欠缺思政教育的敏感性,不知该如何设计与专业内容相关的思政教学内容,这使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困难重重。

(三)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

工科专业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逻辑性比较强,思政教育认知水平和理解力相对偏低,对社会问题或热点的关注相对欠缺或处于浅层次的关注程度上,这使他们对思政教育容易持片面、消极的态度,特别是对灌输式的思政教育容易产生抵触情绪。[4]这就对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部分专业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但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还处于“形似”阶段,导致专业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三、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5]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是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工程性。根据课程特点,该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定位、资源、特色各不相同,培养目标也应各具特色,而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高校应根据专业思政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确立专业思政培养课程体系,将专业思政培养目标下放到每一门课程中去实现,明确每一门课程承担的思政教育任务。任课教师以完成该课程的思政培养任务为目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师自身特点,明确并细化该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使之能被接受,可落实、可评价。

以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电力牵引控制系统是其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动车组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基本概念、牵引变压器基本工作原理、动车组调速原理、牵引变流技术及典型动车电气线路原理等。根据本专业思政培养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承担的思政培养任务有两点。第一,敬业精神。具体为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第二,公民道德。具体为明理诚信,待人友善,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宣传家庭美德。这为该课程思政培养确定了基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细化该课程的思政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思政目标1:通过对牵引传动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说明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的组成作用、牵引电动机、牵引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典型人物的故事、现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形成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思政目标2:通过学习典型机车或动车组牵引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学生能理解并说明不同电路的控制逻辑,并能通过类比、创新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学习复兴号的故事,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工程社会观、工程道德观、工程价值观。

思政目标3: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完成指定学习任务等方式,学生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养成明礼诚信、待人友善的行为习惯。

确立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是课程思政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有了明确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才有目的和方向。同时,思政培养目标的设计也应与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相得益彰。

(二)挖掘课程思政内容

教学内容是专业课程思政的载体,只有根据课程内容,不断挖掘充实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才能保证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1.知识延伸

从知识的起因、发展、原理、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蕴含的价值观、科学观、哲学、思想和情感要素等思政内容。[6]例如,针对该课程“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的思政目标,教师在设计对应教学内容时可以在牵引变压器环节通过介绍变压器的前世今生,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开始,到变压器使交流电可以投入商业活动,让学生体会这当中有多少遗憾机会转瞬即逝,又有多少幸运被有准备的人牢牢把握。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变压器的发明、发展历程,同时点明责任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再如,随着复兴号动车组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大家都乘坐过或亲眼看过复兴号动车组。因此,在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好高铁故事”这一主题,开展揭秘复兴号动车组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复兴号动车组设计制造中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社会观、工程道德观和工程价值观。

2.学科发展与典型人物启迪

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学生的典型成长经历等都可以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展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介绍牵引传动技术发展时,教师可以插入一些典型人物题材,以及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贡献。例如,近代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具胆识与实干精神的张之洞与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现代机车车辆专家沈志云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院士、电力机车专家刘友梅院士、铁道电气化专家曹建猷院士等对中国铁路技术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基于对技术领域内相关杰出人物的介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同时,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迹的激励作用也不可小觑。关注并适时宣传本专业优秀学生在工作岗位的突出业绩,或组织学生与优秀校友面对面沟通,既可以使学生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需求,又可传达出“只要脚踏实地,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作为”的信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3.热点问题

教师可以从学科或者社会热点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专业使命感,塑造正确的工程价值观和辩证客观的思维意识。比如,教师在介绍牵引变流技术相关内容时,可以由电力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延展至电力电子元件的制造工艺技术,使学生了解我国电力电子元件特别是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技术现状,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现状及性能优势,再联系当下我国企业在国外遭受打压和排挤的困境,以及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自己核心技术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我国某些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学习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再如,教师可以针对网络中的一些突发热点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强调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待人友善的行为习惯,理智客观地对待网络上的信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网络事件有自己的判断,不人云亦云。

4.辩证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出,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人的认识活动本身既符合客观辩证法,又有其固有的辩证运动的规律。[7]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辩证理论将抽象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师在讲解牵引传动系统不同类型相关内容时,可以介绍我国交流传动技术发展初期几种有代表性的交流牵引传动系统的特点及没有批量投产的原因,再介绍从最初的各种实验车型的不断探索到今天“复兴号”这张亮丽的世界名片,我国铁路牵引传动技术走过了一个曲折艰难的路程,由此使学生深刻理解事物曲折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事业发展中,即使面临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依然拥有坚守初心、重拾信心的韧性和毅力。

不同专业课程包含的思政内容有所不同,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专业技术内容、学科发展与典型人物启迪、社会热点、辩证理论等多个方面挖掘思政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当然,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思政内容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维导向随时调整,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专业课程思政学习,达到盐溶于水的思政教育效果。[8]

(三)设计教学方式

1.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渗透有机融合

知识传授不能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应注重启发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愿,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先要与学生做朋友,做到先交心,再教知识。“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听你的课,才能接受你的观点。”[9]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联动,多维度全方位开展教学育人工作。在电力牵引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牵引电动机、变压器工作原理时,可以引用MOOC平台上相关内容或插入视频动画等进行直观展示;在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各部件检修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介绍、引导分析和课后调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通过此过程,切实深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这样,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后学习及作业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是教学育人最主要的过程和重要的途径。教师对待教学、课程、课堂的态度,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10]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意识,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上课不迟到、不随意调课,严于律己、刻苦钻研、为人师表。要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待人友善的行为习惯,教师自己要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作业完成质量较高、讨论参与程度较高、学习态度踏实的学生真诚地表扬和肯定。在正向教育激励中,受激励者更愿意模仿、更喜欢效仿、更享受改进。[11]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鼓励踏实学习作风,抑制浮躁习气。教师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坦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想法,及时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进行考核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评判的过程。[12]李楠等人在Lowman扩展有效教学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如图1所示有效教学评价VIR三维模型。[13]

图1 有效教学评价VIR三维模型

维度I(智力激励)主要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效果(I的数值越大,效果越好),维度Ⅱ(师生关系)主要评价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效果(R的数值越大,效果越好),维度Ⅲ(价值引领)主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信仰追求进行价值引领的效果(V的数值越大,效果越好)。

该课程教学评价内容的设计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从智力激励、情感培养、价值塑造三个维度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不同方式进行评价。智力激励评价可以根据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进行综合测定,课程总评成绩的评价则根据课程的各个专业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按课程大纲的规定综合而成。情感培养包括师生关系评价和课程思政培养目标3的达成情况评价。师生关系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和教师双方进行评价,按评价结果综合而成。课程思政培养目标3“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明礼诚信、待人友善的行为习惯”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价值塑造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思政目标1、2的达成情况,采用互评、自评或问卷调查形式综合测定。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反映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情况,而且能考查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培养效果。三个维度评价值的乘积值越高,说明课程综合教学效果越好。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也能了解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提高德才兼备人才质量的根本保证。专业课程教师要不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充实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并以有效的评价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让专业课堂变得有灵魂、有生命、有情感、有温度,让价值观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专业课的教学。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