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基质对露天栽培赤松茸出菇的影响*

2022-08-04 09:43刘传森
中国食用菌 2022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料出菇松茸

刘传森

(大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三明 366100)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消费者依据其形其色,美称之为赤松茸,此称谓已被广泛认可[1-2]。鲜菇口感脆嫩爽滑、清香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近年来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发展前景广阔[3]。赤松茸栽培原料广泛,环境适应能力强[4],栽培技术可简可繁,近年来大田县栽培规模明显扩大,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理想产业。

大田县地处闽中山区,海拔约200 m~1 000 m。海拔700 m 以上的乡镇有5 个,竹木、油茶、木薯资源丰富,是中国油茶之乡[5]和木薯产业大县。为发挥高海拔地理优势,可采用当地资源栽培赤松茸,提早鲜菇上市时间,填补市场空缺,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为此,2019 年在屏山乡瑞美村大田县绿思家庭农场进行错季露天栽培赤松茸试验,分析气候变化和培养料配方对赤松茸生长的影响,为高海拔地区错季栽培赤松茸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大球盖菇菌株St0128 号,源自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1.2 供试材料

毛竹屑:毛竹加工厂下脚料,单厂日产约数十吨,来源充足。刨花为统糠状,夹杂细条状边角料。

木薯秆: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大戟科植物,块根可食用或加工。县域内主要以山地种植为主,大多每年12月收获,使用地上部分茎秆进行试验。

玉米秆:玉米为县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按种植季节分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生长周期一般85 d~90 d。玉米收获后的地上部分茎秆,晒干粉碎。

五节芒:县域内分布广泛,生命力旺盛,遍布山野、河边、路边,带花序株高可达2 m。连秆带叶收割进行试验。

油茶壳:油茶果实成熟采摘后,剥皮取籽后的外表皮。

木薯秆和油茶壳用闽武牌MX-34420 菇木切碎机,粉碎成5 mm~10 mm 颗粒;五节芒和玉米秆用澜海牌580 型铡草粉碎机粉碎,碎片5 mm~10 mm,细条大多数小于10 cm。

1.3 配方组成

栽培赤松茸参试培养料配方组成见表1。

表1 各组培养料配方组成Tab.1 Formulas of substrate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按表1 所示进行配比,再分别加牛粪15%、谷壳10%、石灰1.5%、尿素1%、钙镁磷1%。

1.4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大田县屏山乡瑞美村大田绿思家庭农场赤松茸栽培基地,海拔850 m。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共7 组培养料配方,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5 m2(0.7 m×5 m)。培养料按配方组成分别投料进行发酵处理,各小区均量上料。梅花状接种,用种量0.5 kg·m-2,覆土厚度3 cm~5 cm,表面覆盖稻草遮荫。具体实施情况详见表2。

按表2 所示步骤进行栽培,9 月25 日菌丝布满培养料。子实体八分成熟、菌膜未破、未开伞及时采收。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 次,气温低时每天采收1 次,以小区为单位计单日总重。

表2 赤松茸试验实施步骤工作表Tab.2 Experimental step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imes in this study

1.5 观测内容

1.5.1 配方组成对子实体生长时间的影响分析

统计各组配方日产量,绘制料曲线图,分析配方组成对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时间的影响。

1.5.2 气候变化对子实体生长时间的影响分析

统计全部参试配方日总产量,结合试验场地气候变化(主要观测气温和雨情),分析气候变化对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时间的影响。

1.5.3 不同培养料配方组成对产量的影响

以试验小区为单位统计四潮菇产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培养料配方对产量的影响。

1.5.4 高低气温条件下不同培养料配方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比较分析

观测时间选择10 月4 日和11 月27 日,日均气温分别为23.6 ℃和15.7 ℃,分别代表出菇高温期和低温期。从各组培养料中分别选取10 朵具有代表性的商品菇,测量统计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和平均单菇质量,比较分析高温时期和低温时期不同培养基配方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方组成对子实体生长时间的影响分析

各组配方赤松茸日产量曲线图见图1。

由图1 可知,观测期由10 月3 日至11 月29日,各组配方共计采收4 潮菇,均出现4 次潮菇高峰,3 次休菇期,具有明显波峰波谷;高峰和低谷出现时间差异不大,子实体生长时间较为一致,表明配方组成对子实体生长时间无明显关联性。

图1 各组配方赤松茸日产量曲线图Fig.1 Daily yield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cultivated by different formulas

2.2 气候变化对子实体生长时间的影响

赤松茸菌丝长满后开始观测,观测期9 月25 日至10 月29 日,统计每日所有配方总产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降雨量。以大田县气象站气温统计数据为基准,按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 ℃计算试验场地气温;雨情为实地记录。气候变化情况及赤松茸日产量曲线图见图2。

图2 气候变化情况及赤松茸日产量曲线图Fig. 2 Dynamic changes of daily temperature and daily yield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由图2 可知,试验场地日均气温9 月28 日至10 月13 日大于20 ℃,日最高气温9 月29 日、10月1 日至5 日高于30 ℃,第1 潮菇采收时间在10月3 日至5 日,恰遇高温,出菇时间短,仅3 天就结束,接着很长时间不出菇。分析原因可能是菌丝已生理成熟,具备出菇能力,在温度、湿度适宜情况下易出菇,但由于受到连续30 ℃以上的高温影响,使得原基和幼菇大批死亡,造成营养消耗而致长时间不出菇。10 月14 日之后日均气温低于20 ℃,最高气温除了11 月17 日达27.7 ℃,其他绝大部分时间在20 ℃~25 ℃,第二潮、第三潮、第四潮菇在此期间均正常出菇。说明日均气温低于20 ℃、日最高气温25 ℃左右适宜赤松茸子实体生长。

