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机遇:数字化时代下中国艺术理论发展新思路研究

2022-08-18 14:11张馨月
大众文艺 2022年14期
关键词:融通建构数字化

张馨月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

一、时代环境变迁对中国艺术理论发展的影响

社会发展,时代更迭。当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使得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与融通程度加深。“数字化时代,又称为后信息时代或比特时代,是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新概念。数字化时代下我国艺术理论发展较为显著的表征主要是交融性、变异性及本土化。进言之,因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致使整个艺术界逐渐形成了“大舞蹈观”即“舞蹈世界观”的国际学术背景,具有宏观性、主导性、长远性,拥有统揽全局的新视野。

(一)影响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观念——多元融通,系统架构

受当下所处时代的时代因素影响,我国艺术理论建构观念也又由最初的重古、单一转变为多元取向、多元融通的融合发展趋势。数字化时代下,文化艺术以生产、符号、模式、观念四种形态迅速传播和流动,逐步形成全球化发展趋势,并处于不断“结构化”的进程中,愈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成为现代社会的特色产物,凸显着这个社会的特点。此外,因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且多姿多彩,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不少国内艺术学者开始逐步具备全球视野与开放思维,持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艺术文化,取长补短,融通出新。另因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影响,就艺术本体而言,不论中西,艺术的诞生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促成,因此在构建艺术理论时,也会受艺术起源的多元论影响,促使建构观念向着多元融通、系统架构的模式生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笼罩整个世界,当代艺术处于一个多元、竞争、交融、剧变的格局之中,具体而言,数字化时代对中国艺术理论建构观念的影响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艺术载体多样化造就艺术形式多元化。其二,艺术媒介多样化造就艺术内容多元化。其三,艺术资源多样化造就艺术思想多元化。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已形成必然趋势,因此能否在艺术研究与理论建构中形成多元整合与系统架构的艺术思想与观念具有关键意义。

(二)影响中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走向——融通中外,交互发展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被挖掘与储存起来,正在建立一个信息能够被自由分享与无限量储存的环境。如纷繁冗杂的中西艺术文化,人们就可以通过相关设备使其被记录与理解,更可让其复制与传播。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但两者间始终存在学术差异。由此导致了中西学术本质与话语体系上的差异,以至于两者的话语核心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西学伴随着经济扩张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不少国内学者深受其影响,主张全盘接受西学与其方法论,造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虚无主义。但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应用辩证的方式来对待,抛开以上负面影响作用,依旧存在许多积极的正面影响。

如近些年,中国艺术学者们在对于我国艺术理论的建设中,将部分优秀的西方艺术理论作为对比与参照对象,并尝试通过融通中外艺术理论来架构充实我国艺术理论,使其体现出高交互性。就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流艺术理论发展走向,整体而言统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全新视角,深入不同方面,纵古观今,提炼细化,逐步完善内容建构;其二,注重形式,将形式提高至独立地位,加入时代气息,融通中外,注重中国特色与世界文化共建;其三,不断吸取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借鉴国内外其他学科理论建设优秀成果,多元取向交互发展。

二、数字化时代下中国艺术理论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新机遇

我国文化与艺术始终相互渗透、吸收与融合,最早有关艺术的相关论述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窥探到其最初的雏形。但在我国“文革”结束之前,有关传统艺术理论的系统性研究与探讨是少之又少的,在“文革”结束之后,相关研究便逐步增多。在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和道家学派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哲学根底,而其核心则是周文化(中行、中和或中庸)。随着社会发展,各国间交互频繁,中西观念开始碰撞,西学东渐浪潮愈演愈烈。着眼于我国艺术领域,不同的文化思潮与艺术观念迸发不同层级的冲击和碰撞。纵观20世纪至21世纪的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史,呈现出批判继承、兼收并蓄与融通中外等特点,不断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及对现当代西方艺术理论思想进行鉴别吸收,来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思维。近些年,处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中国艺术学者们因科技进步可更加便捷与实时地捕捉获取各类前沿艺术文化资源,拓宽自身艺术视野,提升自我艺术素质,反思我国艺术理论建构所存问题。以及,在对于我国艺术理论的建设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些优秀西方艺术理论建树作为效仿与超越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艺术理论研究增加了外力驱动,使其在不断追逐中高速发展。

