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导航模板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2-08-23 07:47:58韩永远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髋臼个体化假体

韩永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骨伤一科,山东 枣庄 277100)

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髋关节解剖位置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对于主刀医师的要求也较高[1-2]。而且患者在术后易发生感染及假体异常现象。有研究表示[3],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定的个体化导航模板应用于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取得了满意效果。近几年来,随着个体化导航模板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患者在进行假体翻修手术前给予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能够加快模板注入速度,防止手术长时间显露,从而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手术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本研究将个体化导航模板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翻修术中,观察其在假体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翻修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术前未给予个体化导航模板;观察组(n=40),术前给予个体化导航模板。参加本研究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协议书,且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既往未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②无手术禁忌证。③接受假体翻修。④无沟通障碍,能够正常交流。⑤无其他部位骨折。

1.3 排除标准 ①全身多处骨折患者。②患者存在骨质疏松。③恶性疾病患者。④血液系统疾病。⑤与患者之间难以正常交流。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术前未给予个体化导航模板,并根据术中骨缺损情况及术者经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置入后冲洗切口部位并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现象,观察引流管状况。在检查完毕后清点手术器械及纱布数量,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清点无误后缝合患者手术切口并妥善包扎。手术过程中不进行拍片,当患者失血过多时予以输血治疗,待患者意识清醒后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1.4.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进行假体翻修前采取个性化导航模板,手术前予以常规CT检查并将扫描厚度设置在0.625 mm,并将CT检查得到的数据通过通讯方式及数学数字导出并存储。采用Mimics10.0软件对患者健侧的股骨予以三维建模。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获取反向的股骨模型,并利用三维打印机生成数据,以ABS树脂作为打印材料获得建模。根据髋部骨缺损情况及模型构造进行术前评估,制定手术规划及预演习,对于髋关节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需制定针对性、严谨性的截骨模型,采用合适的磨具及假体消毒后备用。两组手术均由同组医师进行,在全身麻醉后,铺无菌手术并进行常规消毒,在手术切口位置切开皮肤等组织。直至显露髋关节后培养关节液,凭借肉眼观察患者的感染情况,在创面清洁完毕后选择安尔碘浸泡,时间持续在5 min,并给予生理盐水反复脉冲,以3次为宜。通过个性化打印能够了解患者骨缺损及髋臼情况,明确假体安置位置及角度,并根据股模型置入假体。

1.5 观察指标

1.5.1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由护理人员统计并进行记录。

1.5.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外展角、前倾角 采用Harris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内容共包括活动范围、行走距离等。总分值为100分。分别为优良、较好、尚可、较差,分值依次为>90分、80~89分、70~79分、≤69分。

1.5.3 疼痛情况 由护理人员在术后1、3、6个月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语言描述疼痛评分法(VRS),分为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无痛,分值区间分别为10分、7~10分、4~6分、1~3分、0分。

1.5.4 术后并发症 主要包括关节脱位、感染复发、静脉血栓等等。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术后疼痛情况、围手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外展角、前倾角采用(±s)表示,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来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s)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外展角、前倾角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外展角、前倾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后上述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外展角、前倾角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外展角、前倾角比较(±s)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n(%)]

3 讨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假体周围感染及假体脱位、松动、骨折等,这些都是引起患者手术失败的原因,患者需要进行假体翻修手术。与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假体翻修手术更为复杂,愈后效果更差[5-6]。翻修术的主要问题是髋臼侧骨会出现缺损,采用传统的打压植骨技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远期效果来看出现假体移位率及松动率较高[7]。目前,随着骨关节人工假体质量的不断提升及技术的日趋成熟,个体化导航模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在手术前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方式能够弥补传统假体翻修手术中的不足,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其他伤害[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前开展个体化导航模板,能够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状况,减少患者疼痛的出现。分析其原因在于,个体化导航模板属于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在近几年明显增多[9]。个体化导航模板能够制定髋臼表面的粗糙且不规则的微孔,能最大程度提高髋臼杯摩擦力,对于术后稳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提升骨整合的促进作用,降低假体出现松动的风险[10]。加上个体化的垫块及髋臼杯对于骨缺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在手术开始前打印患者三维建模并根据建模制订完整的手术方案,并精准设计出假体的大小型号及材料的大小等,完善手术各项操作,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避免出现长时间手术显露,进而减少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在手术时间缩短后能够极大程度减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11]。与周建敏等[12]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有研究[13]还显示,通过个性化导航模板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在术前利用个性化导航模板与患者进行沟通,不仅能够促进护患之间交流,还能更直观地了解股骨病变及髋臼位置情况。另外,个性化导航模板可以根据患者术前了解模拟手术操作,了解病变位置的结构改变情况,可有效减少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并且对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14]。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导航模板应用于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翻修术能够避免患者手术出现长时间显露,加快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能够尽早下床活动,恢复髋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髋臼个体化假体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16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