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倩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相同图样排排队》是苏少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课的内容,教材中以观察与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知道图案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在欣赏、构思和创意的过程中体验的秩序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二方连续纹样虽然随处可见,但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和抽象,需要将这样的美术专业术语转化为儿童化的语言。在课堂中,运用多重直观,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引导他们从直观感知逐步深入到理性分析,有利于突破本课难点。
1.1 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直观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可有效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为学生展现教学的主体内容,使其更加直观,促进学生理解。小学生处于人生的懵懂阶段,由于年龄小,能力弱,不具备多种能力,再加上在课堂中无法很好的约束自己,因此容易出现活动性大,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多重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
1.2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美术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锻炼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也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精神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小学美术课堂,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无法锻炼学生的美术素养。而多重直观教学法,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直观教学开发学生创意,提高美术课程效果,教师更应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感悟美术的真谛。
1.3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直观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轨迹衔接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改变了教学模式,直观性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能够生动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通过声,图,丰富的色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教学的意义。此外,直观性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1 充满童趣的故事,揭示课题。李吉林老师曾指出:“教学环境往往割裂了环境与儿童活动的有机联系,使得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唤醒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创设有效的情境。从方法论来看,情境的创设,是经过教师有意识、精心设计了的,同时辅以教师的语言,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进而影响其认知心理。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创设了如下故事情境:
在一条小河里住着一群特别可爱的小鱼儿,它们不停地游来游去,并摆出了不同的形状,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有什么特点呢?
图1
学生们观察并表述自己的发现,每条小鱼的大小、花纹、颜色、方向都相同,像这样相同的图样有秩序的排列,我们称之为“相同图样排排队”。(教师板书课题)
小动物们的故事正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比较浅显的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将他们带进一个童话世界中,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发现,从而很好的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也是一种课堂演示过程,在教学中应用课堂演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学生对各种小动物充满好奇之心,利用充满童趣的图形,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多使用启发式课堂演示方式,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课堂演示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名明确课堂演示的目的与作用,认识到课堂演示是一种教学手段,尽可能掌握学生的内心想法,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演示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通过启发式提问引起学生回答热情,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对一些关键的构图与设计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在大体框架下表达出自己的灵感以及绘画形式。
2.2 形式各异的图样,探索规律。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与体验,活动是联系儿童经验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放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使其在充分动脑、动眼、动口、动嘴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2.2.1 初步尝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小鱼,一直这样头靠着尾排队游来游去,小鱼觉得真没意思,于是它们既想变化自己的方向与位置,但同时也要让队伍整齐好看,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来帮帮小鱼吧!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小鱼”卡片,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尝试。经过摆一摆、说一说,结果发现原来具有相同纹样的小鱼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法。有全部竖着游的、有一上一下游的、有一左一右对着游的、还有波浪游的,等等。(图2-图6)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行亲身体验,以获得直观感受,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从而让他们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变化的规律性和多样性。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边启发,边及时地奖励一些摆法有创意的学生,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发现“变化美”。
2.2.2 难度增加。你瞧,看着这些美味的小鱼儿,岸边的小猫可急坏了,馋得直流口水,让我们快点将小猫加到小鱼的队伍中去,要求每一只小猫都能得到一条小鱼,谁来帮忙摆一摆呢?
图7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体会到排排队的花边不仅仅对一种纹样进行组合,还可以将两种不同的纹样进行有机的组合。教师归纳启发:像这样相同的图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秩序地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起来,在美术上我们就称之为“二方连续纹样”。
2.3 多种方式的引导,启发创新。
2.3.1 游戏体验,巩固知识。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在娱乐中巩固课堂知识,强化技能。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游戏:
在打问号的地方少了什么吗?你能找找规律选一个填进去吗?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更喜欢游戏,美术课又恰好是一门灵活多变的课程。教师便可以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感知色彩,感知图形规律,体会不同颜色搭配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学生会主动研究色彩的搭配,图形的规律,通过动手填空体现出不同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痛苦感,为了得到某种学习目的,会加重痛苦感,但游戏的引入,可以淡化学习的目的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必须紧抓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引入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巴班斯基说过,游戏是活跃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的兴奋剂。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精彩的游戏会让呆板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课堂更具生命力和活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感受美术乐趣。
图8
图9
图10
2.3.2 优化构思,发展创造。在强化巩固学生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排排队”,启发学生发现并感受相同纹样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式及特征,比如,围巾上的花纹、手帕的花边、教室里的课桌椅、十字路口的斑马线等等,如果要自己设计一至两条漂亮的花边,该怎么设计呢?教师首先通过范画来启发学生,让他们知道排排队中的图案,可以是动植物、人物、水果、几何图形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准备用什么东西排排队,怎么设计排排队的秩序等,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最后,布置设计任务:大千世界,精彩无比,有美丽的花草树木,有可爱的小动物们,有漂亮的服装饰品等等,甚至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排列,都能排成美丽的纹样,那么你们想设计什么图样来排排队呢?通过动手创作,使其切身感受到图案中内容的多样性、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并加深对二方连续纹样组成规律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在秩序与规律的设计上不断创新,设计出多个富有个性、创造力的作品,从而达到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实现课程有效教学的目的。
图11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设计排排队的图案,这既是学生表现技能的有效巩固,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欣赏美、创作美的潜能。
2.4 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小学低年级美术课程教材内容设计了很多手工制作活动。设计手工制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右脑思维,这也是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设计,为学生日后学习美术奠定基础。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教学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小学生美术手工制作离不开生活,在日常美术课堂上,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收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例如: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物或动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通过这些生活元素的铺垫和介入,学生在制作手工中涌现出更大的信心,这种情境创设也让学生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5 加强多重直观演示,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多重直观教学需要以演示为基础,而且演示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方法后,对创作进行示范或展示,使学生通过示范与展示了解绘画的内容,点燃学生的绘画创作热情,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灵感。例如:教授学生画小兔子,可以自己先演示画一遍,在演示中加入语言讲解。这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讲解语言,不仅要让学生听懂,更要注意语气,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到亲切。此外,教师还需掌握演示时机,给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空间,保证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针对性更强。
2.6 发掘直观载体,引导学生探索欲望。直观形象是美术教学的基础特征,相较于其他学科,美术学科更重视直观性教学。以此为背景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掘直观教学的载体,以便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有效的动力。在具体教学中,不仅要使用语言性载体,还要开发资源,寻找更直观、更丰富的载体。例如:实物直观载体,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感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物特征,将其在脑海中建立表现或具体概念。实物直观载体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标本或模型等,这些实物的最大优势是为学生提供立体化,全方位的感知,学生从中获得美术创作灵感。除此之外,模像直观载体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要素展现图画,弥补了实物直观载体的不足。例如:小学生对卡通形象充满兴趣,依靠多媒体直观载体播放模像内容,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等,再播放一些动态的动物形象,再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导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同,再对学生的绘画手法加以指导。
2.7 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美术的本质在于变化,教师更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追求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教师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必须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只有这种创新意识才能形成适合自身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有朝气,产生教学个性的魅力。例如许多美术内容与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和课外寻找素材,再进行课堂内容重组和提炼。一个教师如果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必然会更新教学方法与方式,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牢牢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动力。
生活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泉,用儿童喜乐见闻的动物创设情境,一下子便能抓住儿童的兴趣点,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直观体验和感受过程中自主地探索、发现与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实现了学生主动学、积极性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