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福州第十九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20 世纪90 年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蓬勃发 展。1988 年,时 任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技术专家的马克·威瑟(Mark Weiser)首次提出“泛在计算”概念(Ubiquitous Computing),并提出设想,将计算机制作成各种大小,镶嵌到任何事物中,让计算机无声无息地为人们服务。如他所说:“最深刻的技术是看似消失的,它们融入了每天的生活以至于不可分辨了。”[1]泛在计算衍生出泛在学习,并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国外教育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构建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平台,二是探究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国内,自2006 年始,有关泛在学习的重大会议陆续召开;学者专家主要从基础理论、泛在学习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泛在学习的应用等三方面进行研究。
泛在学习后又被称为“无缝学习”或“无处不在”的学习,但目前学者们对泛在学习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界定。围绕人、时间、地点、学习内容这几个核心要素,对泛在学习定义的描述,起始于任何学习场所、任何学习时间、任何学习工具(3A),逐步发展为增加了任何学习者、任何学习内容、任何学习方式、任何学习支持(7A)。
梳理总结各学者提出的观点,泛在学习的内涵可概括总结为8A,即,使用身边任何学习工具(Any device),任何学习者(Anyone)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场所(Anywhere),以任何学习方式(Anyway),学习任何学习内容(Any contents),从而获得任何学习资源(Anything)和任何学习支持(Any learning support)。
国内外学者专家普遍认为,泛在学习具有持续性、即时性、交互性、情境性、易获取性,[2]即泛在学习的学习过程持续不断,学习成果持续保存;时间活动性强,不受地点限制;有了互联网和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持,学习过程中可实现同步或异步的交互;学习者可以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高效地解决问题,赋予学习乐趣;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容易获取。
习近平总书记2015 年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泛在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终身教育理念,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趋势。
国内专家学者对于泛在学习模式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阶段,对于初中生开展的泛在学习研究微乎其微。初中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等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中考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次大考,中考成绩对学生余生的人生轨迹有着导向标的作用。英语学科中考分值为150 分,学生分数差距大,对于学生中考成绩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索泛在学习对于初中生学习的影响,尤其是英语学习的影响,笔者及同事开展了泛在学习对于初中学生以英语学科为主的实验探究。
本次实验活动选取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2019级八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原因有两点:一是福州第十九中学八年级共有26 个班级,每班平均52人,学生数量达到1300 多人,是福州市初中单个年段人数最多的初中,且学生毕业于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福州温泉小学、福州中山小学,生源素质参差、覆盖面广,能够确保实验对象的广泛性;二是选取八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心智较为成熟,已适应初中生活,又不受九年级中考学业压力的影响过大;另一方面,八年级英语难度加大,成绩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在数据收集方面可能会有优势。
1.调查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共1551 人,其中七年级413 人,八年级1138 人。
问卷调查依托问卷星平台展开,主要内容是开展泛在学习前的摸底调查,分析学生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和偏好,为后期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
2.问卷主要内容如下:
问题1.学生拥有智能设备情况。
近70%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人数最多;约50%学生拥有平板电脑或电脑;不少学生同时拥有两种或以上的智能设备。可以看出,智能设备在学生中已经普及,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2.你比较倾向哪种智能设备?
77.30 %学生倾向智能手机;33.46%学生倾向平板电脑;35.53%学生倾向电脑。
问题3.你是否有意愿使用智能设备学习?
近50%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使用智能设备学习,20%学生表示比较愿意。即约70%的学生是愿意使用智能设备学习的。
问题4.你认为阻碍你使用智能设备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60%的学生认为,由于父母等因素造成设备上的限制;超过50%学生意识到自控力不足,常用于娱乐;近30%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学习资源;超过30%的学生认为时间有限。
从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后到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将近一学年的时间内,将八年级26 个班分为A、B 两个实验组。
A 组班级英语教师主要以口语100、天学网、智学网为主,每天向学生推荐英语泛在学习的内容,时间控制在20 分钟左右。口语100 只针对英语学科,内容广泛,有配音、写作、听力测试等,教师布置以当天课文的听说内容为主,有朗读示范,学生可跟读;天学网也只针对英语学科,内容与口语100 接近,天学网有专门的人员布置和检查作业;智学网包含各个学科,英语学科有配套课文录音,也配套其他练习,但内容相对较少。
B 组教师不布置以智能设备为工具、数字技术平台为依托的泛在学习内容,仅布置传统的朗读、背诵作业。
本次调查也是依托问卷星平台开展,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展开,以八年级学生为对象。由于开展问卷调查时间临近学生期末考及地理生物中考,因此,问卷调查了部分八年级学生(572 人)。主要内容如下:
问题1.你平时利用以下哪些平台完成打卡作业?(可多选)
由于其他学科教师们使用晓黑板和智学网等各平台对学生进行泛在学习的指导和督促,因此晓黑板使用率最高,达70%,智学网次之,将近40%,口语100 因专业性受限,接近30%。
问题2.你比较倾向用哪种智能设备完成打卡?
