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名书 李义翔(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当人类步入老年阶段后,随着细胞与器官的衰老,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退,同时机能衰退也伴随着心理上的脆弱,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指导,甚至会有心理上的疾病伴随而来。老年人的行动能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现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其出行情况和行动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本课题以老年群体出行安全为准则、以出行便利为目的,通过对不同场景影响老年人出行的因素进行归纳与整理,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得出用户的需求,分析市场现有老年出行产品,确定产品设计的定位并形成初步方案。在方案迭代过程中将用户需求与产品现状之间的矛盾进行TRIZ 问题转化,然后利用TRIZ 理论进行了设计阶段产品特性冲突的消除,分析矛盾属性,利用相应的发明原理解决其创新设计时存在的矛盾冲突;最后基于矛盾的解决对老人出行产品进行设计。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背景下,将用户作为研究对象是设计的出发点,而对用户行为的研究是设计师了解用户的重要途径。用户行为分析是以用户日常行为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偏好、操作习惯、动作特点等得出对设计有指导作用的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归纳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隐性和显性需求,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在产品设计中,人类的行为是连接“人”与“产品”的桥梁,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应该观察并记录使用者行为,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去发掘用户深层次的真实意图。在以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为主体的助行车设计中,首先需要满足老年人出行显性需求,解决现有产品不足,提高产品的功能性。
TRIZ 是一门发明问题的解决启发式方法的理论。设计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 理论恰好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使用TRIZ 理论能够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三星公司通过引入TRIZ理论获得了52 项专利,为公司节省了1.5 亿美元的支出;克莱斯勒公司应用TRIZ 理论解决了企业生产技术问题。
在设计中,基于TRIZ 理论的矛盾矩阵用于分析设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是作为推动设计模式在设计中体现的主要工具,它无法做到如何发现产品设计中的矛盾,也无法利用结果推断形成原因。用户行为分析是以用户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用户预期目标、生理行为、生理反馈、心理预期、心理反馈等多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用户需求,通过合理的功能层级设定指导产品的结构、形态、色彩等要素的组合完成产品设计。
在用户行为分析与TRIZ 理论相结合的产品设计模型中,首先以老年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的形式,获取目标用户的行为预期、行为特征以及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使用体验,得到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期望与需求满足度的分布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用户反馈的信息,得出老年人助行产品功能需求的优先级。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现有产品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不足,最终确立老年人助行产品功能需求与现有产品之间的矛盾。
基于用户研究理论的方法确定产品目标用户,本助行车设计主要是面对老年人用户群体。采用场景跟踪法对目标用户行为进行深入的追踪研究,通过观察记录用户的日常行为,挖掘其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处于自理阶段和介助阶段的老年人,选择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用户,通过观察得到其日常行为特征如表1 所示。
表1 日常行为特征
目前市面上老年人辅助行走产品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助行杖、助行架和助行车。通过搜集市面上现有产品可以看出,产品的造型往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产品过度智能化会增加老年人的学习负担,所以在设计产品时应该深入发掘用户需求,梳理功能层级,注重人机交互降低老年人的使用成本,以确保产品功能与造型设计的合理性。其他结论如下:
(1)市面上产品过度重视辅助行走的功能,造型不够美观。
(2)细节设计缺乏保护措施,使用产品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3)人机交互设计意识不足,按钮的设计不够合理。
