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近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就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定位[1]。因此,职业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同于普通本科英语课程,具有其独特的课程特征与教学要求:第一,既要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的职业需求;第二,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顺应全球化趋势,与此同时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认同,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提升自身的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实现对语言掌握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语言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取得全面协调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职业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语言基础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活动未进行及时调整,教学逐渐偏离了职业本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效果评估机制等方面亟待调整改进。本研究将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着眼点,分析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改进教学的对策,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培养知识与技能兼备、文化与素养兼修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研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五个职业本科专业的332 名大一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情况的调研,最终收到有效答卷共计326 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意愿与动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需求、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异同、学习策略、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与建议等方面的调研。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统计,职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学情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都比较薄弱,语用能力落后于语言能力
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为86.40 分,个人最高分为123 分,最低分为25 分,未达到及格分的同学占总人数的55%,由此可见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单词积累少,平均词汇量大约在2 700 左右;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逻辑不清晰。相比之下,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更为薄弱,语用能力远远落后于语言能力。学生在听说方面的练习极少,陷于“听不懂,说不出”的困境;阅读量少,仅限于课上的阅读内容,并且对于长难句的理解、关键信息、篇章结构的梳理有较多障碍;在写作和翻译方面,思维方式偏中式,逻辑不清晰,语法错误频繁出现(见图1)。
图1 关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调查情况
(二)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意愿和表层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但是深层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意愿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非常有意愿学习英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并没有排斥心理(见图2)。
图2 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意愿的调查情况
在学习动机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需要、考研深造,然而在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动机较弱(见图3)。
图3 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情况
学习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是指学习者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不在于学习任务本身而是与其个人前途和利益有直接联系,具有诱发性、被动性的特征;相比之下,深层动机是指由学习者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具有自主性、自发性的特征,会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2]。基于以上理论,职业本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层学习动机远远低于表层学习动机,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
(三)学生缺乏学习策略意识与能力,阻碍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学习策略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语言学习过程的管理有关,涉及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策略有效性的评估和调整以及情感的控制与调整;然而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发生直接的关系,涉及形式操练策略(掌握语言知识)、功能操练策略(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依赖母语策略(通过翻译来学习第二语言)[3]。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作用于语言学习的效果。
然而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盲目性,缺乏主动解决问题、应用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意识(见图4)。一方面,一小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是没有具体可实施的计划,并未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自我评估以及策略调整,由此产生了学习挫败感和负面情绪。例如,76.13%的学生在积累单词时,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大量单词掌握不住,学习效率低,产生消极情绪(见图5)。另一方面,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上,缺少功能操练并且依赖母语,阻碍了第二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学生缺乏对英语听说读写的练习实践,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语言翻译软件的现象。
图4 关于影响学生取得进步的因素的调查情况
图5 学生积累单词方法的调查情况
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以上问题,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亟需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效果评估机制、信息化的语言应用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坚持“学中做,做中学”、语言知识与应用实践一体化、突出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由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都比较薄弱,并且语用能力落后于语言能力,所以英语教学应将英语知识讲解与应用实践融为一体,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使语言知识在语境中得以掌握,同时使语言应用在语言知识的媒介中实现工具性与交际性的意义,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平台,营造英语语言应用的语境和实践机会[4]。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因此语言的恰当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5]。学生应该依据一定的语境来准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同时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地使用语言,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单词使用语境的相关视频资源,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词汇运用表达,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取其中几个单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形式,学生对单词的使用语境的理解、联想和记忆会更加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应用实践的机会,例如“英语流利说”、“趣配音”等平台。
(二)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深层动机是指由学习者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而引起的动机,具有自主性、自发性的特征,会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形式,例如音频、视频、图片、动画,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颖趣味性强的学习素材,还可借助多元化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同时,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教学,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认同感,并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语言掌握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此外,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语言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取得全面协调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与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作用于语言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引导学生解决盲目照搬、缺乏学习策略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在英语语言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和管理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
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兼顾英语的形式操练策略(语言知识)与功能操练策略(语言运用),坚持在学中做、做中学,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应用技能,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营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进而逐渐减少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母语的依赖。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管理策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与实施计划,摸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定期进行自我学习效果评估和调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困扰绝大多数学生的单词学习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英文释义而非中文释义、应用语境、上下文推测的方式来掌握单词,以上学习资源都可通过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平台获得。
(四)改进学习效果评估方式,建立多维度与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基于职业本科英语教学以培养高层次的英语应用技能人才为目标,学习效果评估方式应该由原来单一的以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估方式向多维度形成性的评估方式转变。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语用能力方面的学习情况的变化与发展,例如即兴演讲、辩论赛、职场活动中的信息交流、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交际等考核形式。此外,借助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功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并快速掌握学生在各方面语用能力的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果[6]。
(五)提供智能化的语言能力实训环境与硬件设施,培养技能型人才
学校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更加智能化的英语语言能力实训环境与硬件设施,创设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而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效果与实践技能。
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的深层推进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对职业本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英语语言知识扎实同时语言实践能力较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研究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为基础,探究改进教学的对策,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并突出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提升综合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与能力;建立多维度与信息化的评估体系以及营造更加智能化的实训环境,塑造更多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上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