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网络连通性,学生最倾向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泛在学习,人数占85.14%,平板电脑和电脑次之,分别为33.39%、21.85%。
问题3.基于数字技术平台的泛在学习,对你的帮助有:(可多选)
学生认为,基于数字技术平台的泛在学习,对于他们学习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如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充分利用时间,更加高效、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多渠道学习。最明显的是提高自学能力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等等,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多种选项,63.11%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1.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与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两次考试难度分别是0.71 与0.69,非常接近。为了对比数据的方便,下文进行数据比较时将忽略试卷难度上的细微差别。
2.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A 组,客观题平均分,均略低于年段相应平均分,总分平均分、主观题平均分比年段比较高;B 组相反。
3.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A 组总分平均分、客观题平均分、总分平均分均高于年段平均分,B组则全低于年段平均分。
表1 A 组成绩
表2 B 组成绩
总结本次实验数据得出,借助一定的数字技术平台,初中学生开展教师的引导下的英语泛在学习,对于客观题(题型包括听力选择22.5 分,单选15 分,完型15 分,阅读理解45 分)成绩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高效的效果,逐步探索而形成的一系列学习方式及方法。Oxford[3]认为,学习策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情感策略。
为期一年的实验结束后,实验组采访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和结论,总结数字技术平台支持的泛在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影响,得到以下启示:
1.记忆策略:初中生使用记忆策略,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即大部分学生可灵活运用多种记忆方式,如联想记忆、复习记忆、保存记忆、新旧联系等策略来记忆英语单词、词组、句子等。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些策略的具体名字,但这不影响他们使用。
英语教师可利用数字技术泛在学习平台,发送一些情境生活化、知识趣味化的任务,如电影配音、时文阅读、最强大脑等,改变传统的对照单词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完善记忆策略,提升记忆效率,对于提升听力、单选、阅读解题能力有帮助。
2.认知策略:中考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分值占比大。教师在阅读课中,可有意识培养学生快读、扫读、细读、略读等策略,学生初步掌握这些策略后,课后可利用数字技术泛在学习平台,定期推送相关阅读练习,让学生逐步内化、固化这些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相关题型作答能力。
3.补偿策略:学生在语言学习遇到知识不足时,会采取其他弥补措施或求助其他资源。初中生学习英语最常遇到生词问题。以往,学生会查阅字典等工具书。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可利用泛在资源打开各种字典网站或APP 进行查阅,好处是快捷、方便,坏处是学生容易养成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的坏习惯,放弃了根据语境猜测词义能力的培养。此外,互联网上,各种字典型软件、APP 众多,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有误导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必要查阅字典时,应引导使用英英词典。
4.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内容,并对自身学习进行监控和调整。初中生自主学习意识正在形成,部分学生能够反思自身学习的进步与不足,探索更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数字技术泛在学习平台支持下,教师可引导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也可利用网络的便捷,与同伴交流、互动,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数字技术平台的记录与反馈,教师可获得持续、全面、及时的过程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调整和改进,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辅导和帮助。
5.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能有意识地把控自身学习的情绪、状态等。积极的学习情绪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及自信心。一方面,学生利用众多泛在学习平台与资源进行英语学习,较为容易获得满足感,提升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成绩;另一方面,负面情绪出现时,尚未掌握多元的情绪调节及把控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泛在学习平台,记录学习感受,或采用自我奖励、听英文歌、观赏英文电影等方式排解负面情绪。
6.社交策略:数字技术下的泛在学习平台为学习的合作、共享、交流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平台。在实验中,学生会自发地使用口语100 中PK 和挑战、送花等功能,与同伴互动,相互激励促进,提升学习效果,对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有促进作用。
1.引导性:泛在学习是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4]。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觉性不足,如果让学生自主使用电子设备学习,一部分学生会转而浏览其他网站,因此教师恰当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也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泛在学习的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泛在学习的成效。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引导学生展开主动、个性化的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认知兴趣,自主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以多渠道、多方式完成语言实践活动[5]。
2.选择性:泛在学习资源无穷无尽。初中生学业负担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分辨和选择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在筛选学习资源上浪费时间。教师在指导初中学生开展泛在学习时,自己应先浏览相关网站,确保网站信息的安全、健康、可用,并引导学生注意网络资源使用的安全性[5],应承担筛选和建议学习内容的角色,从而节约学生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监管性: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自律性不够,自觉性不强。为了保证学生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泛在学习时精力集中且高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并发挥家长的监管职责。时间监管包括学习者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和灵活利用零碎时间[6]。
4.时间性:初中生功课比较繁忙,学业压力较大,自主泛在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不能占用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每天15-20 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30分钟。泛在学习的核心特质绝不仅仅是计算设备、通信网络的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要在泛在计算环境支持下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7]。学生每天坚持英语泛在学习,能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将来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人不断发展奠定基础,受益终身。
泛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普适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学习理念,让学习消失,和生活融合,实现真正的Learning in Life[8]。在成熟泛在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初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英语泛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焦点,关注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不受工具或环境影响,就可以让学习自然、自在、自由地发生。
近一个学年的实验和数据得出,泛在学习对于初中生英语主观题成绩有提升作用,但由于初中生特殊的年龄段和学业任务,为了取得更佳学习效果,泛在学习应由教师引导、借助专业的数字技术平台、合理选择资源,由家长监管和把控时间。调查问卷反映出,其他许多学科教师也进行泛在学习的引导,具体的效果期待用具体实践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