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杰,杨庚永,曾小飞,张坚红,徐道峰,谢 星,何 晓
(1. 赣南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2.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肝门周围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CCA)是一种起源于肝管交汇处上皮的罕见肿瘤,常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又称为高位胆管癌、Klatskin 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1-2],因其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晚期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因此预后往往很差,五年生存率不及10%[3-5]。但因其具有沿胆管纵向生长、向胆管外横向浸润等生物学特性[6-7],以及大多数合并有黄疸、凝血功能异常等病理情况,所以其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并发症多[8-10]。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1 例手术治疗的肝门周围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 1 一般资料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肝门周围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 例,女8 例,年龄(63. 1±10. 3)岁。 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55. 3±62. 9)µmol·L-1;血清白蛋白(35. 8±5. 1)g·L-1。凝血酶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增强CT 和MRI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均可见肝门部肿瘤,1 例见门静脉侵犯。按照Bismuth-corlett 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1 例。术前9 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减黄。无行门静脉栓塞的病例。
1. 2 术前评估⑴全身情况评估:了解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状况,评估手术耐受力。⑵肿瘤可切除评估:分析增强CT 和MRI 影像资料,可以明确肿瘤分型、肿瘤侵犯胆管范围、肿瘤侧方浸润血管神经鞘程度、肝脏体积计算以及了解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从而评估肿瘤可切除性。⑶术前减黄和门静脉栓塞评估。
1. 3 手术方式肝切除+胆囊切除+肝门部及肝外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N8、N12a、12b、12p、12 h 及N13)神经丛廓清+Roux-en-Y 肝肠吻合,13例行根治性切除,8例行姑息性减黄手术。
本研究21 例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1. 9%,姑息性手术比率为38. 1%,术后病理提示胆管细胞腺癌。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1):共发生13例次,胆漏4 例次(30. 8%),腹腔出血1 例次(7. 6%),腹腔感染4 例次(30. 8%),消化道出血2 例次(15. 4%),肝功能衰竭2 例次(15. 4%),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27. 4±8. 7)天。
表1 胆管细胞腺癌术后并发症
肝门周围胆管癌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难以切除或根治性切除,近年来,随着对肝门周围胆管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影像学、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根治切除率明显升高,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肝门周围胆管癌手术方式的不断扩大,如左/右三叶扩大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肝移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升高[3,11]。因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是外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本研究结果,就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并发症进行简要探讨。
3. 1 胆漏胆漏是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肝断面、胆肠吻合口[12-13]。本研究术后并发胆漏4例,分析其原因与年龄大、营养状况差有关,有1 例肝断面有5 个胆管断面,分别整形后与空肠作了两个吻合口,吻合难度高,本研究有3例术后胆管炎,其中2例术后并发胆漏,胆管炎是术后并发胆漏的因素,本研究术后并发胆漏4 例均通过腹腔充分引流治愈。我们认为重视围手术期管理,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积极防治感染,熟练掌握手术缝合技巧,保证吻合口对合良好、无张力、血运充足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胆漏的发生率。肝断面胆漏多来源于小的胆管,一般漏口较小,量较少,只要胆肠吻合口通畅,多数可自愈。
3. 2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是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保留肝的功能性体积不足是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14]。我们常规术前通过CT 检查测量肝体积,行大范围肝切除残留肝体积占全肝体积至少要大于40%。肝门周围胆管癌大部分合并有梗阻性黄疸、肝功能损坏,行大范围肝切除时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我们通常遵照《肝门周围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肝门周围胆管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15],对于黄疸时间长(大于4周)或伴有胆管炎、营养不良、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00 µmol·L-1,且需要大范围肝切除(大于60%)者,术前作预留侧肝叶的胆管穿刺置管引流,减退黄疸护肝。本研究Ⅲa型肝门周围胆管癌行右半肝加尾叶切除6 例,残留左肝体积平均占全肝体积43%,其中有2 例术后胆红素进行性升高并发肝功能衰竭表现,经人工肝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本研究合并重度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大于200 µmol·L-1有9例,其中Ⅲa型肝门周围胆管癌6 例,术前均行左肝PTCD 引流;Ⅲb型肝门周围胆管癌7 例,有4 例术前行右肝PTCD 引流,有3 例总胆红素达到300 µmol·L-1,考虑梗阻时间小于2周,营养状况好,残留右肝体积超过全肝体积50%,术前未减黄行肝门周围胆管癌根治术,术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表现。对于术前引流,目前国际上仍存在争议。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梗阻性黄疸时间短,营养状况好,残留肝体积超过全肝体积50%,全身情况好,即使总胆红素大于200 µmol·L-1,也可以术前不减黄行肝门周围胆管癌根治术。对于预留功能性肝体积小于全肝体积40% 的患者,术前可对拟切除肝叶行门静脉栓塞。本研究无门静脉栓塞的患者。再者就是保证切缘无癌残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性肝组织,可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3. 3 吻合口狭窄术后早期胆肠吻合口狭窄可能与吻合口组织水肿有关,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输注白蛋白可以减轻吻合口水肿,可以用地塞米松每天10 mg,连用3天。术后后期的胆道梗阻多是胆肠吻合口狭窄导致的,可以是单纯吻合口狭窄也可能是肿瘤局部复发,术中保证吻合胆管充分血供,保证无张力大口径吻合,相邻的2 个以上胆管开口可以成型后行胆肠吻合,如果多个胆管开口相隔距离较远,可以分别成型后再与空肠吻合可以避免吻合口张力,胆管壁和空肠黏膜全程吻合,用细的可吸收线吻合可以减少术后吻合口水肿和狭窄,我们一般用4-0的PDS线行胆肠吻合。
3. 4 腹腔出血腹腔出血是肝门周围胆管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其腹腔出血部位主要有:⑴消化道出血,包括肠肠吻合口出血、胆肠吻合口出血、应激性溃疡等。⑵肝门部血管出血,如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小分支及肝短静脉。⑶淋巴结创面出血。⑷手术创面渗血等[16]。多见于联合肝切除的患者。常见原因有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手术缝合不全、腹腔感染腐蚀血管等。预防措施是术前术后常规应用维生素K1、改善凝血功能;妥善处理肝断面的血管和胆管等。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17]。术后如出现循环不稳定、血压下降,可予以输注新鲜血浆、补液抗休克治疗,止血、奥曲肽等治疗,部分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无法停止者,可考虑行介入血管造影+栓塞,或剖腹探查[18]。在本研究中,有1例腹腔大出血者,术后第1天行再次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创面广泛渗血,行压迫止血,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3. 5 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常表现于膈下及肝周积液积脓,常见原因有胆肠吻合口及肝断面缝合不全致胆漏、出血,肝断面引流不畅等[19]。对于怀疑有腹腔感染并脓肿形成者,可行超声检查,抽出脓液即可诊断,并送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置入引流管通畅引流,通常可自愈[20]。本研究有4 例因胆漏引流不畅,出现腹腔感染,予以通畅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
肝门周围胆管癌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一度被认为是难以切除或根治性切除,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方式的不断扩大,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其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多。我们要根据术前影像学、术前评估以及术中情况,严格掌控,制定专属的手术方案,加强术后管理,联合既往术后并发症的处置经验,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今随着外科手术方式的不断进展,仍有一些并发症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如何更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