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南校区 陈建香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近年来校本课程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课程互补性缺失、课程目标适当性缺失、学习成果价值性缺失等问题。尤其在升学压力巨大的初中阶段,教师常因日常事务太多而无暇顾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容易出现应付式、碎片化、盲目性等情况。
多数初中校本课程是以类似“社团式”的形式开展,集中在某个时段每周开设一个课时的教学。如何在课时量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成为生物校本课程的难题。本文通过我们开展的“室外生命探秘”校本课程,细谈了如何利用一体化学习单更好地实现生物校本课程的意义。一体化学习单通常包括五部分,即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与活动主题有关的非生物因素、活动过程、活动评价、学生感想和建议。一体化学习单是一份全面具体的、指引性强的、具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案。
结合该课程教师资源足与小班化的优势,我们的活动尽可能做到精细化、生活化和主体化,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师生“完满生活做准备”。接下来,以“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为例介绍一体化学习单。表1是该校本课程中的一项活动——“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的学习单,该学习单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
表1 “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学习单
一体化学习单的主要内容有五部分:一是活动时间和地点,这是活动的常规和必要记录;二是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如“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其中光照、温度、土壤湿度、降水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情况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三是活动调查记录,使学生带着任务,更有目的性地展开活动;四是每个课时的学生感受、建议,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五是第2课时组内、队间分享交流后学生本人填写的活动评价。
讲学稿、学案、导学案等都属于教案部分,是教师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制定的。而“一体化学习单”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以学生的立场进行设计的,所以在文字表述上注意了措辞表达,力求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通过本节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与人教版七八年级《生物》教材内容等,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各方资源设计出一张张具有项目式特点的一体化学习单,并通过一体化学习单实施校本课程。我们的校本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学习单主要有三大特点。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新课标中有详细的阐述,而新课标里没有对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做阐述。校本课程属于三级课程,它的学习目标应是顺延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学习目标,因此,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参考新课标要求以学科素养为圆心,并可以更灵活、更接地气。校本课程的每个课时都需要有具体的学习目标,细化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可以从学科的教材目标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中找到合适学生的折中点。
一体化学习单的学习目标是以三维目标呈现的,其中的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由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仍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支撑和载体,所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表述仍可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表述,即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作用于同一学生的“整体效应”。例如:“通过认识楼层花圃植物,激发探寻校园花圃之美”,这是生命观念在学习目标中的体现。又如“遵循调查法进行科学探索”是科学探究在学习目标中的体现。如何撰写学习目标,建议参考杜娟的《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学习目标叙写策略》一文。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复杂的问题,并由学习者通过合作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完成任务或者制造出产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在实践中领会、巩固和运用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以期实现融入生活、走进研究、知行一体、德才双修的教育目的。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使其具有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奥苏伯尔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是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室外生命探秘”校本课程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通过项目小组合作与探究完成一项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有时是小项目,有时是大项目。例如:“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属于小项目,“一米阳台”属于大项目,其系列课程简图如下图。在校本课程的总体脉络上,各大小项目之间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的调查方法可以应用于“一米阳台”的调查中。明确项目式学习在操作层面的关键要素及实施方法是推进项目式学习落地课堂的核心环节。
“一米讲台”课程内容简图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和教育价值等进行研究和评价。校本课程的意义应凸显学生个体素养全面发展,它不是简单的量化评价,不应只看结果,应当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理性评价与感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评价方法多元化,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亲子评价。
例如:“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学习单中,包括自评和他评。自评包括安全、环保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三维目标,这些以等级的形式呈现。他评包括队内(小组间)、队间的相互评价,同样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又如“一米阳台”一体化学习单中的评价量表,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此评价量表,该项目学习还推出了个性化评价,包括最佳调查奖、最佳设计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动手奖等。
表2 “一米阳台”一体化学习单中的评价量表
我们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哪怕在自评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中出现暂时的问题,教师也会在他评、分享交流环节中尽量找到学生自身的参照标准。他评指引学生队内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鼓励学生分享交流和自我完善。每课时的学习单中都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活动建议,并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教师常引导学生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如盛鸿彪所言,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应突出主体取向、情境取向、开放取向、成果取向的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立评价反馈体系。
“校园楼层花圃植物调查”校本课程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教学项目,其课程三维目标中能够体现出生物学科的生命教育、环保教育,以及“理论—实践”等完整的知识内容,符合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然而在新课标理念下,强调“跨学科”的融合以及实践,因此本课程下一步的开发方向决定从“知识整合”层面入手,进一步拓展校本课程的信息容量,以满足学生更多的差异需求。例如:在“楼层花圃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空间几何知识与物理“孔隙作用”的层面入手,尝试对废弃水瓶、PVC管材等材料进行二次利用,打造多层立体苗圃,并根据物理知识来设计水循环系统,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此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在校本课程中体现出更多校园文化特色,将创新、务实、开拓等思想精神更加深刻地烙印在学生脑海当中。同时,如此的活动设计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更加开阔的学习视域,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魅力。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一体化学习单是教师从校本课程总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中有机伸展开来的。教师在设计总体的、各项目的、每课时的一体化学习单时能够获得专业成长,学生在一系列校本学习实践活动中回归自我、完善自我,通过一体化学习单提升师生的教学质量。继“双减”政策发布之后,今年9月广东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深圳市课后服务增加了更多丰富的校本课程。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一体化学习单的设计和应用,能给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