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2019年辅助生殖技术数据报告

2022-08-17 03:23张孝东邓成艳黄学锋刘平周灿权冯云郝桂敏卢文红全松沈浣师娟子滕晓明王晓红王秀霞伍琼芳曾勇张松英钟影孙莹璞孙海翔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活产生殖胚胎

张孝东,邓成艳,黄学锋,刘平,周灿权,冯云,郝桂敏,卢文红,全松,沈浣,师娟子,滕晓明,王晓红,王秀霞,伍琼芳,曾勇,张松英,钟影,孙莹璞,孙海翔,黄国宁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

2015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上线了“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CSRM)数据上报系统”。截至2022年3月27日,全国共有221家生殖医学中心上报了辅助生殖技术(ART)应用数据。本研究通过分析CSRM系统上报的数据并比对前期报道结果[1-2],了解2019年度ART使用现状及妊娠结局。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CSRM数据上报系统,起止日期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数据包括夫精人工授精(AIH)、供精人工授精(AID)、常规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补救ICSI、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筛查(PGD/PGS)、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年龄分布、不孕因素、结局(妊娠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等)以及并发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

二、数据分析

运用Excel 2016绘制统计图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2019年上报ART数据的生殖医学中心地域分布

截至2022年3月27日,221家生殖中心通过CSRM系统上报ART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覆盖19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生殖医学中心上报10家及以上的省份有广东省(29家)、河南省(28家)、河北省(18家)、江苏省(14家)、辽宁省(14家)、广西壮族自治区(14家)、云南省(13家)、江西省(12家)、浙江(11家)和湖北省(10家),共占73.76%。各省上报ART数据生殖中心地域分布见图1。

图1 2019年度全国(不含港澳台)各地区上报中心分布

二、2019年ART技术类型分布

2019年CSRM系统共报告ART周期370 515个,其中AIH周期69 737个、AID周期8 378个、受卵IVF/ICSI周期1 777个,刺激周期290 623个(其中常规IVF周期189 600个、ICSI周期71 132个、补救ICSI周期12 007个、供精IVF/ICSI周期8 255个、PGD/PGS周期9 629个)。ART使用情况占比见图2。取卵周期288 135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25 715个,FET周期237 197个。

图2 2019年ART技术使用情况

三、ART周期不孕女性年龄分布

AIH/AID治疗周期、常规IVF/ICSI治疗周期按年龄分组(<35岁、35~37岁、38~40岁、41~42岁、43~44岁以及44岁以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5岁以下的不孕症女性占71.39%,35~37岁占13.83%,38~40岁占8.18%,41~42岁占3.34%,43~44岁占1.93%,44岁以上患者占1.34%(图3)。

图3 2019年ART周期女性年龄分布

四、ART周期不孕因素分布

2019年上报数据的不孕类型中原发不孕占47.04%、继发不孕占52.96%。CSRM数据显示,不孕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占49.47%,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双方因素占21.02%,显著高于2018年(P<0.05);少弱精子症占17.90%,显著低于2017年(P<0.05);卵巢功能减退占13.58%,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畸形精子症占13.09%,显著低于2017年(P<0.05);排卵障碍占11.60%,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占6.57%,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不明原因占6.43%,显著低于2017年(P<0.05);无精子症占5.63%,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不孕因素分布见图4(不孕因素占比=该因素周期数/总治疗周期数×100%;由于同一对患者夫妇存在多个不孕因素,不孕因素进行分别计数,故不孕因素占比之和≥100%)。

与2017年比较,#P<0.05;与2018年比较,*P<0.05。图4 2017—2019年不孕因素分布比较

五、刺激周期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及移植胚胎数情况

2019年平均Gn用量2 098.79 IU,高于2017年、2018年;平均Gn天数为9.64 d,低于2018年;常规IVF平均获卵12.06枚,高于2017年、2018年;ICSI周期平均获卵10.99枚,低于2017年、2018年;常规IVF平均移植胚胎1.67个,ICSI周期平均移植胚胎1.68个,均低于2017年、2018年(表1)。

表1 刺激周期用药、获卵及移植情况年度比较(2017—2019年)

六、ART结局

1.AIH/AID周期:2019年AIH临床妊娠率14.25%,活产率11.33%,均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AID临床妊娠率30.81%,活产率25.66%,均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与2017年、2018年相比,AIH/AID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5)。

与2017年比较,#P<0.05;与2018年比较,*P<0.05。图5 2017—2019年AIH/AID周期临床结局比较

2.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019年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51.95%,与2017年、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活产率42.39%,显著高于2018年(P<0.05);多胎妊娠率26.04%,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图6)。

与2017年比较,#P<0.05;与2018年比较,*P<0.05。图6 2017—2019年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结局比较

3.FET周期:2019年FET周期临床妊娠率52.23%、活产率41.46%,均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多胎妊娠率21.53%,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图7)。