(4)功能层级设计不清晰,炒作逻辑混乱,增加老年人学习的负担。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者的动作、操作习惯、行为特点。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将使用者的行为作为指导设计的准则,同时需要考虑老年助行产品的使用人群、适用环境,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要素分析,发掘用户显性与隐性需求,结合市场分析结果,构建需求与现实的矛盾模型,然后利用TRIZ 矛盾矩阵对老年助行车的使用方式、构成部件、功能结构等问题进行解决。根据 TRIZ 的发明原理,找出矛盾对应的解决办法,为使用者提供解决矛盾的策略。
根据用户与市场的综合分析结果,运用TRIZ 理论的三个步骤对老年人助行车进行需求组件分析,把老年人助行车这个整体划分为单个部件,分析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系,通过把部件细分从而更好提高产品功能,通过对老年人行为进行分析,发掘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建立功能分析模型。
老年人在借助辅助助行产品时主要包含:抓握、行走、姿势转化。抓握是用户使用助行器或其他相关产品的第一步。抓握动作分为很多种,用力的方式和目的也不同。抓紧动作相对于下压更加耗费体力,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状况比较差,所以应该增大手与产品的接触面积,在接触部位搭配摩擦性能较好的材质。下压动作是为了借助产品给用户的反作用力起到省力的作用,在下压过程中,产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没有合适的造型设计很容易造成手滑、手疼等结果。所以在设计产品时应该以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在设计时注重手部与产品接触面的造型。
结合TRIZ 理论分析总结出主要的技术矛盾问题,包括能力需求问题和承重需求问题。能力需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助力装置来弥补老年人体力差、行动能力下降的问题。承重需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把手、承重板来解决老年人休息需求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方便放置、稳定性需求等设计矛盾(见表2)。
表2 用户需求
将这些矛盾通过39 个参数转化为6 个技术参数和可触发的恶化参数建立TRIZ 矛盾矩阵表。将矛盾转化为可以解决的TRIZ 矛盾,同时通过矛盾所对应的发明原理解决需求矛盾问题(见表3)。
表3 39 个参数转换描述
通过发明原理解决产品的具体设计问题,在TRIZE 理论矛盾矩阵的40个发明原理中,其中有4 个发明原理适用于老年人助行车设计:1、27、36和38。38 是转变半自动程度、36 是功能通用性、27 是产品价值替代、1 是产品形态分割。
(1)产品形态分割原理主要是解决老年人出行携带物品不方便的问题。在助行车前侧安装物体储物箱,增大储物空间,通过分层设计,解决物体堆积无法分类的需求;通过划分区域,表明物体存放区域。
(2)产品价值替代原理主要是解决低成本产品质量差、使用时间短、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对老年人助行车的车身结构进行设计简化,用传统的功能结构代替市面上功能复杂的产品,明确设计目标,简化操作逻辑。安装简易座椅板方便老年人休息,这样既保证了产品在一个老年人群体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又能在功能、造型、技术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3)功能通用性原理主要是解决产品使用群体单一的问题,以通用性原理为指导,设计的老年人助行车应该适用于尽可能多的老年人,面向普通化大众。
(4)半自动化原理主要是解决老年人行动能力差、体力差的问题。在设计老年人助行产品时,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辅助老年人出行,利用较为成熟且成本低的技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根据前期经过用户以及用户行为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与基于TRIZ 理论的矛盾矩阵分析,通过对市面上现存的相关产品的分析,归纳挖掘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要素,以此来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出安装有助力装置、动力转向装置、储物箱、简易座椅的老年人助行车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设计效果图
(1)本产品整体车身采用铝合金材质,耐磨损,在保证产品稳定性、安全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车身重量。车身可折叠,节省占地空间,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通过伸缩机构实现保守高度调节,使不同身高的老年人都可以使用该产品。车轮通过车身控制系统实现障碍物跨越,从而实现产品的多场景应用。(2)座椅通过铰链机构实现高度调节,在节约空间的同时增加功能合理化运用。车轮为方向轮,易于随方向变化。轮胎选择静音轮,增大承重量、提高安全性。可折叠购物篮增大产品的储物空间。(3)产品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车辆行驶速度,轮毂电机与控制系统实现感应助行功能。控制系统与实时检测用户位置,一旦系统检测异常,第一时间通知子女,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
通过中国老龄化数据分析,发现老年人的出行安全与健康息息相关。对现有助行产品进行分析,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要素,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挖掘用户显性和隐性需求,以用户需求为指导,主要针对产品功能、人机适用关系进行优化。本文将用户行为分析与TRIZ 理论结合应用,既能够保证用户需求获取的客观性,又能够利用TRIZ 理论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以解决的设计矛盾。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出行问题,通过老年人助行车设计实践,验证了此方法是产品设计过程中可行的创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