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意象对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

2022-08-11 02:52王冠杰
山东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型外貌体育锻炼

王冠杰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肥胖率也随之逐渐升高,我国学者郭强、汪晓赞指出,体育锻炼不足是导致当前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体育锻炼的缺乏导致了大量心理问题的出现,2010 年中国科协会同中国心理学会开展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虽然良好,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偏高,焦虑、抑郁问题普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5-17岁少年儿童每天都要有60 min的中等到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日常锻炼量的要求,但是效果甚微。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2011年能够达到每天60 min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中、小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0%;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60 min以上的仅为21.2%。

虽然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低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体育锻炼缺乏热情”以及“错误的健康认知”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因此,确认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的因素,是解决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低的根本。以往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受到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如何将体育锻炼转变习惯行为的决定因素。同时,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的过程,近年来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将诸多的心理学理论引入体育锻炼的研究模型中,其中许多国外学者选择将身体意象引入体育锻炼的研究模型之中加以研究。

身体意象涉及个体对自己、其他人对自己在相貌、体格、体能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它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身体知觉,即估计身体大小的正确性; 二是态度部分,即身体概念,对自己身体的态度与情感。Ajzn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认为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与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是影响行为(behavior)最直接的因素。我国学者郭启贵认为,体育行为的产生来源于体育锻炼动机和意向,而动机和体育意向的产生又源于人的认知、评价和态度。此结论与我国众多学者[16-21]的研究结果相同。此外国外众多学者,也指出,身体意象的变化对节食、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的作用。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身体意象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大学生、成年人这两个群体,关于身体意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的文献却很少。因此,本研究基于CEPS数据,分析身体意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丰富身体意象对体育锻炼的发展研究,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文献综述

1.1 身体意象

身体意象(body—image)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由澳大利亚学者保罗·希尔德于1935年首次提出,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外形,包括身体的生理功能特征及个人对这些特征的态度。因此,当今大多数和身体意象方面有关的研究都侧重于身体外表的研究,并不是身体的内在功能。

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身体意象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我国学者陈红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其特点是主观性与情感性。我国另一位学者张春兴则认为,身体意象包括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了解与看法,也包括其所感觉到的别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价。国外的许多学者也对于身体意象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斯雷德认为,身体意象包括身体知觉和身体态度,是个人内心描画的关于自己身体的图画,即身体对我们的呈现方式。心理动力学家克鲁格认为,身体意象是关于身体、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累积的一组幻想和意义,是连接人们心理与身体之间的桥梁。

1.2 身体意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

青少年是指青春期年龄段的人,按学龄划分一般是指自上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一学龄段,是由幼儿转变为成年人的重要过程。处于该时期个体在身体和外貌之上都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同时会产生起伏较大的心理波动,该时期也是身体意象和自我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会强烈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等,易夸大自身的“缺陷”,并开始关注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思考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才会获得别人的赞美和认同。

我国学者胡慧芳认为,当个体对于身体意象的主观判断与外界的判断不一致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沮丧、饮食失调等现象,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有时会产生完全不运动或过度从事健身运动等不健康的现象。

1.3 不同性别青少年对身体的关注

身体意象研究的对象源自于西方女性,但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关于男性身体意象的影响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近十年,由于社会经济改善、大众传播媒体信息的丰富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性就是“瘦文化”洗脑式传播的最大影响者,也是最接受“瘦文化”的群体,不同于女性对苗条身材的追求。同时,很多研究表明,男性更关注的是身体的肌肉感,83%~90%的被试存在肌肉不满意,并且大部分被试都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肌肉感并减少脂肪。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对于身体的关注点不同,男性更关注整体的肌肉感,而女性则更注重自我感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由于基线调查时选取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可能会导致因为彼此不熟悉导致自己过于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从而对自己的身体外表的低判断过低,影响实验,而处于九年级的学生由于面临中考在体育锻炼时间以及对所选取的变量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从其中选取2014-2015学年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①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存在差异。②身体意象与全体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③身体意象与全体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存在因果变量。④身体意象与不同性别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存在因果变量。

2.3 数据来源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调查

2.4 变量设置

2.4.1 因变量

因变量——体育锻炼时间。根据CEPS问卷中“你进行每周锻炼次数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为数据来源,计算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在计算之前,为保证数据出现右偏的现象,减少极端值的影响,将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 240 min 的个案值统一替换为300 min,具体取值范围设置在0至2100 min。

