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流感的研究进展※

2022-12-27 04:35:53沈其霖谭君宜黄晓雪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3期
关键词:喷雾剂外治法流感

黄 静,沈其霖,谭君宜,黄晓雪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3.湖北民族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主要是由于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发热、畏寒、鼻塞、流涕、干咳、头痛、咽痛、肌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苏芮等[2]认为流感应首辨寒温,对于寒性流感,以六经辨证为主;对于温热性流感,应以三焦或卫气营血辨证为主。李游等[3]应用五运六气理论探讨2017年冬季北京流感特点,认为流感的病机主要是风寒外束,寒气郁闭肺卫,或燥热内淫不得宣透,致卫气失和,肺失宣降。胡厚君等[4]认为风邪侵袭卫表、肺卫功能失调是流感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因此在治疗上提倡以实卫解表、清肺祛邪为主。

流感属于外感发热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及传染性,属于“疫病”范畴。在古代中国人民同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外治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刘金海等[6]认为在治疗流感时,除口服药物外,应配合其他给药方式,如喷雾给药、鼻腔给药、洗浴外擦、直肠给药等外治方法,可提高疗效。本文对近10年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流感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1 足浴疗法

《素问·厥论》记载:“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从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来看,足部是足三阳经的止点,亦是足三阴经的起点,全身经络与五脏六腑之间既有直接络属关系,又可以通过经别建立间接联系,因此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可输布、汇聚于足部。中药足浴疗法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依据经络与全身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及西医的皮肤黏膜吸收原理,通过熏蒸及浸泡足部,刺激足部穴位,增强药液的渗透与吸收,以达到祛邪扶正、疏通经脉的作用[7]。王亚莲等[8]认为中药足浴一方面可以促进足部皮肤毛孔开放,使药性从足部毛孔而入,促进药物经足部皮肤吸收;另一方面,通过温热药液刺激足部穴位,能促进已吸收的药物经经络运行至全身脏腑,从而通过外治法达到内治之效,发挥中药调理脏腑的作用。流感多由于感受时行疫毒,卫外不固,伤及肺系所致。足浴疗法能湿润肌肤,开宣腠理,通过刺激足部穴位,使药液通过经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到达全身,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扶正固卫、阴平阳秘之功。黄培颖等[9]认为在治疗流感时除口服奥司他韦胶囊外,应配合中药疏风退热散局部熏洗治疗,结果表明配合中药局部熏洗能有效减轻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温,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孕妇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张文青等[10]在辨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粉剂浴足治疗16例甲型H1N1流感发热患者,总有效率为78.3%。侯元婕等[11]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洗方足浴治疗50例甲型流感患儿,结果显示此方法在缩短患儿病程、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改善流感样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徐定华[12]认为对于外感发热患儿,在采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如消炎、抗病毒、西药塞肛退热、补液的同时,辨证采用不同的中药足浴方辅助退热,如辨证为风热证,选用连翘、柴胡、薄荷、桑叶、葛根、牛蒡子、淡豆豉、紫花地丁等中药疏风退热;如辨证为风寒证,则选用荆芥、葛根、柴胡、麻黄、桂枝、丁香、干姜等中药祛风散寒,结果显示此方法能减少流感患儿的发热次数,减轻其发热症状。现代研究表明,经皮给药一方面能降低药物对胃肠道、肝脏的直接损害,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小儿、老年人及既往有消化道病史者有益;另一方面能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灭活作用及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有效血药浓度,发挥药物的最大利用价值[13]。

2 针刺疗法

《诸病源候论》曰:“然得时病,一日在皮毛,当摩膏火炙愈。不解者,二日在肤,法针。”为针刺治疗流感提供了理论依据。王静凛[14]认为流感引起的发热具有反复性、难退性的特点,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椎穴刺络拔罐辅助退热治疗,结果表明此法能显著降低体温反弹高峰,减少发热次数,缩短发热时间。大椎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的作用,针刺泻之可清诸阳经之邪热[15]。胡厚君等[4]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流感,具有良好的泄热效果。骆燕宁等[16]认为除采用针灸疗法外,还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刺络放血、走罐等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流感,结果表明此方法治疗流感总有效率达89.8%,特别是对于风寒夹湿型流感效果较为明显,总有效率达97.1%。刺络放血法主要通过针刺特定腧穴并使之出血,以达到泄热的目的。走罐法主要通过泄阳经热邪而达到治疗作用,因其舒适度高,简单易操作,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7]。耿丽梅等[18]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外治疗法(以针刺为主)治疗甲型H1N1流感,结果显示此法能显著缩短退热时间及流感样症状改善时间。唐韬等[19]认为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感受寒湿之邪是流感(胃肠型)的主要病机,治疗以温阳健脾、散寒除湿为主,采用半刺法结合拔火罐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综上所述,对于流感的治疗,既能单独采用针刺疗法,也能联合其他中医外治疗法,如拔罐法、刺络放血法、放血拔罐法等。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针刺相关腧穴治疗流感,激发病变部位的经气,以达到祛除邪气、恢复正气的作用[20]。

