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强
(金陵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4)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全域旅游开始从相对封闭的旅游内循环向积极开放的“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新模式转变,强调全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文化体验。
全域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全局性、空间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等方面,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文化象征,记录着城市的文明和记忆,其所承载的文化收藏、传承、传播责任,同样具备上述特征。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化平台的作用,利用总分馆制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领域在平台、项目、活动、功能、技术等方面的融合,实现亮点突破和模式创新,将自身的科教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富旅游内涵和拓展旅游边界的文化资本,促使地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通过氛围营造、活动参与、交互体验等方式助力全域旅游的发展。
国内外图书馆通过建筑规划、空间设计、馆藏珍贵典藏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吸引读者和游客,将自身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名片。例如,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几何叠层的奇特建筑是西雅图的重要文化地标,成为受旅游者青睐的著名景点;圣三一学院图书馆作为都柏林的标志性建筑,是公认最美丽的图书馆之一;奥地利的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独有千年前的古版书和珍贵手抄稿,内部装饰充满艺术气息,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旅行符号。我国的广州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秦皇岛孤独图书馆同样因其艺术性的建筑设计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类主题图书馆应运而生,如:2002年上海图书馆创设生命科学主题馆,2006年杭州图书馆创设音乐主题图书馆,2019年浙江图书馆创设侨乡文化主题图书馆,这些基于社会化合作的主题图书馆都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服务。周红雁认为建设文旅特色图书馆不仅拓宽了旅游模式,还能有效传播地方优秀文化,如:杭州图书馆与李白酒店合作建立诗词文化分馆、合肥市图书馆在菱湖公园设立“悦·书房”,通过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助推文旅融合,打造了集阅读欣赏、文化服务、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便捷文化服务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内涵。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地标,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独特的建筑之美对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倾斜圆向全世界演绎了古埃及的太阳神文化,对全球旅游者极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奇妙夜”活动成功地将文化嵌入休闲旅游产业。公共图书馆在美学和建筑学方面的综合设计有效扩大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在公众心中重新树立了时尚的当代图书馆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游客重新了解并使用现代化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走进景区,依据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建设特色主题图书馆,不仅能够完善景区的文化配套,增加景区的文化厚度,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化服务效能。图书馆进景区实现了空间理念融合和服务跨界融合,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建立多业态相融合的新型复合式主题文化空间,通过举办丰富的互动式文化活动,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旅游体验。例如,三湾书房融合4A级生态公园,成为“会呼吸的图书馆”,吸引了无数游客;德清县图书馆在莫干山旅游景区建设主题分馆——“民国图书馆”,成为游客的参观打卡点;黑龙江首家森林书房在桃山桃源湖风景区建成,丰富了景区休闲旅游内容。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联合社会各界协同发展,打造“图书馆+”总分馆发展新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旅游专题资源,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全域旅游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重庆图书馆的“图书馆+咖啡馆”模式、浙江图书馆的“图书馆+民宿”模式、杭州图书馆的音乐主题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可以看出,图书馆早已在实践中融合了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满足了游客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限制,既使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得以拓展延伸,又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提升。
文旅融合是全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蕴含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社会公众对文化体验、文化学习以及文化游览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期待。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为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都市旅游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动力。传统景区满足了人的既有需求,而当代景区必须面向潜在的消费需求和未来的市场趋势,创造全新的生活场景和品质体验。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依托古城文化特点,把历史资源活化为旅游资产,给游客带来求新、求知、求乐的全新旅游体验,有助于游客完成从感官体验到精神升华,再到知识沉淀的深度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坚持“生态+文化”的旅游发展思路,随着美丽乡村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地区逐步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多业态服务的全覆盖。建设文旅主题图书馆有利于整合各项资源,既有助于保持乡村旅游地区的独特性,避免乡村文化流失或被同化,也有助于完善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诗意栖居的旅游空间,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公共图书馆应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强化当地居民的全域旅游主人翁意识,厚植乡村文化根基,传播地方文化,如: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的月溪花渡图书馆以乡村文创产业为抓手,以农耕亲子教育为发展,打造乡村文创联合空间,让当地居民和游客感受阅读的快乐。
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鲜明特征,全域旅游既需坚持政府主导,又需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区域文旅融合各节点,能够有效确定文旅深度融合的最佳切入点,推动社会力量融入文旅融合发展新领域。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总分馆制建设和旅游景区情况,与社会力量携手建设布局合理、主题鲜明的文旅主题图书馆,共同推动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大众旅游时代,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看山看水,而是赏山赏水品文化,希望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明确指出要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推进人性化、品质化服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因此,公共图书馆要精准把握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挖掘馆藏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内涵,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主题,并将其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再造。
塑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文旅主题图书馆要依托馆藏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活化历史资源,把文学和历史等要素融入旅游活动,打造地域文旅品牌,实现旅游行为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公共图书馆可深度挖掘整理、活化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积极主动地适应深度文化游、研学游、定制游等新需求,同时联合旅游平台打造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品牌,提供个性化、品质化的文化服务。例如,金陵图书馆的研学品牌——“诗游南京 文览金陵”,以南京地理为轴,以历史时间为线,以古诗词为脉,在实地情境中品味中华历史文化,将学习和游览有机融合,深受读者和游客欢迎。
主题图书馆同时服务于本地居民和游客,是一种“实体图书馆+文旅体验+线上云服务”的多功能复合型图书馆,要积极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平台,主动分析和挖掘游客的潜在需求,利用自动定位和智能搜索推送功能实时推送文化信息,让游客充分感受游前、游中、游后的文化体验过程。例如,长春市图书馆以文化阅读和旅游体验为主题打造的新型城市阅读空间“阅书房”,以文旅融合、文化体验为动线,嵌入文创体验、休闲功能,提供智慧阅读服务。此外,全域旅游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需要数量多、素质高的多学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主题图书馆可招募跨学科的当地文化志愿者,充分发挥当地人历史见证的作用,讲好当地文化故事,用好文化资源,传播当地的文化和乡风乡俗,如:挪威国家图书馆联合档案馆和博物馆创建的“数字传说”项目,就是由当地文化志愿者讲述挪威的历史文化故事,提供“文化记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