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022-08-13 13:05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教学活动情感

张 静

(甘肃省民勤县教育局,甘肃民勤 733399)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想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立体化育人体系,就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样,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让他们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音乐作品、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音乐欣赏教育活动,还能够培养他们积极的文化价值观、情感价值观,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同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就要体现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生活性、创新性原则,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和多元审美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和倾听过程中锻炼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学习体验、情感体验,获得理想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效果。

一、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必要性

(一)给予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才能给予他们情感交流的机会,强化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记忆与理解,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属于一种较特殊的有声语言,能够借助音响、音乐形式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中小学生是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在强化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做到让他们多层面地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实现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掌握音乐作品的力度、节奏、旋律,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传递音乐情感。

(二)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才能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化成长。中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放飞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学生拥有独立想象、探究的空间,能真正感知音乐作品的魅力,对音乐作品形成独立的见解与感受。同时,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教师就要创新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改变以往灌输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学习对象,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教会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融入真情实感

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用文字语言描述音乐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氛围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郁、轻松的音乐欣赏艺术氛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意境。学生只有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融入真实情感,才能改变以往单一、直白的音乐作品评价方式,而是带有感情地解说,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音乐作品,展现音乐学科的艺术性、实践性特征,增强音乐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取得理想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通过中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教学原则

(一)情感体验性原则

要想通过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教师就要遵循情感体验性原则,让学生从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欣赏体验,提升他们的音乐学科综合素养。音乐能够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属于一种情感艺术,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直接投入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情感体验性原则,让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积极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同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投入情感去选择音乐素材、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让音乐教学活动充满情感性,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能时,要确保自己的仪态、语言、气质、修养等富有情感性,保持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情感的一致性、协调性,改变以往说教式音乐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情感愿望、情感需求,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互动性原则

要想通过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教师要遵循互动性原则,改变以往单一灌输理论知识的形式,而要注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促使师生之间协同发展,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活动真正收获音乐知识、学科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融入音乐欣赏活动中,不要机械式地把音乐作品呈现到学生面前,而要让学生用心感知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精神内涵,从中掌握求异的思维方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愿望、审美情趣,带领他们展开有效的审美想象、体验,培育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音乐教学氛围,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真实的审美体验、学习情感,调整、优化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感交流过程中真正收获知识、鉴赏音乐作品,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成长。

(三)融合性原则

要想通过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教师要遵循融合性教学原则,以此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综合素质。一方面,音乐属于一种非视觉性艺术,虽然它无法给学生提供可以直观感受的形状、颜色,但是音乐却是一种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表现力的艺术,学生从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融合性原则,实现音乐教学、歌唱活动的深度融合,达成互补、同步、协调、合作的协同教育效应,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开展联觉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知识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让音乐艺术形象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完整性。

三、通过中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要想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教师就要强化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有趣,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经常会出现学生缺乏参与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自主性的情况,教师播放音乐作品时,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一直集中在音乐作品上,根本无法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围绕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审美需求合理设定音乐欣赏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消除音乐体验活动的功利教育色彩,引导中小学生深层次地探究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元素,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对音乐作品形成多层面的感知,从中获得美的感知、美的体验,发展多项学科能力、素养。

同时,要想强化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就要积极挖掘音乐作品的隐性审美价值,让学生认真品味音乐作品的曲式、织体、音色、和声、节奏、旋律,全身心沉浸在音乐课堂的氛围中,增强中小学生的音乐感知意识、欣赏意识、审美意识,让他们把欣赏音乐作品看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与愉悦的情感,端正学习音乐知识的态度,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提升自我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基于整体感知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基于整体感知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欣赏能力是在审美感知、审美感觉的基础上构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整体视角欣赏音乐作品,深度挖掘音乐作品的特殊细节,从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美、人文内涵、审美意蕴,从而更全面地认知、了解音乐作品,以此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理想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师在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要直接把节奏、音色、音高、形状、线条、色彩等材料叠加起来,要让学生自己感知与欣赏,用整体性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知觉形象,从中理解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情感基调、结构形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欣赏想法、审美观点,构建融洽的音乐教育氛围,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同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打通学生的语言知觉通道、触觉通道、视觉通道,鼓励学生实现心灵参与、语言参与、动觉参与、视觉参与,调动多重感官理解音乐作品,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中积累更多音乐审美经验、欣赏经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音乐欣赏体验、欣赏情绪,体现音乐学科的实践性、欣赏性特征。

(三)利用微视频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课程教育并获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样,中小学音乐课程教育也要注重融入信息技术,以此增强音乐教育的感染力、渲染力、教学活力,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把枯燥、静态、单一的音乐作品形象化、生动化、动态化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锻炼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在制作音乐课程微视频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性、适中性原则,并不是所有的音乐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师要把难点、重点、学生无法理解的音乐知识点融入微视频中让学生欣赏、体验、学习、感知,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在利用微视频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真实的音乐知识学习进度、音乐需求、音乐学科特征科学设定微视频内容,借助微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四)借助民族音乐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借助民族音乐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锻炼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音乐教材中涉及的民族音乐作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民族音乐作品的要素、结构、调式、特征,引导学生用心感知民族音乐的旋律变化、乐曲速度,从中掌握民族音乐作品的审美特征,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要基于民族音乐情景、形象、情感、情绪开展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带领学生想象音乐作品情境、区分音乐段落,从中感知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音乐学科的魅力所在,从中真正获得思想感悟与情感体验。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播放民族音乐作品,还要为学生讲述民族音乐的形成背景、意义,让学生尝试理解民族音乐背后的人文内涵与价值底蕴,全面掌握民族音乐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特征,真正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构建高效、理想的音乐课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地域特征与体裁特征,从中明确音乐主题,辨别发展手法、旋律、调试特征,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模式,要把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学习对象,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旋律、音乐风格,让学生在构建音乐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提升音乐综合素质,促进自身个性化成长。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能够增强音乐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感知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教学活动情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