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克然木·衣明,史 兵
(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体育场馆不再仅是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物质载体,随着社会发展对公共娱乐设施需求提升,体育场馆的角色愈发向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的战略目标。并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提出了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建设要求。
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科研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国际体育场馆专门研究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采用CiteSpaceV,对近年来国际体育场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寻国际体育场馆研究热点演进过程,以期为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提供参考。
Cite SpaceV是一款兼具文献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功能的文献计量软件。运用Cite SpaceV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与专著和研究报告等文献相比,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对某一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把握更为敏锐和直接。因此,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式如表1所示。
表1 国际外体育场馆研究数据来源
为确保文献分析的一致、客观和分析过程的准确性,以及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文献选择过程中已进行预处理。在Web of Science中关于体育场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17年,之后陆续有相关研究成果出现,但数量不大。1990年后增长明显,因此,研究所选文献自1990年开始。
通过上述检索式所得Web of Science文献2 537篇,剔除跟主题不相符的文献(如广告、通知、书评等),最终选用2 470篇科研文献。
2.1.1 体育场馆研究年发文量
国际体育场馆研究文献数量从1990年的4篇到2020年10月的200篇,呈线性指数趋势 (y=6.5522x-19.292)。文献数量自动生成的指数曲线增长趋势与著名的普赖斯曲线( Place`s Curve) 相吻合,科学文献量的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与诸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使体育场馆研究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关注,并取得迅速发展。
图1 国际体育场馆发文量统计图(1990-2020年)
学术热点是某段时间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较多的论文所探讨的专题。CiteSpaceV分析软件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将所搜集的近30多年来的体育场馆研究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4个阶段,由此探讨研究的演变。其中,“stadium(体育场馆)”“sport(体育)”“exercise(运动)”等几乎是每个时段均会出现的关键词。鉴于这些是体育场馆研究的基础性关键词,无法显示研究的具体内容,因此对这些关键词不做特别分析。
2.2.1 1990-2003年国际体育场馆研究热点
1990-2003年间,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场馆结构设计相关研究上。特别强调体育场馆“performance(性能)”“Steel structure(钢结构)”“Fault(断层)”等。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体育产业不断发展。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高达4 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着。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促使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加快。以钢材建造的大跨度空间结构,因节约成本和较低的施工难度,在体育场馆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80年代初至90年末期,由于设计缺陷和场内管控不利导致的坍塌事件屡次发生,如:1978年哈特福德体育馆屋盖网架整体垮塌、1985年海瑟尔体育场坍塌惨案、1989年英国希尔思伯勒体育场坍塌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使体育场馆研究者和相关部门开始注重体育场馆结构和功能问题的研究。
在此期间,大量工程力学、建筑设计及材料工程等领域专家通过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大型体育场馆不同结构的优缺点研究,探讨体育场馆结构优化策略。例如,BERGER H等分析了体育场馆设计运用各种织物拉伸结构的优势,认为织物结构较其它材料可有效解决建筑结构与设计问题,其特性和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结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建筑成本。ERLINGSSON S等分析了音乐会期间Ullevi体育场内和周边的高振现象。提出:体育场馆从承办竞赛的单一角色转变为大型娱乐场所时,应以安全为首的建设理念重新考虑体育场馆结构问题。研究表明:控制振幅的重要参数是土壤沉积厚度等指标。MURRAY FV等介绍了体育场设计的一般原则,同时强调了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建设的安全性要求。另外,理论成果取得创新性突破,促使相关标准不断更新优化,英国政府及相关地方委员会依据《建筑法(Building Act 1984)》,出台和修改了大量有关建筑结构、施工和材料的相关标准,如:1990颁布的(建筑物精度指南),2000年颁布的-(建筑中使用的钢制结构—设计的实施规范)等文件均强调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标准化。
表2 1990-2003年热点词汇统计表
2.2.2 2004-2009年国际体育场馆研究热点
