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芸 屈卫玲 肖娟
难治性心衰(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是指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在使用抗心室重塑等基本的药物治疗与去除各种合并症及诱因后,一些主要症状及临床状态仍未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作为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预后较差,且具有较高的住院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1]。西医治疗慢性心衰主要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措施,但实践证实多数慢性心衰患者单纯行西医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2]。作者通过10 余年对难治性心衰的临床进行观察分析,在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措施上同时服用益心力胶囊,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及体征,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2020 年2 月~2021年3月住院的6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8±2.7)岁;合并冠心病患者21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 例;平均病程4.7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63.7±3.1)岁;合并冠心病患者22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 例;平均病程4.5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8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①典型的症状及体征:胸闷、气促、心慌、肺部啰音、双下肢水肿、心脏杂音等;②胸部X片示:肺淤血、肺水肿或心脏扩大;③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125 ng/L;④心脏彩超: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房扩大,心脏舒张功能异常。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次症:①神疲少言,精神欠佳;②自汗;③言语低沉;④面色及口唇紫暗;舌脉:舌质紫暗(舌下脉络曲张、瘀斑),苔白,脉细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后诊断为心衰的患者;窦性心律,心率>60 次/min;心功能Ⅲ~Ⅳ级;无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疾病,无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疾病。排除标准:治疗过程中引发心源性休克;肝、肾等脏腑衰竭;恶性肿瘤等危急重症疾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基本药物治疗,使用利尿、扩血管、抗心室重塑和正性肌力药物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心力胶囊治疗。益心力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炙黄芪、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益母草、泽泻、茯苓皮、葶苈子、桑白皮、大腹皮、白术、枳实、杏仁、地龙;益心力胶囊3粒/次(0.3 g/粒),3次/d,温水送服。两组治疗均为30 d。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NYHA 心功能改善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运动耐量改善效果,治疗前后LVEF 水平。①按NYHA 心功能分级法判定疗效:显效:心衰的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或心功能好转至少2 级者;有效:心功能好转1 级,且<2 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1 级者;加重:心功能恶化1 级或1 级以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症状积分:参照李玉明等[3]证候积分评定标准,以心慌悸动、气促喘息、胸闷、浮肿症状及体征5 项计分,按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标准记0~3 分。③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气短、喘息、乏力、水肿等显著缓解,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气短、喘息、乏力、水肿等缓解,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喘息、气短、乏力、水肿等未见好转,甚或加重,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治疗后运动耐量改善效果判定标准:参照6 mim步行实验,显效:6 mim 运动距离明显延长,运动距离>450 m;有效:6 mim 步行距离较前延长,运动距离150~450 m;无效:6 mim 步行距离无延长,或完全不能步行,运动距离<150 m。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NYHA 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YHA 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4 两组治疗后运动耐量改善效果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运动耐量改善效果比较(n,%)
2.5 两组治疗前后LVEF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 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LVEF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LVEF 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重,高龄患者心脏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高,其中心衰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常见老年疾病[4,5],特别是年龄>70 岁的高龄人口,心衰患病率增为10%~20%[6]。随着现代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中医学对于难治性心衰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近代研究表明,通过中医药物的治疗,可以提高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血液流通,同时可以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状况,也许会帮助减慢难治性心衰的进一步加重[7,8]。冯辉等[9]经过研究后结果显示,在运用抗心室重塑等基本西医药治疗的条件下,合并服用黄芪、麦冬等药物研制的口服液,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心衰指标等好转情况均较单用西药更好。现代实验研究证明,益气活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有着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液流通、提高血管弹性、加快尿液形成等效果,进而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心室重塑,提高心脏功能[10,11]。近代许多研究文献提出,对于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的缓解各种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极大地补充了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方式。综合性治疗可能会成为今后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主流方式。
近代已经将心衰纳入心衰病的范畴。心衰病的主要原因是气力的逐渐衰减,心气亏损,逐渐使阳气衰减,气阳不足,形成气(阳)虚血瘀,瘀血化水的证候。《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首次提出心衰之病的病因在于气虚血瘀;气虚与血瘀因果循环,气虚则血无力以行,加重血瘀,血瘀则气无以生,加重气虚。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先天之精亏虚、外感六邪、情志内伤等有关,操劳过度也可致病。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虚、水、瘀,为标实本虚之证[12]。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强调“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因此瘀血日久,气机阻滞,水液运化不足,津停成痰;痰郁体内,久而化热,痰热内生;化寒为饮,饮停与肺,散于四肢。因此在治疗此病时,应当标本同治,治以益气活血、消肿利水为主。益心力胶囊以人参、炙黄芪补益心气,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泽泻、茯苓皮、葶苈子、桑白皮、大腹皮、白术健脾利水消肿,枳实、杏仁宣肺平喘,地龙平喘利尿,扶正祛邪并用,祛邪不伤正,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更适合于兼有胸水、腹胀、消化不良等并发症的患者,综合调节心、肺、脾、肾功能,多靶点治疗。虽然该病病位在心,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气、血、水与这三脏功能失调紧密相关,且相互为患。益心力胶囊兼有宣肺平喘、健脾利水等多种功效,组方周密,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益心力胶囊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中医症状、心功能、运动耐力及LVEF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