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 临汾 042200)
妊娠期高血压指的是产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高血压情况,并在分娩后十二周以内恢复到正常血压的一种妊娠期常见并发症。近些年,随着我国相关生育政策的转变,造成二孩三孩不断增多,且随着人们的生活理念的转变,高龄产妇也不再少见[1]。综合情况下,导致现如今女性在妊娠期间诸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病比例明显增高,而妊娠期高血压在产妇分娩时,由于疼痛,造成血液中相关茶酚胺类物质大量分泌,造成心率升高,随着心脏负担增大,血压相对提高,产妇以及围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死亡比例大大升高。而相关研究也指出,有效的镇痛方式,是缓解产妇应急反应以及降低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为探究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麻醉镇痛中的效果,选取我院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产妇作为此次探究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麻醉镇痛中的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对应不同分组,开展本组研究,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对我院正常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8 月期间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76 例作为本次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麻醉镇痛中的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对应不同分组,形成一个不额外给予镇痛方式的常规对照组和一个尝试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进行镇痛干预的实验对照组。实验对照组38 例,平均(30.57±1.51)岁,均为初产妇,平均孕周(40.32±1.11)周。常规对照组38 例,平均(30.48±1.14)岁,均为初产妇,平均孕周(39.84±1.56)周。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对照组
不额外给予药物镇痛方式。只给予心理学镇痛法,包括导乐分娩、按摩等,由于每个妇女都有自然分娩的能力和潜能,但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将影响这种能力和潜能的发挥。给予妇女有效的陪伴和抚慰是提高分娩效果的重要举措。指导产妇家属通过语言等措施,给予充满爱和鼓励、安全和被尊重的感觉。
1.2.2 实验对照组
给予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进行镇痛干预方式。选择腰椎2~3 间隙穿刺,局部麻醉成功后,采用17G 硬膜外穿刺针穿刺,负压法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使用针内针技术置入25G 蛛网膜下腔麻醉针,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给予0.1%罗哌卡因2mg,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注药后20min 连接硬膜外电子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100mg+舒芬太尼50μ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 混合液,镇痛泵设置为背景剂量5mL/h,患者自控增加剂量5mL/次,锁定时间15min。患者根据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 分时手动追加药物。镇痛结束后持续胎心监护至少20min,潜伏期每隔4h 并进行阴道检查,评估产妇产程进展状况,进入活跃期后,每隔2h 进行胎心监护,并进行阴道检查,评估产妇产程进展状况。
两组产妇均给予相同麻醉方式。
排除其他对镇痛效果影响的客观因素,综合比对最终镇痛效果以及对镇痛干预措施的认可度。实际临床镇痛效果根据两组参与产妇分娩过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VAS 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应用、产程、新生儿Apgar 评分作为参考依据;针对镇痛方案的认可度,本次使用的是针对实验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为20 道题构成,满分设置为百分,根据实际分数划分对应满意度,若分值在八十分以上,则表示对镇痛方案非常认可,若分值为六十分以上则表示对镇痛方案较为认可,若分值低于六十分,则不认可镇痛方案,分值越高代表对干预方案满意度越高。
这一次开展的实验,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非常专业的SPSS 23.0 软件系统。此系统对相应实验数据的分析非常准确。相应的各种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和(%)表示,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当出现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具有更为优秀的镇痛效果,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详见表1、表2、表3。
表1 对比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
表1 对比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
表2 对比两组产妇VAS 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产妇VAS 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缩宫素应用率[n(%)]
表3 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分)
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对镇痛方案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对镇痛方案满意度分别为97.36%和81.57%。
妊娠期高血压病属于现如今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产科疾病,在女性妊娠期间,有将近百分制十的孕妇会发生此疾病[2],而妊娠期高血压病更是引起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问题还会引发多种在临床上,会根据病程不同,表现为高血压、水肿等疾病。现如今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案多集中于预防相关子痫发生几率,增加母婴安全几率[3]。而当产妇进入分娩时,高血压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到分娩过程以及分娩结局,因为疼痛等因素的刺激会造成血压升高的实际情况出现,因此在分娩过程中,采取麻醉、镇痛等方式,是稳定产妇血压,达到安全分娩的重要举措。而相对而言最为理想的分娩镇痛药物应该具有多方面有点,比如具有对母婴较低的影响,并且更加易于给药,还能够做到持续性给药,并满足整个产程镇痛需求,而且不会对子宫收缩和产妇活动造成影响[4],即运动阻滞效果相对较低。而对于镇痛方式,现如今主要为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此方式是相对而言效果较为稳定的方式,其镇痛效果起效较快,且后续可以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以及用药频率的调整。对于现如今广泛应用的镇痛药物,基本包括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等[5]。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动物实验表明,其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 80 倍。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后1min 起效,4min 达高峰,维持作用30min。肌内注射后约7min 起效,维持约1~2h。对于罗哌卡因,其属于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用药,具有较低的脂溶性,以及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且对心血管以及中枢神经没有特别高的毒性,低剂量罗哌卡因则可以达到较为优秀的镇痛效果[6]。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在分娩前两组产妇的高血压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给予不同镇痛干预措施后,发现实验对照组产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4.1±0.5)和(87.7±0.8)低于常规对照组产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62.6±1.8)和(95.5±1.2),对比干预后各时间段VAS 评分情况,实验对照组分别为麻醉后10minVAS 评分为(6.22±1.13)分,麻醉后40minVAS评分为(1.66±0.83) 分,麻醉后80minVAS评分为(1.65±0.66)分,麻醉 后120minVAS 评分为(1.63±0.74)分,常规对照组分别为麻醉后10minVAS 评分为(7.11±1.02)分,麻醉后40minVAS 评分为(7.36±0.95)分,麻醉后80minVAS评分为(7.67±0.93) 分,麻醉后120minVAS 评分为(7.56±0.71)分,而实验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47.36%,缩宫素应用率为52.63%,常规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24.05%,缩宫素应用率为31.57%,同时产程时间以及Apgar 评分均优于常规对照组,直观发现,实验对照组具有更为优秀的镇痛效果,且对镇痛干预措施具有更好的认可度,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
综上,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镇痛方案上,采用低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进行镇痛干预,可显著提高产妇相应镇痛效果,并降低改善患者血压指标,缓解分娩疼痛以及降低剖宫产比例提高阴道分娩率和增加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实际效果,故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