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汇文中学 房 茜
主题情境教学是指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情境,围绕一个主题活动展开学习,并通过体验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途径帮助学习目标的达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创建情境教学模式要突出初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性和学科性,不能为了构建而构建。在主题情境中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来思考和观察生活,从地理学习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本节课的四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之后,从地理的角度去解答。
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实践到地理教学,可以将电影、歌曲、小品等各种艺术形式,与讨论、表演、辩论、游戏等多种学生活动进行融合,使每节课独特而富有新意。例如:本节课就以学生们熟悉的圣诞老人创设情境并结合小组讨论,虽然不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但符合初一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能够迅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设置问题,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和接近性(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立足自身经验,探讨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本节课的难点知识——探究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形成的原因,虽然分析成因有难度,但是可以通过学案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理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创建重奖励、重德育的课堂情感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响应,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以情生知”。例如:本节课最后探讨人口问题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并通过积分值,鼓励学生答题,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研读课程标准,再依据教材、学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包括主题内容、主题形式和主题结构。
本节课的主题内容是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和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主题形式:小组合作分析人口分布稠密区和稀疏区的成因,人口自然增长率采取自学的形式,使教学主题形式和学习主题内容相融合。
主题结构:在讲解主题内容的过程中,事先安排好主题内容的呈现顺序。例如:本节课先讲解人口特点及时间差异,再讲解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以常识或熟悉的事件构建主题情境
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经历的事件好好追问下去,就可以构建很好的主题情境。具体做法是:课堂主线活动通过某一事件或反映所在区域特色的行程安排、探险项目、旅游日记展开,利用学生饶有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
对于七年级地理下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内容,可构建听新朋友小雨滴讲自己故事的主题情境,设置“我是怎样诞生的(降水的形成)、我是怎样成长的(降水的类型)、我的秘密乐园(降水的分布)、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雨极)、最讨厌去的地方(旱极)、你知道怎样向朋友介绍我了吧(课堂小结)”等环节,以活泼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将大气降水的相关教学内容落实,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2.以典籍故事构建主题情境
例如:“东南亚”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西游记》神话故事作为背景,创设让学生跟随师徒四人奔赴“西天”取经的“梦幻西游之旅”主题情境,从而完成课标中“东南亚”的相关教学内容,习得核心素养。
3.以模拟活动构建主题情境
教学中应加入适量的模拟活动构建主题情境,如模拟会议、模拟招聘现场、模拟实验、模拟课题研究等,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将教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例如:在“水资源”一节,可将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科研小课题作为主题情境,依次展开“开题”“剖题”“案例分析”“解题”和“定稿”五个环节,带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4.以影视曲艺作品构建主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作品或名曲名篇,有意构建主题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些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现。
例如:针对“巴西”一节,可以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为背景,创设让学生跟随电影中的金刚鹦鹉,走进巴西、了解巴西,从魅力都市回到神秘丛林的主题情境,边游边学,完成“巴西”的教学内容。
5.联系时事新闻构建主题情境
关注新闻动态,挖掘和收集最新的和教学相关的热点新闻,设计相关主题情境,通过追踪相关调查、理性分析等方式,学会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讲解巴西热带雨林时,可以联系巴西热带雨林大火,通过调查小组形式分别解决三个问题:(1)雨林的持续燃烧对本国和其他国家会产生哪些影响呢?(2)雨林大规模的火灾是如何发生的呢?(3)到底应该开发热带雨林还是保护热带雨林?引导学生有序展开学习。
主要围绕中心主题去编排、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
1.构建活泼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播放圣诞老人送礼物的视频可以迅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围绕主题的四个问题(见下表)也具有趣味性,问题相对简单,但又具有启发性。想要解释清楚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认真读图、合作探究才能达成,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习方法便自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习得。
主题《圣诞老人的困惑》的四个情境表
2.提高情境教学质量,活化分析问题思维
本节课知识量大,且细碎的知识点较多。通过层层推进的主题探究活动,将教材中抽象的人口时空差异、人口问题等知识具体化、可视化,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人口时空分布的差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新中考改革的指向是要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小区域地理问题的方法,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的形式分析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形成的原因。学生分为A、B两组,A组探究人口稠密区的因素,B组探究人口稀疏区的因素,学生在读图、分析、讨论、交流表达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提升地理综合学习能力。在主题情境合作探究中掌握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理解记忆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有了方法学习便更加简单,从而减少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主题式情境教学以“递进式”“剥笋式”设问,由易到难,都是先描述现象,再深究原因。引发学生思考人口过多带来的其他问题,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描述地理概念、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