2.4.2 自变量

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青少年的身体意象对其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由于该方面问题涉及被测对象的一些隐私问题,因此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选取了具有权威性的CEPS数据作为测量变量。由于身体意象的领域过于广泛,Wang 修订的中文版多向度身体意象量表中共含外表评估、外表取向和身体满意度 3个方面,刘建廷修订的中文版身体自我描述量表中含身体自我概念及身体肥胖两个部分,因此本研究将CEPS问卷中“你现在的身高、体重”“你觉的自己身材胖瘦如何”“你现在的整体健康情况如何”“你觉自己长相怎么样”为数据源,对其进行调整后分别设置为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自我体型评估、BMI四个连续变量。

(1)自我健康评估 在测量身体健康程度时,选取CEPS数据中“你现在的整体健康情况如何?”将选项(1.很不好 2.不太好 3.一般 4.比较好 5.很好)设置成相应分数1-5,数值越大则表示对自我的健康设评估越高。

(2)自我外貌评估 在测量外表满意度时,选取CEPS数据中“你觉得自己的长相怎么样?”将选项(1.很丑 2.比较丑 3.一般 4.比较美 5.很美)设置成相应分数1-5,数值越大则表示对自我的外貌的评估越高。

(3)自我肥胖性评估 在测量自我体型评估时,我们选取CEPS中“你认为你的身体身体胖瘦如何?”中的选项(1.很瘦 2.有点瘦 3.不胖不瘦 4.有点胖 5.很胖)设置成相应分数1-5,数值越大则表示便认为自己的肥胖程度越高。

(4)真实体型评估 以CEPS中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数据为基准,通过公式体重(公斤) / 身高(公尺)计算出每个青少年的BMI值,并按照国际标准将分值10.≤18.4划分为“偏瘦”、 18.5≤23.9划分为“正常”、24.0≤27.9划分为“过重”、 28.0≤32.0的划分为“肥胖”。对其进行分数设置1-5,数值越大则表示BMI值越高。

2.4.3 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文献,发现青少年体育锻炼也会受到来除身体意象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将年龄、性别、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与父母的关系等因素设置为控制变量。

2.4.4 数据处理

(1)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列出主要的统计量。

(2)运用相关性分析分析身体意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运用回归分析检验身体意象中各项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水平,构建2个模型,模型一;身体意象中各指标对全体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水平;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加入所选择的控制变量进行第二次回归分析。

(4)运用回归分析检验身体意象各指各项对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水平,模型三,模型二的基础上加入女生进行第二次回归分析。

(5)运用spss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对本研究中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数值型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类别变量各类别的百分比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我国2014~2015年八年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平均值是145分钟。虽然该数据中显示有人达到最高值但人数极少,并且由于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低,因此,这一变量很可能呈现出明显的右偏态分布。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身体意象与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相关性

如表2所示,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真实体型评估都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与全体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是真实体型评估。从对不同性别的分析结果来看,其中男生体育锻炼时间与自我健康评估、自我我外貌评估、自我体型评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真实体型评估无关;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真实体型评估存在显著性相关,与自我体型评估无关。并且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自我健康评估和自我外貌评估与相关性上要高于男生。

表2 身体意象对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3 对身体意象与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因变量(身体意象)和自变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回归性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中不同类型指标对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对锻炼时间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后发现,该数据呈现右偏态分布,因此,需要对该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使其接近正态分布才能再进入回归模型分析。

根据已有文献综述研究可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是受到众多外界因素影响的,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性,模型构建更加稳定、准确,在回归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

3.3.1 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在没有加入控制变量时,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随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真实体型的评估的提高而增加,随着自我体型的评估的提高而下降。自我健康评估值每增加一个单位,青少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0.043个单位;自我外貌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46个单位;真实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48个单位;自我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减少0.015个单位。

表3 身体意象对全体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影响的相对强度

如表4所示,当加入控制变量后,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随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真实体型的评估的提高而增加,随自我体型的评估的提高而下降。自我健康评估值每增加一个单位,青少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0.041个单位;自我外貌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40个单位;真实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12个单位;自我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减少0.023个单位。此外,城镇户口的青少年要比农村户口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0.040个单位;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要不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少0.017个单位;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要多0.057个单位;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14个单位;父母教育水平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07个单位。