当下所处的数字化时代是一次具有强大助推力的发展时代,亦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数字化,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带有划时代性的信息技术革命,呈现出信息高速交互渗透与信息索取无权限等态势。信息化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艺术研究领域也形成一定冲击,时代环境不同造就艺术语境的变化,“互联网+”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占据艺术界的主流,有关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应深入思考如何跟好时代步伐,顺势而为,把握时代契机,激发艺术文化发展新活力,推动我国艺术理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二)新挑战

近年来,有关我国艺术理论的研究一直持续进行,并多次召开有关我国艺术理论交流互鉴的大小型研讨会,研究梳理,考辨源流,进行思想交流与观点互论。在文献方面也呈现了一些极具学术价值的优秀书籍,如彭吉象老师《艺术学概论》、王一川老师《艺术学原理》、王宏建老师《艺术概论》以及隆荫培老师和徐尔充老师《舞蹈艺术概论》等,以及有关我国艺术理论的研究报告、刊物文章与学术论文等类别也造就了一定的研究建树。综上,我们还需明确一个概念,即艺术理论是一个综合性论述。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并具有历时性,随社会发展、地域变化、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时代不断变迁,所处语境发生变化,影响艺术内容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当下新艺术形式、新艺术名词、新艺术概念层出不穷,这加剧扩充了当下艺术内容体量,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艺术理论研究与建设,便意味着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从另一视角而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艺术理论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时代,对艺术理论研究应持有开放、创新的态度,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守好“本土性”基底的同时,进一步开辟“时代性”“发展性”与“多元性”。并且注重艺术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联系,力求“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齐头并进。艺术理论作为在艺术这一领域中不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一系列概念或原理,其包含了对于我国古今传统文化各要素的总结概述以及历代流传至今的艺术珍宝的挖掘提炼,亦是对随时代发展新涌而出的新艺术文化的总结融通,是艺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社会发展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意味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随时代进步而进步,紧跟社会发展时代要求。那么,对于我国艺术文化的理论建构也处在时代改革发展的浪潮中,针对艺术展开的理论研究也在历经思想上、思维上与观念上的拨乱反正,在探索中前进。那么在当下高信息流交互的时代,显露在我们面前三个难题挑战:一是如何吸取真正适宜我国艺术理论建设的新元素,筛掉不宜元素;二是如何丰富我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新视角,进一步提升艺术理论建设的价值意义;三是如何建构符合当下时代特征与民族文化根基的特色艺术理论。

三、数字化时代下中国艺术理论发展的新思路

(一)植根传统

数字化可定义为一个技术概念,营造出一个新世界,即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并存且融合。实现了“连接”与“共生”,在线连接所有,虚拟与现实互通互融并存共生,过去和未来同时压缩至当下。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交互的数字化时代。新的时代必将引起新的艺术革命,而新的艺术革命也必将颠覆传统艺术观念与传统话语体系,开拓新的学术动向与艺术思维。当下对于中国艺术理论的研究应注意古今关联、中西语境及自身民族特性,铸牢本土意识,植根传统文化,契合时代要求。

其一,中国艺术文化始终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应不断吸取传统文化养分,持续发展。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道家学派及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为“中行”,即为美学和艺术中作为根本要求的“中和之美”。与西方以自然主义为主的艺术思想相比之下,中国艺术思想有着深厚的伦理道德色彩,与人文、社会以及政治伦理道德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在当下时代想要进一步发展我国艺术理论就要求始终以这一思想观念作为发展我国艺术理论的建设根基,植根传统,稳基再筑新。

其二,由于时代的变迁,处在数字化时代大语境下的中国艺术理论也应有选择地吸取时代有益养分,茁壮成长。中国艺术理论是世代研究传承发展后的文化结晶,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元素,也是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文化见证、再现人类情感的文化见证,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从古至今的多维时空关系之中。艺术相关理论的形成是我国艺术文化发展脉络中,具有代表性与跨越性的发展跨度,彰显了其我国艺术领域研究能力的深厚潜力。因此,随时代不断发展,在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应在维持历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植根传统、不忘根本、紧跟时代、面向未来”的态度立场和文化整合创新准则,以艺术实践与话语体系为前提,在保留传统“根元素”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新鲜元素,利用时代新兴技术,结合时代新辟观念,用更加新锐的观点,用更加凝练的语句,不断推翻再造,再创又一高峰。

