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配合康复操训练对颈椎病患者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评分的影响

2022-08-11 08:00黄留民曾雯敖振翔骆文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组间颈椎颈部

黄留民,曾雯,敖振翔,骆文慧

(东莞东华医院康复科,广东东莞 52311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主要是姿势不正确及长期体力劳动对颈椎造成压迫,导致颈部肌肉紧张、曲度异常、骨质增生并出现一系列退行性改变,重者可累及颈椎椎间盘、神经根、椎动脉及脊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使其生活质量下降[1]。颈椎病的发生与颈部肌肉劳损的关系密切,因此临床治疗颈椎病,多从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的耐力入手。颈椎牵引是既往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作用于颈部韧带和肌肉组织,实现复位、固定等目的,改善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神经压迫,但在矫正颈部功能方面的效果有限。而康复训练则能够调节患者的颈部肌群劳损度,增强肌肉耐力,提高颈椎力学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0 例为对象,探讨颈椎牵引配合康复操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X 线、MRI 检查等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智力障碍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合并骨质疏松者;患有传染性疾病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5 例、10 例;年龄25~60 岁,平均年龄(38.0±3.0)岁;病程3~34 个月,平均病程(20.86±4.17)月。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3 例、12 例;年龄26~61 岁,平均年龄(39.0±4.7)岁;病程3~35 个月,平均病程(21.03±4.39)月。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疗法:嘱患者取坐位,选择枕颌牵引带行颈椎纵向牵引,设定牵引质量为5~10 kg,25~30 min/次,1 次/d,持续治疗3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操训练,选择通风良好、空间较大的环境,指导患者取站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如下动作:(1)抵胸后仰。低头,下巴抵向胸骨,维持5 s 后向后仰头维持5 s,重复10 次为1组,每天4 组。(2)左顾右盼。转动颈部使面部朝向左侧,维持5 s 后转向右侧,维持5 s,重复10 次为1 组,每天4 组。(3)左右侧屈。左耳尽力向左侧肩膀靠拢,维持5 s,之后右耳尽力向右侧肩膀靠拢,维持5 s,重复10 次为1 组,每天4 组。(4)耸肩缩颈。双肩往耳朵方向耸起,维持5 s,重复10 次为1 组,每天4 组。(5)扩胸夹背。双手于胸前合十,缓慢向两侧打开,掌心朝前,同时夹紧背部,维持5 s,重复10 次为1 组,每天4 组。(6)旋肩疏颈。双手指尖分别抵住两侧肩峰,顺时针方向向后旋转,旋转10 圈为1 组,每天4 组。(7)双后托天。双手交叉,向头顶伸直做顶天动作,头部后仰,维持5 s,重复10 次为1 组,每天4 组。以上动作均需缓慢进行,避免动作过快引起头晕或幅度过大导致颈部肌肉拉伸过度而引起痉挛等。持续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评估。用0~10 cm 长尺标记无痛到剧痛的不同级别,0 分为无痛,10 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明显。

(2)颈椎功能: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包括10 个问题,每项按0~5 分计分,分值越高,患者颈椎功能越差。

(3)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0~1 分,NDI 评分降低75%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VAS 评分2~4 分,NDI 评分降低51%~75%,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VAS 评分>5 分,NDI 评分降低≤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4)颈肌力学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等速运动测试系统测定患者的峰力矩、平均功率及关节活动度等颈肌力学指标。

(5)心理状态: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两量表满分均为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VAS评分、NDI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ND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ND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N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ND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NDI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颈肌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颈肌力学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峰力矩、关节活动度、平均功率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颈肌力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颈肌力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发生较大改变,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使我国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颈椎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使其难以保证睡眠及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2]。该病初期以头晕、头痛、恶心、胸闷、颈部肌肉酸胀及疼痛、上肢麻木等表现为主,且多伴有疼痛[3]。而病情进展后,患者会出现运动神经元障碍,导致颈椎活动受限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因此,早期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意义重大。

既往临床多采用颈椎牵引疗法治疗颈椎病,可对患者颈椎进行牵拉,实现复位、固定,缓解神经根压力[4]。该方法虽可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颈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但在矫正颈部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较高[5]。而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有效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本次研究组患者在接受牵引疗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操训练。康复操训练是一种新型的颈椎病治疗方法,患者在牵引治疗后进行训练,可增强颈部肌肉耐力,改善颈椎力学平衡,更好地恢复颈椎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6]。颈部肌肉肌力的变化与颈部功能及颈部疼痛的关系密切,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康复操训练可充分拉伸颈部肌肉,并可通过功能锻炼充分恢复肌力,减轻颈部肌肉劳损程度,纠正颈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7]。此外,有研究指出,在颈椎牵引疗法及康复操训练的基础上,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全面性和资料,弥补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缺陷,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VAS 评分及N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AS 评分及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峰力矩、关节活动度、平均功率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颈椎病患者在接受颈椎牵引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操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颈椎牵引的局限性,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可纾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牵引疗法联合康复操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颈部功能,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颈椎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造出一个天鹅颈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