除受温度影响外,另外从图2 还可以发现,9月30 日降雨、间隔3 天开始采收第一潮菇,从10月3 日至10 月5 日,产量为45.943 kg;10 月22 日降雨、间隔2 天开始采收第二潮菇,从10 月24 日至10 月31 日,产量为95.662 kg;11 月7 日降雨、间隔3 天开始采收第三潮菇,从11 月10 日至11 月14 日,产量为26.244 kg;11 月22 日降雨,雨前2天已出菇,即11 月20 日至11 月21 日,产量为24.905 kg,主要是由于出菇前11 月18 日至11 月20 日明显低温,喷水后土壤保湿好,所以经休菇期后开始出菇,关键是雨后持续8 天出菇,从11 月22 日至11 月29 日,产量为115.931 kg,明显拉长出菇时间,而且日产量更高,第四潮菇产量为140.836 kg。总而言之,错季栽培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时间大多处于秋季晴朗干燥条件下,人工喷撒的水分很快挥发,覆土层不易保持湿度,甚至影响培养料的湿度,不利原基形成,如遇降雨天气,补水量大面广,能有效补足覆土层及培养料水分,有利于原基形成并出菇。又如遇阴天天气,人工喷水后能保持覆土层湿度,亦能达到同等效果。由此可见,高海拔错季露天栽培赤松茸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有通常说的“变天出菇”现象,气候变化对子实体生长时间具有明显关联性。

2.3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产量的影响

各组配方赤松茸产量方差分析见表3。

由表3 可知,各组配方的产量有差异,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配方2>4>3>1>5>7>6;其中配方2 和配方4 小区平均产量分别为20.18 kg、19.01 kg,较其他配方高产。方差分析表明,配方2 和配方4,配方4、配方3、配方1、配方3、配方1、配方5、配方7 之间差异不显著。配方2 与配方7、配方6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配方3、配方1、配方5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配方4 与配方6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配方5、配方7、配方6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配方2 和配方4 即木薯秆、五节芒分别与毛竹屑组成培养基配方具有较好增产效果,其次是配方3 和配方1 玉米秆、油茶壳分别与毛竹屑组成培养基配方。

表3 各组配方赤松茸产量方差分析表Tab.3 Yield and its variance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cultivated by different formulas

2.4 不同气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分析

测量统计子实体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和平均单菇质量,分析高气温和低气温条件下不同培养基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见表4。

表4 高低气温条件不同培养基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Tab.4 Morphology traits of fruit body in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cultivated by different formulas with different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由表4 可以看出,子实体在高气温和低气温条件下生长性状具有明显差异。10 月4 日采收第一潮菇,日平均气温为23.6 ℃,处在相对高温期,7 组培养基配方中10 个子实体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7 cm、7.62 cm、3.00 cm、2.40 cm,平均单菇质量203 g。11 月27 日采收第四潮菇,日平均气温15.7 ℃,处在相对低温期,其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26 cm、5.80 cm、3.16 cm、2.66 cm,平均单质量351 g。由此可见,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在高温条件下菌柄较细长、菌盖较短小、质量较小;在低温条件下菌柄较粗短、菌盖较大长、质量较大;二者差异明显。表明低温较高温条件生长的子实体明显粗壮、结实,品质优异。

2.5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分析

统计7 组培养料配方10 月4 日和11 月27 日两个时间段,20 个子实体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测算均值进行分析,见表5。

表5 各组培养基配方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性状分析表Tab.5 Morphology traits of fruit body in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cultivated by different formulas

由表5 可知,不同培养料配方中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有差异。菌柄直径由大到小依次为配方2>4>3>1>7>6>5,菌柄长度由长到短依次为配方2>7>3>5>4>6>1,可见配方4、配方2、配方3的菌柄比较粗壮;其中菌盖直径由大到小依次为配方2>4>3>7>1>5>6,菌盖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配方3>2>7>4>1>5>6,可见配方2、配方3、配方4的菌盖比较大;单菇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配方2>4>3>1>7>6>5,可见配方2、配方3、配方4单菇质量较大。综合分析表明配方2、配方3、配方4 木薯秆、玉米秆、五节芒分别与毛竹屑组成培养基配方栽培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较好。

3 结论

高海拔错季露天栽培赤松茸子实体生长时间大多处于秋季晴朗干燥条件下,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有通常说的“变天出菇”现象,气候变化对子实体生长时间具有明显关联性。在日均气温低于20 ℃、日最高气温25 ℃左右条件下,如遇降雨量大于10 mm 天气,补水量大面广,能有效补足覆土层及培养基水分,有利原基形成,形成潮菇。另外阴天天气有利于喷水后土壤保湿,适宜赤松茸子实体生长,达到同等效果。日最高气温大于30 ℃,容易导致原基和幼蕾死亡。根据历年气象数据资料,大田县高海拔错季露天栽培赤松茸,出菇时间宜安排在10 月之后,即秋分节气前后出菇为宜。

不同气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差异明显,在适宜赤松茸生长气候条件下,相对低温有利提升品质。低温生长的子实体菌柄较粗短、菌盖较大长、单菇质量较大;高温反之。

配方组成与出菇时间无明显关联性,但明显影响赤松茸产量和品质。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培养料配方对产量的影响和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结果认为应用木薯秆和五节芒分别与毛竹屑组成培养料配方栽培赤松茸具有明显增产效果,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其次是玉米秆与毛竹屑组成培养料配方。

猜你喜欢
培养料出菇松茸
樱桃大棚赤松茸 果农致富好途径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壹品故事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姬松茸当松茸卖是不是售假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HIDDEN TREASURES松茸:隐秘的珍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