2007年之前,全球体育产业发展处于一片繁荣的景象。职业体育全球化发展日渐成熟。但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体育产业遭受了巨大冲击。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这一阶段“professional sport(职业体育)”“system(系统)”“impact(影响)”等新热点词汇出现。学者们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如何减轻场馆建设对政府和周边的经济压力。同时,展开了体育场馆的系统建设和体育场馆与生态环境健康的研究。该阶段学者们提出体育场馆应从单一的体育活动中心,转变为城市活动中心,才能发挥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城市发展催化剂的作用。如,COATES D等认为:相对于数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不大,但在较小地理区域内相对可观,体育场馆在稳定市区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体育场馆被视为经济发展工具的前提下,对经济的影响将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SANTO的研究指出:BAADE和DYE对于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对环境变化因素的考量,认为基于过去体育场馆的经验,来批评当今的体育场馆投资缺乏合理性,体育场馆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能力取决于其环境和建设背景。SANTO C针对经济催化辩论的研究指出:公共消费利益不能证明市政体育场馆投资的合理性。CHARLES C Tu的研究则表明:新建体育场馆提高了周围住房价值。FEDDERSEN A对单功能与多功能体育场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单功能场馆氛围更好的结论。这种理念一方面迎合了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也符合休闲娱乐活动中心化的城市发展需求。因此,21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体育场馆建设向城市中心发展,形成了体育场馆建设的城市中心化发展态势。
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加之该阶段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学者们对体育场馆的环保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如:MALLEN C.等对21种体育学术期刊的分析发现:1987年至2008年有关sport-ES(体育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提出应加强体育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ARTUSO P提出体育场馆节能方案,能耗评估要考虑体育场馆与配套设施,及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认为节能方案是指不同技术和氢技术等创新技术的结合。同时,各国以环境法为基础提出本国体育场馆建设新标准。例如,美国在2006-2009年间两次优化了LEED绿色建筑标准。英国BREEAM、日本CAS-BEE、澳大利亚的 NABERS,均在该阶段出台或进行了优化。奥运会对体育场馆建设的环保标准逐渐加强,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因没有考虑到环保问题被国际奥委会批评。各国学者和相关部门逐渐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应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根基,部分国家将环保标准定为体育场馆建设的第一理念。
另一方面,学者们对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模式重新重视起来。1903年,美国第一座高校体育场馆建成于哈佛大学,从最初只满足教学任务到现在承担教学、训练、比赛、娱乐、文化传播等角色的转变。高校体育场馆发展路径在不断经历着创新与变革。有学者认为大学更应该把学术建设放在首位,体育场馆建设的过度投资是对大学使命的一种弱化。但在各项目的盛行与冠名权等巨大经济效益和荣誉的驱使下,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理论成果被普遍接受。
该阶段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出现了两大倾向:
一方认为,大型体育场馆有“赛去馆空”“低使用率”的情况,公众对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并未带来实质性经济增长;大型体育场馆的环境问题受到重视,有学者提出应以城市为中心建设以生态促进、大众体育为主的生态型体育公园,避免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另一方对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模式提出了创新性建议,如冠名权、私有制、高校结合等;部分学者认为大型体育场馆可以为区域带来经济效益,他们指出质疑大型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的研究存在研究方法不当,数据陈旧与当今的发展模式不匹配,研究对象以职业队与体育场馆为主,忽视了联动效应,如房地产、宾馆、休闲娱乐等;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上制定强硬法规条例,场馆建设以环保为第一理念,避免和减少大型体育场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表3 2004-2009年热点词汇统计表
2.2.3 2010-2015年国际体育场馆研究热点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010-2015年间,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全面爆发,无论是发达、发展中还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解决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该阶段体育场馆研究在对前面的热点问题不断深化的同时,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特别是对肥胖儿童与体育场馆设施的相互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衍生出了“children(儿童)”“Adolescent(青少年)”“football(足球)”等新的热点词汇。如,Meenakshi F对小学设施供给与体育课程、课间休息和肥胖问题的研究表明:体育设施供给不足是课程开展的潜在障碍,体育课时与肥胖率有相关性。REIMERS A K认为:体育场馆设施接近度与特定运动参与之间的关联仅对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女性有意义,而对青少年男性或城市地区青少年女性则无意义。JÉRÉMY VANHELST对建筑环境与青少年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可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体育活动水平的结论。
