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8-20 07:11肖刘福梁仔江庆炎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肖刘福,梁仔,江庆炎

(廉江市人民医院 脑卒中科,广东 湛江 524400)

0 前言

进展性脑梗死(PCI)属于脑梗死较为严重亚型,PCI发生率占脑梗死的26%~43%,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PCI的治疗以恢复患者血液灌注、保护患者残留神经元为主,以改善患者预后。研究[1]发现,凝血机制异常、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素释放等与PCI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目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PCI效果确切,但少数患者病情仍会呈继续恶化趋势。丁苯酞属于一种脑保护药,能够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保护患者神经功能[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对PCI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8.91±3.20)岁;发病时间6~38 h,平均发病时间(21.86±4.05)h。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8.84±3.26)岁;发病时间6~35 h,平均发病时间(21.94±4.11)h。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3]确诊为PCI;③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存在颅内出血;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③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降脂、降压及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Bayer Vital GmbH,批准文号H20130339),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Actavis Group PTC ehf,批准文号H20140965)75 mg/次,1次/d。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100 mL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间隔时间≥6 h;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4 d。

1.4 评价指标①血清学指标: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集两组的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D-二聚体(D-D)水平,检测试剂盒为南京赛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氏公司提供。②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NIHSS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评分范围0~42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评分呈正相关。③侧支循环开放率:治疗14 d后采用东软NeuViz 128 CT机对患者头部进行CTA检查,观察侧支循环建立情况。④不良反应:腹泻、呕吐、发热、皮疹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及NIHS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D-D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的血清学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时间 组别 n bFGF(μg/mL)D-D(mg/L) NIHSS评分(分)治疗前 观察组 41 213.19±27.40 1.56±0.41 15.92±3.30对照组 41 212.85±26.97 1.60±0.38 16.74±3.21 t 0.057 0.458 1.141 P 0.955 0.648 0.258治疗后 观察组 41 437.81±40.53a 0.83±0.29a 5.67±1.34a对照组 41 385.43±32.68a 1.07±0.32a 8.59±2.03a t 6.442 3.559 7.687 P 0.000 0.001 0.000

2.2 侧支循环开放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PCI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速,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早期溶栓为治疗PCI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受时间窗限制,且多数患者状态差,极易失去最佳溶栓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预防PCI的发生、发展,多采用抗凝、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控制病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阿司匹林为血栓素A2抑制剂,可对环氧化酶进行抑制,发挥阻碍血小板释放、聚集作用,减少血栓形成[4]。氯吡格雷亦属于抗血小板药物,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能够对ADP、血小板受体结合进行抑制,影响纤维蛋白原与偶联的糖蛋白结合,进而阻止血小板聚集[5]。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双抗治疗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或扩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状态。丁苯酞属于脑保护药,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可保护脑细胞功能及结构,调节脑能量代谢,改善脑缺血区域微循环及血流量等,并能够阻断缺血性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促进神经元修复[6]。研究[7]表明,PCI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D-D为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可对机体纤溶及凝血状态进行评估。bFGF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促进梗死病灶周围侧支循环形成,促使神经功能重建,改善血管灌注[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D-D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侧支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提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辅以丁苯酞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D-D水平,提高bFGF水平,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治疗有利于促进PCI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改善bFGF、D-D水平,减少神经功能损害,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