3 灌肠疗法

周平安教授认为流感治疗应在早期使用如大黄、虎杖、小承气汤等泻下类药物或方剂[21]。早期使用下法,一方面可以防止、阻断热邪内传,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另一方面使用泻下之药能缩短流感病程,提高临床疗效[21]。若流感早期未控制,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易引起危重症,流感危重症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22],如肠梗阻[21]。对于此类患者,有研究认为使用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效果较好[21,23]。灌肠疗法一方面通过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毒素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另一方面,通过肠道对药物的直接吸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利用度。王叶芳等[24]在抗病毒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加减灌肠治疗43例小儿乙型流感风热犯卫证患儿,方药组成:金银花10 g,连翘15 g,桔梗10 g,牛蒡子10 g,芦根10 g,薄荷10 g(后下),生石膏20 g(先煎),玄参10 g,淡豆豉10 g,前胡10 g,荆芥10 g。结果显示治疗组流感样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王金龙[25]采用自拟银翘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16例流感患儿[方药组成:金银花5~8 g,连翘5~8 g,板蓝根6~8 g,芦根6~8 g,黄芩片6~8 g,大黄4~6 g(后下),淡豆豉6~8 g],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保留灌肠法克服了患儿口服中药的困难,且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苦寒之药易伤脾胃,因此采用灌肠方法治疗小儿流感能避免清热解毒药的寒凉之性损伤脾胃,可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基础上改善流感样症状。总之,灌肠疗法对于小儿及危重症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流感患者具有较大优势。

4 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主要是通过中药对体表相应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促进药物经皮吸收,间接激发相应经络的经气,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使药物随经络传到五脏六腑,达到祛除病邪的作用[26]。药物的选择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坚持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并根据药物归经属性辨证用药;选穴配伍规律与针刺选穴一致,采用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对症选穴及特殊选穴相结合[27]。张奕颖等[28]在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口服中成药退热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治疗组将中药(组成:葛根20 g,柴胡15 g,荆芥10 g,冰片6 g)研为细粉,用蜂蜜调和后贴敷于大椎、双侧曲池、双侧肺俞辅助退热,结果显示对于流感病情较轻者,中药穴位贴敷能加快退热起效时间,缩短痊愈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韦利红等[29]采用穴位贴敷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痊愈率达63.7%,总有效率为91.2%。对于流感发热患者亦可采用此法退热。穴位贴敷体现了药物与腧穴的综合作用,在穴位刺激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特定药物在指定穴位上吸收,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目前中药穴位贴敷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特别是肺系疾病。因此,穴位贴敷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对于流感患者不仅可以避开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消化酶对药效的破坏,还能延长作用时间,维持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30]。

5 其他疗法

龚婕宁等[31]实验证明,苍果喷雾剂能调节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钟燕春等[32]采用苍果喷雾剂对125例自愿受试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采用苍果喷雾剂一方面能预防感染流感病毒,另一方面还能明显改善患者咽痛、咽干等症状。刘福英[33]使用贯众清热灵喷雾剂治疗5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结果显示使用喷雾剂治疗能缩短退热时间,且退热效果显著。黄亚东等[34]实验证明,高剂量莪术油喷雾剂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李莉等[35]实验证明,鱼腥草挥发油口腔喷雾剂可以抑制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以上研究表明,中药喷雾制剂具有抗病毒作用,给临床治疗流感提供了新思路,且采用此种给药方式,能提高药物在呼吸道局部的浓度,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抗病毒作用。

6 小结

对于流感的治疗,西医以抗病毒为主,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特别是对于小儿,大量使用奥司他韦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神经发育,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结合近10年文献来看,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流感可缩短抗病毒药物的服用周期,治疗效果肯定,简单易操作,安全性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中医外治法治疗流感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如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支持,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研究多以联合多种外治法使用为主等。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着力于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和大样本研究。此外,还要拓宽研究思路,为流感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喷雾剂外治法流感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0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喷雾剂
喷雾剂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07
秋季谨防牛流感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缩宫素鼻喷雾剂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泌乳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2期)2015-11-13 06:17:41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