学者们在对体育场馆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中,深化出体育场馆的“健康问题”,也就是“绿色”体育场馆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RAMOS C A对体育场馆内空气质量的研究提出:室内活动中心的空气颗粒物密度超过标准时,会对锻炼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MALLEN C等(2012)对体育设施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设施在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困境。该作者在另一项研究中指出:体育设施建设需遵守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或自然环境保护原则。
另外,该阶段欧洲日益壮大的职业足球联赛与美国三大联盟的发展对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项比赛中裁判的公平性受到质疑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基于网络、计算机、视频等技术的成熟,学者们就体育场馆内运动轨迹测量即时回放系统,以及自动识别、三维植入、统计分析等战术分析系统的实践运用及改良进行了大量研究。
表4 2010-2015年热点词汇统计表
2.2.4 2016-2020年国际体育场馆研究热点
2016年后,体育场馆研究的内容继续扩展。在体育产业领域,学者们从教育、环境、安全、赛事品牌、和观众个人行为等多角度分析体育场馆上坐率与场馆经济效益的关系。如,SHIN J等利用离散选择实验评估观众对职业棒球场景观的支付意愿,提出:球场景观对观众消费意愿有较大影响。FRIEDMAN-SOZA, AM等分析了体育赛事参与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提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FENG X运用空间特征模型评估体育设施对住宅物业价值的经济影响,表明:体育设施对周边住宅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距离衰减效应。CHO H提出:良好的体育场馆环境可强化观众重访观赛意愿。
同时,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且向体育行业侵蚀,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对人群密集区的安全隐患研究大量出现。学者们就体育场馆安全问题展开了研究。如,Datteo A等基于AR模型和PCA体育场馆长期监测统计模式,可以甄别错误操作和环境对体育场馆结构的影响。TSIFTSIS A就体育场馆人群疏散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评估及硬件进行了相关研究,为有效防止体育场馆出口处拥塞提供了参考。RISTEA A等从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参数来评估足球场周边犯罪事件的空间分布,提出:三种犯罪类型(刑事损害、盗窃和暴力行为)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预测犯罪事件的发生。
2016年是全球环境与发展治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月1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全球环境治理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国际上开始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场馆与环境、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探讨。体育场馆建设新技术的运用是突出的热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包括场馆建筑材料更新、场馆内机械设备升级、网络环境、视觉效果等方面。MANNI M提出:体育场馆集成光伏系统、地热和生物发电系统等能源优化方案,认为剩余能源可投入到邻近地区,以补偿体育场馆的碳排放。WATANABE M等提出:通讯信息设施、辅助操作和维修系统、语音识别装置、多语言音频程序、自由视点视频生成技术、实时观看系统等技术,使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场馆能够实现新的观赛风格,增强了体育的娱乐价值。MANGKUTO RA等认为:体育场馆照明在考虑均衡性、炫光等级的同时,也要考虑光污染与能耗等问题。
表10 2016-2020年热点词汇统计
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研究更关注场馆生态可持续的经济效应。随着全球电子通讯、计算机与网络、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体育场馆建设向更高层次现代化方向发展。推进体育场馆建设向低碳、可持续、节约、多功能方向加速发展;AR、AI、5G等技术与场馆功能相结合,衍生出了新型、高端、智慧、体验型体育场馆;电子通讯与计算机技术为体育场馆的运营提供有力帮助,推动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多元开发,为体育产业助力。如PARK EUNIL等关于济州世界杯场馆配备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方案研究,提出:绿色体育场的后期经济效应更好。LUCAS SUSANA等认为:体育场馆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环保主义观念与生态环境和场馆经济效应呈正相关关系。
综上分析,国际体育场馆研究发文量近30年来持续增长,受到各学科领域研究者的持续关注。体育场馆研究内容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在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经济效益、空间布局、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上取得一系列理论创新。体育场馆研究借鉴了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基于模型的实证研究在体育场馆研究中逐渐风靡。
从研究热点转换来看,未来国际体育场馆研究将在以下几个领域受到关注:(1)体育场馆经济问题研究会持续深化;(2)体育场馆的环境问题,能耗、水资源、建筑污染、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体育场馆等;(3)体育场馆的布局问题,在城市化日益扩大的时代,体育场馆在城市或地区中的空间布局将受到持续关注;(4)体育场馆智慧化问题,及多功能、5G+智慧、数字化场馆开发等问题;(5)体质健康下滑和慢病蔓延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体育场馆与健康、体力活动等相关研究有望成为另一个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