与2017年比较,#P<0.05;与2018年比较,*P<0.05。图7 2017—2019年FET周期结局比较

4.PGD/PGS周期:2019年PGD临床妊娠率63.27%、活产率54.08%,均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PGS临床妊娠率58.32%、活产率48.35%,均显著高于2018年(P<0.05)。PGD多胎妊娠率(2.75%)、PGS多胎妊娠率(2.78%),与2017年、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8)。

与2017年比较,#P<0.05;与2018年比较,*P<0.05。图8 2017—2019年PGD/PGS周期结局比较

七、IVF/ICSI取消移植周期情况

2019年常规IVF周期全胚冷冻率50.68%、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率为8.68%,均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ICSI周期全胚冷冻率54.09%,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率为12.86%,显著低于2018年、高于2017年(P<0.05)(图9)。

与2017年比较,#P<0.05;与2018年比较,*P<0.05。图9 2017—2019年IVF/ICSI取消移植周期情况

八、 ART并发症

2019年中重度OHSS发生率1.30%,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术后盆腔感染率为0.02%,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0.03%,显著低于2018年(P<0.05);术后出血(>300 ml)发生率0.04%,与2017年、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ART周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年度比较(2017—2019年,%)

2019年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0.86%,FET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0.80%,AIH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0.85%,AID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0.94%,与2017年、2018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ART周期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年度比较(2017—2019年,%)

讨 论

截至2022年3月27日,221家生殖中心通过CSRM上报系统上报ART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涵盖19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数据覆盖面较广。

CSRM数据结果显示,接受ART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集中在35岁以下(71.39%),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19年度ART报告[3]、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年会报告[4]结论相似。2019年CSRM数据与2018年相比,35岁以下接受ART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由63.75%[2]上升至71.39%,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升高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增多有关。

2019年不孕因素占比依次为输卵管因素(49.47%)、男性因素(36.62%)、双方因素(21.02%)、卵巢功能减退(13.58%)、排卵障碍(11.60%)、子宫内膜异位症(6.57%)、不明原因(6.43%);与2017、2018年相比,卵巢功能减退占比上升(13.58% vs. 11.4%、12.02%)、男性因素占比下降(36.62% vs. 39.59%、37.19%)。美国CDC 2019年度报告的不孕因素主要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28.6%)、男性因素(27.5%)[3]。

2019年平均Gn用量2 098.79 IU,高于2017年、2018年,其原因有待分析。平均Gn天数为9.64 d,低于2017年、2018年;常规IVF平均获卵12.06枚,高于2017年、2018年;ICSI周期平均获卵10.99枚,低于2017年、2018年。常规IVF/ICSI平均移植胚胎数低于2017年、2018年,与美国CDC、ESHRE报道[3-4]的趋势一致。

2019年全胚冷冻率50.68%,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全胚冷冻能有效预防OHSS,但扩大适应证会增加患者的时间成本及担忧,有研究报道全胚冷冻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冷冻损伤对子代在表观遗传学方面存在影响[5-6]。

2019年AIH/AID周期、FET周期、PGD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P<0.05);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51.95%),与2017年、201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产率显著高于2018年(42.39% vs. 41.93%,P<0.05);PGS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2018年(P<0.05)。2019年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FET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ESHRE 2017年度报告[4]的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51.95% vs. 34.6%)、FET周期临床妊娠率(52.23% vs. 30.2%);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活产率42.39%,高于2019年美国CDC报告的活产率(37.2%)[3]。

2019年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多胎妊娠率(26.04%)、FET周期多胎妊娠率(21.53%)显著低于2017年、2018年(P<0.05),与2019年常规IVF/ICSI平均移植胚胎数减少有关。多胎妊娠给母婴健康带来极大风险,给医疗健康体系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ART技术应降低多胎妊娠率,并科学地建立多胎妊娠限制标准,以保证母婴安全[7]。

2019年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低于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5.6%)[8]。中重度OHSS发生率(1.30%)显著低于2017年(1.61%)、2018年(1.36%)(P<0.05)。2019年数据提示ART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2017年ESHRE报告[4]中重度OHSS发生率0.20%,但ESHRE报告的中重度OHSS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为总治疗周期的发生情况,CRSM所报告的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发生情况。有文献报道,控制性促排卵的女性患者中度OHSS发生率为3%~6%,重度OHSS发生率为0.1%~2%[9-10]。

自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低至8.52‰[11]。为提高人口出生率,我国在不断调整生育政策,从2016年开放二孩政策到2020年鼓励三孩政策,高龄生育人群增多,会带来更多的辅助生殖需求。美国2019年出生的所有婴儿中约有2.1%是通过ART助孕出生[4],这个比例在2016年的欧洲国家约为2.9%[12],且该比例还在不断更新,呈上升趋势,因此,ART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多胎妊娠率、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活产生殖胚胎
女性年龄与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首个完整周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流产对后续周期助孕结局的影响
IVF/ICSI-ET取卵周期因素与不同移植次数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纷纭旋转之间:新兴技术回应型立法的舆论引导——以胚胎嵌合体为例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植入前胚胎研究取得新进展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体外受精鲜胚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因素研究
新鲜胚胎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研究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