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饥荒经历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2022-08-01 07:53张田田
市场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饥荒消费结构储蓄

张田田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99)

一、 引言

2020 年“两会”过后,双循环理论深入人心,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前对消费的研究源于宏观层面,主要探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国外学者提出了“相对收入”“持久收入”及“生命周期”等理论,起初国内对消费的研究也是从宏观领域开始的,主要是借鉴西方的理论检验了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对中国的适用性。 后来微观层面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张大勇和曹红研究了家庭资产结构对消费行为的影响,除此之外也有研究教育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新农合对消费的影响、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一些深刻的记忆对居民消费行为也会产生长期影响。 章元和刘茜楠利用2002~2009 年城镇住户调查UHS 数据发现地震经历会减低居民的储蓄率,增加享受型消费的支出。 而程令国和张晔却发现幼年时惨痛的饥荒经历会使人们产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至于成年后有较高的储蓄倾向。 可见不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经历地震的人们曾经直面生死,更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而经历过大饥荒的人们有悲惨的饥饿回忆,以至成年后会通过储蓄来寻找安慰,来避免再次挨饿。

虽然现有的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减少了消费,加剧了储蓄,但是饥荒对人们消费结构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本文利用2018 年的CHARLS 数据来研究饥荒经历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丰富了该领域的内容。 本文的其余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模型、数据及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及其异质性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

二、 背景及文献综述

1959~1961 年间中国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饥荒危机,并迅速在全国蔓延,期间粮食减产,民众苦不堪言。 据统计, 饥荒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高达18.09%,比前后三年的平均死亡率高出7.13%,非正常死亡人口介于1624 万~2337 万人之间,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 至于饥荒的成因,目前主要包括:僵硬的粮食征收政策、低效的公共食堂和“城市偏向”、粮食产量的下降、粮食调拨制度的不完善性和脆弱性等。 饥荒对人们的影响是长久且深远的,除对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外,还影响心理健康,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身高、肥胖程度、健康状况,这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教育程度、就业选择。 心理学家认为,过去的知识和记忆也会影响心理状况,大饥荒的惨痛记忆,使经历者产生了缺失补偿心理,为弥补童年的饥饿体验,成年后更容易暴饮暴食;产生相对悲观的心态,具有较低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体现为更低的投机动机、保守的公司债务决策等。

自然灾害一般通过三个途径来影响消费决策,首先是灾害直接给家庭带来的冲击。 卢晶亮等发现汶川地震使家庭收入减少,但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消费水平依旧呈现上升趋势。 其次是改变人们的时间偏好,部分人更倾向于当期消费,部分人更倾向于未来消费。 最后是改变居民的风险预期,Elbers 等发现面临气象灾害的家庭储蓄率要比没有遭受此类风险的高出46%。 而饥荒主要是提高了人们的灾害风险预期,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预防动机,主要是非理性的储蓄动机,童年的饥饿回忆使他们通过储蓄来寻找安全感,有过高的储蓄倾向。基于此分析我们提出假设1:

早年的饥荒经历使人们养成节俭型的消费观。

有饥荒经历的人们更加珍惜粮食,表现出较强的土地依赖性,经历过饥饿威胁的政府部门决策者倾向于在农业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有该经历的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支持度更高,罗必良等研究表明饥荒经历强化了农户对农地的禀赋效应,从而降低了农民的农地转出意愿。 可见饥荒除使人们形成节俭的习惯外,还强化了人们对土地的情感依托,基于此分析我们提出假设2:

饥荒经历者农业支出的占比较高,娱乐支出占比较少。

三、 数据、模型及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来自2018 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该数据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的一份微观数据,主要以45 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为调查对象,涉及家庭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工作情况、养老金与医保、家庭收入、支出和资产等方面内容。 本文关注的是老年人饥荒经历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由于长期一起生活,潜移默化下家庭成员会逐渐形成类似的消费心理,形成特有的消费模式,为证实本文结论,剔除问卷中主要变量缺失的个体后,最终得到的样本总量为8309 个。

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首先是根据问卷中“过去一年,您家为了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投入多少钱”“过去一年养牲畜及水产品的投入”“最近一周您花了多少钱购买食品”“下面我们想了解您家过去一个月在以下各项消费中的支出”“下面我们想了解您家过去一年在以下各项消费中的支出”等问题计算家庭一年的总支出,再将其分为农牧业支出、日常消费支出、健康支出、教育支出、娱乐支出五大类,通过研究各部分的占比情况来研究饥荒经历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2)解释变量:因为大饥荒主要是发生在1959~1961 年,所以将在1962 年之前出生的人定义为有饥荒经历的人,否则定义为没有此经历的人。 考虑到各个地区经历的饥荒程度不同,参考陈永伟和陈立中“死亡率增加率”的做法,利用《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通过计算饥荒期间死亡率与饥荒前后三年的正常死亡率相比的增加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饥荒严重程度,通常来讲死亡率增加得越多,饥荒越严重。

