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佩琼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朝阳 122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容易诱发呼吸衰竭的发生[1]。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一般需配合无创正压通气,这种方法能纠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呼吸功能质量。无创正压通气是近几年应用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可随时上机,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2]。但因患者病情较重,加之很多患者年龄较高,容易在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因此,为提高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患者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有必要为对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干预[3]。优质护理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够利用科学全面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严谨的护理。本文主要将强化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并分析其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内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70.05±11.34)岁,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8.45±2.13)个月;对照组内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48~90岁,平均年龄(46.37±11.36)岁,病程2~15个月,平均病程(7.64±2.4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被诊断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5-6]。②患者均合并呼吸衰竭,PaCO2超过55 mm Hg,PaO2不足60 mm Hg[7]。③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治疗资料完整。
1.2.3 排除标准 ①呼吸抑制、呼吸系统外伤或畸形者。②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吞咽反射异常或误吸者。③张力性气胸、严重心血管疾病、肺大泡、恶性肿瘤及其肿瘤远处转移者[8]。④沟通交流障碍者。⑤对无创正压通气不耐受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按照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入院后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各项操作并完成呼吸机的护理,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维持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证疾病的治疗。针对患者的并发症提供积极护理,尽可能避免不良因素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强化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关于机械通气的知识和必要性,尽可能避免因认知不足而其产生恐惧焦虑情绪[9]。针对机械通气的必要性、慢阻肺的发病原因、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患者能够耐心地接受治疗。②人机对抗护理:患者可能会因对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运动不适等对外加呼吸气压产生抵抗,造成患者出现不适症状[10]。护理中应关注患者的呼吸适配程度、呼吸频率和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③呼吸道与环境护理:提升湿化效能以促进患者呼吸道的湿化,使患者充分排出痰液和分泌物。若痰液过于黏稠可利用蒸馏水进行湿化,必要时可为患者应用祛痰剂,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也能有效改善呼吸道通畅性[11]。④并发症护理:遵循个体性差异,对所有患者评价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护理。通过调节合适的面罩松紧程度,谨防出现漏气或者压伤。⑤营养干预:所有患者坚持富含维生素、纤维、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控制患者的进食量。叮嘱患者避免张口呼吸而导致气体过度进入胃肠道,还要为患者积极的改善胃肠动力,可利用相关药物进行指导。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有效率 严格的根据患者的疾病表现和症状等并参照《西医内科学》将患者的疾病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12]。①显效:治疗之后有关的临床症状体征(咳嗽咳痰、喘息等)全部消失,各项肺功能均恢复到康复之前的状态。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全部缓解,但没有达到显效的标准,患者的肺功能虽然恢复,但未达到康复之前的标准。③无效: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肺功能 统计两组患者的第1秒最大呼气流量(PEF)、1 s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
1.4.3 并发症 主要包括肺漏气、肺不张、复发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等。
1.4.4 焦虑和抑郁心理 ①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绪。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差。②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绪。评分越高抑郁情绪越差。
1.4.5 生活质量 根据SF-36生活质量指数评估。评分包括8个项目,每项评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6.0中实施统计学检验。治疗有效率为等级资料,记为[n(%)],实施秩和检验,推导U(Z)值,统计P值;肺漏气、肺不张、复发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等为计数资料,记为[n(%)],实施χ2验证,推导χ2值,统计P值;PEF、FVC、FEV1、HAMA评分、HAMD评分、SF-36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为计量资料,记为(),实施t检验,推导t值,统计P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38例,占比为95.00%)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29例,占比为72.50%)明显具有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对比 开展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EF、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EF、FVC、FEV1等肺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更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3例,占比为7.50%)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与对照组(12例,占比为30.00%)相比有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负面心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势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对比(分,)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优势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分,)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临床需通过机械通气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便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13]。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中能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整体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治疗无效时需切开患者气管进行有创通气干预,导致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4]。
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应配合理想的护理,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强化优质护理所发挥的护理作用。通过对比结果能看出:观察组所发挥的护理作用,相比对照组占有更高的优势。所以能够充分肯定强化优质护理的价值。原因是强化优质护理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够对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完善,在护理中可以针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来开展生理和心理的干预,有效改善人机对抗,促进环境的调整,能够重视对患者呼吸道的保护。实现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确保护理工作更具备针对性[15-16]。强化优质护理具备完善的护理内容,有助于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提升了整体舒适度,这对促进治疗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7-19]。本文所得结果也和金丽[20]在其研究中所得结果有很多相同观点,在学术上能够进行相互证实。
对患者通过强化优质护理实施干预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这样在开展护理时所采取的一切护理工作都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采取对患者有益的方法实施指导。优质护理重视对患者提供心理干预,也可以对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做出调整,综合性的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但是对患者开展强化优质护理是由于护理工作比较严谨,所以导致护理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护工作者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医院为改善这种情况应该对于交接班制度和排班制度做出适当的优化,同时也能针对具体的对医护工作者提供相应的福利,尽可能多的拓展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队伍,为今后更好的落实强化优质护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对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强化优质护理可提升治疗疗效,能够使患者的有关肺功能指标得到转归,还能转变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并发症的概率大大的降低,这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