表4 身体意象对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影响的相对强度

3.3.2 对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回归分析

在全样本分析的第2个模型的基础上做了分样本模型,分析身体意象对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表5 身体意象对男性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如表5所示,当加入控制变量后,青少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随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真实体型的评估的提高而增加,随自我体型的评估而下降。自我健康评估值每增加一个单位,青少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0.046个单位;自我外貌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31个单位;真实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34个单位;自我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减少0.021个单位。此外,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要不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少0.017个单位;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要多0.057个单位;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16个单位;父母教育水平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9个单位。

如表6所示,当加入控制变量后,青少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随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真实体型的评估的提高而增加,随自我体型的评估而下降。自我健康评估值每增加一个单位,青少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0.036个单位;自我外貌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49个单位;真实体型评估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60个单位。此外,城市户口女性青少年要比农村户口的女性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间上多0.051个单位;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比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要多0.020个单位;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每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13个单位;父母教育水平提高一个单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加0.004个单位。

表6 身体意象对女性青少年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4 讨论

4.1 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特征

本研究以CEPS问卷中“你进行每周锻炼次数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为数据来源,计算出学生的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因变量,并以此对我国青少年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处于较低水平,我国青少年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大约为145分钟,这与我国所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具有明显的差距。虽然与之前的调查数据相比,本研究中的体育锻炼时间有明显的提升,但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知意识和培养正确生活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强化此阶段青少年的日常体育锻炼行为将关系到其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4.2 身体意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个体的运动参与受到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是影响个体运动参与行的重要影响因素,身体意象作为一个重要的主观影响因素对于个体的运动参与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由于身体意象的概念领域过于广泛,本研究选取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自我体型评估、真实体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健康评估、自我外貌评估、自我体型评估、真实体型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究其根本原因,基于动机理论当个体对其体能、外表及健康上存在正向且积极的认知时便会其进行积极的追求,从而驱使自己寻求达到相关自己目的的积极手段,而体育锻炼便是其中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手段和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明当个体树立起正确的身体意象时,其对于个体的运动参与水平便会随之提升。这与林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身体意象对于青少年的运动参与行为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作用,且随着身体意象的升高,个体的运动参与行为便会越积极。

综上所述,受外界及自我身形认知的影响,青少年的身体意象会对其体育锻炼时间造成显著影响。

4.3 身体意象对不同性别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身体意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就身体意象对不同性别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身体意象对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其中自我健康对于男性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提升效果要强于女性青少年;外貌自我评估对于女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影响要大于男性青少年;真实体型评估对女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存在影响。证明对于女性青少年来说自我评估体型的重要性要大于实际的体型评估,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从社会性别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的角度对本研究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发展,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会赋予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引导并影响个体行为体验和范式朝着符合社会期许的方向发展。而从人格特质理论角度出发,可以看出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宜人性和严谨性人格更为突出,更加看重来自外界的评价,因此在外貌等方面的影响强于男生,但对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效果要小于男生。

综上所述,受社会性别观念、自我价值期望、人格特质、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外貌评价和自我体型评价对于女性青少年的影响效果要强于男性青少年,而自我健康评估方面则低于男生,并且真实体型不会对女生的运动参与造成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身体意象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自我健康评估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效应相比于其他变量更强。(2)自我健康评级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对于男性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提升效果要强于女性青少年。(3)外貌对于女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影响要大于男性青少年。(4)不论是自我评估体型还是实际体型都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具有显著性影响作用,但影响方向却相反,并且真实体型评估对女性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存在影响,证明对于女性青少年来说自我评估体型的重要性要大于实际的体型评估。(5)青少年的自我体型评估和实际体型评估存在巨大差异,并且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体型偏胖。

基于本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存在较强的身体意象影响,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应充分考虑身体意象因素,通过刺激身体意象来提升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比如通过“刺激”不同性别学生对身体意象的关注点来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身体意象来提高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等,让其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改变其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猜你喜欢
体型外貌体育锻炼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我们正走向矮人世界
形美,人更美
学会珍惜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