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敏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山东 聊城 252000)
创新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党的十九大仍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坚持走自主特色创新之路,创新可赋予理论、制度、科技与文化新的活力。在读者现实需求、国家政策调整与技术变革发展的三重驱动下,图书馆文创工作备受关注,发展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下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14年国家将文创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推动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产业,在促进全民素质提升、保障社会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创产品的开发能够有效推动服务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根据文创产品的属性特征进行了如下定义:文创产品是表达创意思想、符号与生活的消费性产品。2017年我国公布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将文创产品定义为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文献信息资源,由图书馆自行开发或与社会其他部门联合开发的,体现文化内涵,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产品。《意见》指出,图书馆、博物馆等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资源、品牌、场地、组织及人才等优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鼓励社会群体利用众创、众包、众筹、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渠道共赢发展的良好机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对近年来相关文献与研究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我国公共文化行业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但从实际效果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文创特色与宣传特征不明显。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文创产品种类较丰富,衍生纪念品、体验型产品的水平提升明显,如“冰墩墩”及衍生文化纪念产品等广受好评。多元参与、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文创产品开发的有利因素,各城市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进行地缘集中规划,为馆际合作、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我国文创产品开发的成效看,社会文化单位在201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文创衍生品、影视作品、互动游戏等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从实践角度分析,影响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文创产品的竞争力略显不足,缺乏创意,特色不显著,存在跟风、雷同的现象,且价格偏高,实用价值不高。二是设计理念滞后,闭门造车,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创新内容不多。三是宣传渠道缺乏,市场定位不准,市场响应机制迟钝,缺乏核心竞争力。
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拓展职能、丰富内容、推进融合及促进管理。随着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作为知识文化和区域信息交流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创产品的开发能够很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调动公共图书馆公益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让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步彰显。文创产品的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结果,公共图书馆参与其中可以助力自身资源重构,形成新的高附加值的文化服务手段与方式,设计和开发更多的创意产品,丰富图书馆文化内涵,彰显文化元素,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我国,文创产品是文化、科技和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图书馆在文化创意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推动和促进了产业间的融合。此外,文创产品还间接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变革,要求内部管理机制科学革新,加强产品的宣传推广,同时注重研发和人才培养,实现图书馆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读者需求、政策引领、技术革新是促进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主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升,人们的需求逐渐从物质转移到文化维度,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逐渐赢得读者青睐,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十三五”时期,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委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与规划,如《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强调文创产品的开发应强化技术应用,深度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尝试建立行业统一的评估标准,将文创产品开发纳入常规业务范围,这为“十四五”时期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方向指引。技术革新是文创产品开发的一大红利,自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迅猛,智慧中国已成为时代主题,5G、AI、VR、3D打印等技术助力文创产品研发,虚拟交流平台将文创服务提升到了更高水平。
找准市场定位、紧跟时代变化是公共图书馆未来文创产品开发的基本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的文创工作应将政策指引作为自身发展的前提,将社会需求作为自身的基本定位,通过深挖馆藏资源价值,深入研读和思考未来馆藏资源开发的线路图与可能性,让优秀文化得以创意化表达和多元化传播,促进资源交流与共享。产品设计开发应充分基于调研、市场分析,并结合时代元素,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实现文化展示、资源整合、创意策划、品牌形成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意交流与服务平台,提升文创产品的营销和运维水平,真正让文创产品服务读者、服务社会。当今社会环境下,任何产业仅靠一己之力很难向纵深发展,社会行业与主体的纵向交叉与融合发展成为公共图书馆实现文创产品深层次、高质量开发的主要思路,与同类型单位和边缘机构的合作共享能够充分发挥资源、技术、渠道、市场等优势,促进文创产品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自身价值,也有利于形成特色文创品牌。
数字化技术能够推动文创产品开发的转型升级,因此,在后续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公共图书馆应树立数字化发展思维,通过技术的深度应用打破各类要素之间的壁垒,深化产品价值,拓宽产品传输渠道,改变文创产品类型单一的现状。数字技术同时能够帮助图书馆对文创产业中的各环节要素进行处理与整合,重构业态和产品结构,充分释放产业活力,优化文创产品宣传推广途径,使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体验。例如,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以全新的形式呈现馆藏资源,开展富有时代感的策划创意,并通过智慧化的媒体平台对文化资源进行沉浸式的情境演绎;深度利用5G通信、AI等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立体式导航与咨询服务。
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体验能够提升读者的依赖感,从而使图书馆获得广泛稳定的客户群体。文创产品与常规的文化产品有所不同,其价值的核心在于创意,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实用价值是衡量文创产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应在理念上摒弃以往“高仿”和“一款产品走天下”的固有思维,在充分基于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提取有利的创意元素,实现自主设计,凸显产品特色与人文关怀,产品的使用过程应适当嵌入社交功能,尊重区域内用户的生活和文化消费习惯,提升文创产品的互动体验,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精神层面的享受、倾诉与升华。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虚拟文化交流空间,通过VR技术创设文化情境,通过5G通信与MR技术实现多人参与,创造现实与虚拟环境融合的文化体验空间。
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将文旅融合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也为图书馆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开展与旅游相关文创产品开发的良好时机。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旅游的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旅游部门的双赢。当前,公共图书馆可与旅游度假区、自然景区、红色景点等合作,开发和设计具有历史文化、人文关怀、自然风情等特征的服务产品,如景区景观介绍图册、无线音频等;还可开发具有纪念意义与文化内涵的衍生纪念品、工艺品等,如与冬奥会场馆合作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造型多样、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吉祥物,在提升旅游场地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用户参与开发是提升文创产品水平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可以此为突破口推出读者自主参与的文创产品实践活动,如当前比较流行的DIY图书制作、拓印技术体验、VR场景策划等,此举能够有效拉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设计完成的各项产品凝结着参与者的情感与思维劳动价值,个性化特征明显,创意度较高。除了上述活动,图书馆还可以鼓励读者对馆方设计的文创产品提出优化意见,充分重视读者的精神需求,充实文创产品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提升产品的创意价值,如:图书馆就科幻图书《三体》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创意设计后,在成果已备份的前提下,可以鼓励读者对已有的设计进行完善或重新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参与,实现更高层次的文化附加体验。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继承层面上,还应注重创新与发展,优质的文创产品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其文化服务职能的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从业者应在充分研读国内文创产品开发政策的前提下,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找准产品开发方向,强化技术应用,优化互动体验,增进文旅融合,鼓励用户参与设计,形成互学互鉴、开放包容的良好文创氛围,开发更多契合读者需求、具备鲜明时代特征的优质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