(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受访者年龄、性别、婚否、是否有知青经历、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居住地、家庭年收入、家庭成员的个数、是否有住房、是否有保险、是否是党员、是否有宗教信仰、民族,以及所在地级市的人均GDP 及其平方项、道路里程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其中将地级市的变量滞后一期,该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描述性统计及模型的构建

表1 是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其中包括了各个变量的说明及其相关的统计数据,在我们的样本中有5392 个居民有饥荒经历,占总样本的65%,可见观测值中大部分的居民是有饥荒经历的,这对我们的研究发现有利。

表1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

因为之前没有人预测到三年饥荒的发生,饥荒对居民来说是一个纯粹的外生冲击,从而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随机实验,所以我们可以使用2018 年CHARLS 的截面数据,来考察老人饥荒经历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

y

表示居民

i

的家庭消费总支出及各部分支出占比;famine是虚拟变量,表示居民

i

是否经历过大饥荒,若经历过则赋值为1,否则为0;

X

表示控制变量,具体内容如表1 所述。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famine的系数

β

β

显著为负说明饥荒经历使人们养成了节俭的消费观,

β

显著为正说明饥荒经历使人们养成了补偿性的消费动机,更倾向于享乐型消费。

四、 实证结果及其异质性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我们从表2 的基准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有饥荒经历的老人会对家庭的消费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容易养成节俭的消费观,童年的饥荒经历会使他们有更低的消费倾向,产生预防性的储蓄动机,这证明了我们的假设1,同时也侧面印证了程令国和张晔的研究结论,饥荒经历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预防动机,通过高储蓄来寻求安全感。

表2 饥荒经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表3 是基于各种支出占比的实证结果,刻画了家庭的消费结构,证明了我们的假设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饥荒经历的老人的家庭农业支出占比较高,可以看出饥饿经历强化了居民对土地生产保障作用的认知,对农地表现出较强的心理依赖,这符合我们的预期。 同时也与罗必良等的饥荒经历会导致农地流转不畅的结论类似,都表明了饥荒会加强人们对土地的情感依附。 饥荒经历对日常开支和健康支出没有显著影响,可能因为这些是生活必需品,正负作用抵消的结果,饥荒经历对教育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可见饥饿经历使人们更加重视生存,对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更加倾向于过早地步入社会谋生。 对娱乐支出同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这是因为饥饿使人们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更注重长期的享受。

表3 饥荒经历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二)异质性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我们参考陈永伟和陈立中的做法,根据各省的死亡率增加率来衡量该地区居民所遭受饥荒的严重程度,将高于0.213 的定义为饥荒严重区。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饥荒严重地区,该经历对人们影响更大,人们更加节俭、对农地更加依赖、更加质朴、娱乐支出更少。 反观饥荒非严重的地区,饥荒经历对这些地区的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显著影响,虽然对教育支出仍表现负相关,但显著性不高,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不大,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再一次证明了本文的假设。

因为饥荒主要是发生在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由于保护性的粮食分配体制,和农村地区相比,饥荒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我们剔除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样本。 结果表明有饥荒经历的居民消费倾向较低,和没有饥荒经历的人相比更愿意储蓄。 除此之外饥荒经历还会影响家庭的支出结构,饥饿经历使人们更加依赖农业,渴望从自给自足中寻找安全感;并且对健康支出有负向影响,但显著性水平较低,教育占比也较低,人们更愿意较早谋生,节俭倾向的养成,对娱乐支出也有消极作用,这与基准回归的结论一致,结论具有稳健性。

五、 结论

大饥荒经历除了短期内造成人口的巨大死亡外,给存活下来的人们生理、心理也造成了长远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之前的学者证实了饥荒经历使人们形成了较强的储蓄动机,但很少有人研究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本文利用2018 年CHARLS 的数据表明早年的饥荒经历使人们养成了节俭的消费观,其中对农业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占比较高,对娱乐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占比较低。 虽然本文的研究可以补充饥荒经历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尽管本文研究了有饥荒经历与没有该经历的人群的消费差异,但由于地区的不同、家庭贫富不同、经历饥荒的年龄阶段不同等,居民对饥荒的感知程度不一致,即使在有饥荒经历的人群内部,其影响也存在着不同,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饥荒消费结构储蓄
储蓄永远是富人思维
储蓄方法面面观
饥荒是你造成的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游戏救国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