(二)融通新元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全球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与融通程度加深。当下,处在数字化时代中的艺术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整合”。就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建设而言,也应由单一化、零星化的内容体系建构观念向着融合性、多元性逐步转变。注入新血液,保持新活力,只有不停更新艺术观念、完善艺术理论内容,才能满足时代发展新需求,具备前沿性、时代性与学术性。这要求我们应当把握时代特征,把握传统与现代精神之间的平衡,顺应多元融合发展之道融通新元,进一步建构与完善我国艺术理论内容体系。我国艺术文化内蕴浓厚的民族文化精华,并随其发展又增添诸多新特点,与西方艺术理论出现交汇情况。虽然中西艺术文化各有各的艺术特点与理论支撑,但就两者间最初起点而言是具有一定共识的,部分理论可相互对位,具有交汇融通的先提条件。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已形成必然趋势,因此,能否在我国艺术研究与理论建构中形成融通新元、多元整合的艺术思想与观念具有关键意义。

时代不断发展,文化的革命再次席卷全球,这对于我国艺术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不仅要建设被国内认可的中国艺术理论,更要力求建设出被全球推崇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不仅如此,随着信息数据资料出现无限可分与新元层出的态势,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学者们需先在类别繁多、形态各异的各国艺术文化信息交互浪潮中拓宽视野和重塑思维,再对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现况进行审视与反思。切实做到在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以更大的视野和包容的学术态度,共享世界艺术资源,通过定期中外交流、文化交叉研究与融合新艺术理念,致力于解决我国艺术理论内容与时代断连以及内容体系架构单一的问题,促进艺术理论转变其之前闭塞零散、繁杂无序、守旧乏新的状况,朝着现代化、体系化、多元化方向逐步完善自身建构。

(三)交互发展

数字化时代下,艺术文化发展比较显著的特征即为交融性和变异性,而艺术理论的发展也被注入了一定的时代特性,因此,在当下时代应树立融合发展意识,以本体研究为主体,在文化交互过程中吸收借鉴其他可与我国传统艺术理论进行融通的理论概念,进行加持扩充,并且关注自身传统艺术文化与当代语境环境的精神契合点,进一步我国艺术理论的交互发展。以宏观视角而言,中国文化在整个变革发展历程中遭受到西方文化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引起强烈的西学东渐热潮。在此期间也有一些学者主张拒绝迎合西方艺术理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全球联系紧密,文化信息交互愈发频繁,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与融通程度愈渐加深,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重要分支,亦受到显著影响,具有高交互性特点。

就此,应秉承“植根传统、兼收并蓄、巧用科技、融通新元、创新发展”的新发展思路,关注影响我国艺术发展走向的发展外因,以及有针对性地对其本体因素与非本体因素进行研讨与分析,紧扣其活态性、流变性等主要特征,根据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持有“博采众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和“兼收并蓄”的态度,以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为根本,汇通西方各国先进文化思想,朝着多元融合、交互发展方向完善我国艺术理论内容体系架构,为激发我国艺术理论新活力与共筑和谐世界文化助力。

结语

回首我国艺术理论的建设道路,既有崎岖坎坷的困苦、攀登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欢乐,记述过去,是为了未来。但愿在21世纪,我国艺术理论建设可步入宽阔平坦的康庄通途,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环境,把握时代机遇,进而得到更快、更健壮的发展和前进。逐步构建带有民族特色的、多元集一的、交互融通的中国艺术理论。以期中华艺术之花,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放射出独具特色的耀眼光芒!

①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②夏燕靖.建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之当代话语体系的价值与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18(02):33-45.

③敏泽: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体系及东方艺术之美[J].文学遗产,1994,{4}(03):4-15.

猜你喜欢
融通建构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联通融通变通,打造精准高效的复习课堂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数字化起舞
什么是绥芬河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