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加味联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2-08-09 04:20:44林志恒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3期
关键词:葛根肩部筋膜

林志恒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0)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发生于颈肩部肌肉筋膜间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酸胀、肌肉僵硬、颈肩部活动受限、受凉后症状加重等[1]。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导致MPS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2]。本研究采用葛根汤加味联合动态干扰电治疗MPS,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就治的MP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9~60岁,平均(44.08±8.66)岁;病程12~84个月,平均(46.28±17.40)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0~59岁,平均(43.78±7.46)岁;病程12~90个月,平均(43.19±19.6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涉及人的生物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3]、《赫尔辛基宣言》[4]中的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5个主要条件及1个次要条件。5个主要条件:①颈肩部疼痛。②颈肩部可触及肌肉紧张性条索。③可以精确定位位于紧张性条索上的压痛点。④与特定肌筋膜扳机点相应的预期区域的牵涉痛或感觉变化。⑤有一定程度的颈椎关节活动受限。3个次要条件:①按压压痛点可以复现患者主诉的疼痛或感觉变化。②横向弹拨或针刺紧张性条索上的压痛点,可以引出局部抽搐反应。③牵拉肌肉或利多卡因封闭注射压痛点可使疼痛得到缓解[5]。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①长时间伏案,或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或有颈肩部外伤史,或颈肩部劳累,或感受风寒等病史。②多发于中青年人。③颈肩部疼痛、酸胀、肌肉僵硬不适、颈肩部活动受限等,阴雨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④颈肩部有固定的压痛点或广泛压痛。颈肩部肌肉紧张,在后项部或肩胛内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带。X线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60岁;治疗前NDI评分≥20分;近期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严重胃肠道疾病、有出血倾向疾病、颈肩部肿瘤者;颈肩部骨折或急性软组织损伤者;颈肩部皮肤破损或合并严重皮肤病不适宜动态干扰电治疗者;传染性疾病者;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金属异物者;不愿服用中药或依从性差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者;近两个月内接受封闭、小针刀、穴位埋线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颈舒颗粒(安徽精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53,6 g/袋),每次6 g,每日3次;使用动态干扰电治疗仪(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BHE-100T型)进行治疗,6个吸附电极分为红、粉、蓝色,每种颜色各2个,旋动负压调节旋钮至最大,将各电极交叉吸附在颈肩部疼痛最明显处,输出频率选择3 k Hz,治疗模式选择“处方05”(根据仪器说明书,“处方05”为针对肌肉痉挛及筋膜组织疼痛的治疗。A路输出:干扰差频50 Hz,调制频率15 Hz,调幅度50%;B路输出:干扰差频50 Hz,调制频率51 Hz,调幅度50%;C路输出:干扰差频0 Hz,调制频率33 Hz,调幅度50%),按开始键,然后调整各路输出旋钮至患者能承受的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2.2 治疗组 给予动态干扰电治疗仪(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联合葛根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葛根25 g,麻黄10 g,桂枝10 g,生姜6 g,白芍15 g,大枣10 g,甘草片6 g;寒湿较重者加羌活12 g,防风10 g;瘀血甚者加乳香6 g,没药6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党参片10 g;阳虚者加制附片15 g,淫羊藿10 g。14剂,每日1剂,由本院中药房代煎,分早晚两次服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长度为10 cm的直尺打印在评分表上,0 cm代表无痛,10 cm代表最痛,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相应的数字代表疼痛的程度。②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该量表包括疼痛程度、个人生活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头痛、集中注意力、工作、驾驶、睡眠、娱乐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5分,最低0分,总分0~50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③临床疗效。治愈:NDI评分<5分,颈部僵硬感基本消失,疼痛感完全消失;显效:5分≤NDI评分<10分,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有效:10分≤NDI评分<15分,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较前改善;无效:NDI评分≥15分,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较前改善不明显[6]。④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四分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NDI、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M(Q1,Q3)]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MPS是因慢性劳损、颈肩部受凉等导致颈肩部肌肉筋膜的无菌性粘连,可使颈肩部运动功能失常,并出现以疼痛、颈肩部沉重、僵硬感、受凉后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也称颈肩部肌筋膜炎。干扰电疗法又称交叉电流疗法,又可分为静态干扰电、动态干扰电、立体动态干扰电。静态干扰电疗法为两路频率为(4 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A、B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人体内电流交叉处形成电流干扰场,在干扰电场中,按差拍原理产生0~100 Hz的低频调制“内生”的中频电流,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静态干扰电疗法”。由于人体对静态干扰电易产生适应性,因此在静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又研制出动态干扰电疗法及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是将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以周期6 s为节律交替变化:A组电流增强时,B组电流减弱;相反,B组电流增强时,A组电流减弱,因此形成X、Y轴方向上的节律性变化,如此往复循环,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体易产生适应性的缺点。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是将三维空间内流动的三路5 000 Hz相互叠加的交流电,交叉输入人体,三路电流在三维空间通过,能在X、Y、Z 3个方向产生立体空间刺激效应,在电流通过的区域内,呈现不同形式多部位干扰最大值,由于补充了第3个电场,在“内生”干扰电流基础上,进一步使低频调制电流幅度发生缓慢的变化,产生“内生”动态效应,这样便可消除任何一种不变方式、均一性所引起的疲劳反应[7]。通过内生电的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机制如下[8]:干扰电能激动痿软的肌肉及放松紧绷的肌肉,改善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症状;干扰电可提高人体疼痛的阈值,诱发机体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达到止痛效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加快炎症水肿消退;减少局部致痛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疼痛。动态干扰电疗法临床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慢性疼痛疾病[8-10]。

中医并无MPS的病名,但该病“颈肩部僵硬”“头项强痛”等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中太阳病的表现高度吻合,“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从病机方面分析,MPS是由于颈肩部肌肉慢性劳损、受凉等原因引起的颈肩部疼痛;太阳病的病机为风寒侵入人体,风寒阻滞于太阳经,故出现太阳经循行的颈肩部疼痛,两者病机基本一致。因此,MPS可归于《伤寒论》中太阳病的范畴。根据临床观察发现,MPS患者多数无明显汗出,但有怕风、怕受凉的表现,应归为太阳风寒表实证,故选用葛根汤加味治疗。葛根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而成,方中葛根解肌散寒、生津通络,辅以麻黄、桂枝疏风散寒、发汗解表,芍药、甘草养阴生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配伍,共奏解表发汗、舒筋生津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中的葛根素具有抗炎、增强脑血流量和保护神经等作用[11]。麻黄-桂枝配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生成及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细胞间黏附因子的表达有关[12]。研究发现,葛根汤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治疗中[13]。

综上所述,葛根汤加味联合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能明显改善MPS患者颈肩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改善颈肩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经费不足,人力有限,课题研究样本量偏小,未能将MPS轻症患者纳入研究,未对该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研究,缺乏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客观指标的观察等,下一步拟扩大样本量,在观察指标及随访周期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临床运用葛根汤加味联合动态干扰电治疗MPS提供更确切的临床证据。

猜你喜欢
葛根肩部筋膜
药食两用话葛根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8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幸福家庭(2018年2期)2018-02-07 00:23:59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幸福家庭(2017年2期)2017-04-18 10:13:18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