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2022-07-29 06:38朱孔龙
读与写 2022年33期
关键词:小棒探究过程

朱孔龙

(江苏省连云港市沙河中心小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前,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革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发生根本转变。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使教学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成为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

我们知道,同在一辆车上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回来时,乘客没有几个能记得路线的,而绝大多数的司机却记得的,对路是了如指掌的,是因为司机比乘客聪明吗?不是的,因为司机是亲自经历的路线,一路上要关注路是如何走的,不能有错误的,一旦出错是要及时纠正的,而乘客则不需要经历这些,因此,乘客走几次这样的路还是记不住的。同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让学生做“乘客”这一角色,如果我们让其做“司机”,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探究整个活动,在“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是我们的追求,也是苏教版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

1.学之初:农村数学课堂的现状剖析

目前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简单和单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部分老师任然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学生重复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不当之处:一是教与学不能很好的有效融合。如: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控制,以至学生犹如脱缰之马。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学思路杂乱,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有的流于形式,学生探究的问题单一、肤浅等,探究就变成了空虚。二是学生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教师依然拉着学生逐步地走向问题的答案,害怕放手,担心学生跑远,始终让学生以教师设计的思路考虑问题,即使讨论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并不是本质的研究。

2.晓之义: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价值

2.1 内涵阐述。探究式教学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主要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等机会,为学生通过集体等多种艰巨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

2.2 应用价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反过来,学又由教引导,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是教加学的简单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往往采用讲授的方式,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探究学习,教师就要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

(1)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不足。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被动学习、重复训练等。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的现象。整个教学过程不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重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觉和体验。探究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数学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具有数学意义的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实验,用归纳、比较等方法探索数学结论,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证明结论,最后对探究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整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进行数学学习。

(2)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学生如果不主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过多沉迷于应试教育,最终会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分数成为学生的救生索,升学率变成了一所学校的唯一指标,这些都不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式。改变这种状况是系统工程,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场改革的关键。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课本”学习走向生活,从注重知识的学习走向挖掘潜能的学习,从阶段被动学习到富有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从整齐的学习到充分个性的学习从求分数的学习到求最佳学习状态的学习。只有做到这些正确的“取向”,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才能提高,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3)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要使教育从传统方式、以知识继承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模式。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解,改变创新、不怕失败。这样,才能真正发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4)有助于农村教师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学习的机会很少,一直用自己的“桶水”对待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要重视学习。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教育。但由于教师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加上培训学习的效果总是不能保证的。农村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因为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解读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要求。

3.教之道: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鉴于此,笔者在深入地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和孩子探究式教学的实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让学生“一探究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实践中探究,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之后,在学习两位数的认识时也用左右手的手势来表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同时,在一年级小棒是运用最多的,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捆小棒、拿小棒来理解数的组成及含义。如在教学《整10数加一位数时》,让孩子通过动手拿相应的小棒来理解几十加几和几加几十是几十多,并通过用小棒来说出想法。当教学《两位数和整十数、一位数》时也可让学生通过小棒来探究“一位数中的数要和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相加,整十数中的十位数要和两位数中的十位上的数相加。”当然,拿小棒可以自己拿,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合作拿,同桌合作拿,这样一来,孩子在动手和动脑中主动学习,效果非常好。

课堂上,我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共同讨论。这样,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地出现于课堂上,孩子们固然也是跃跃欲试,受益匪浅。有的孩子还写出了像模像样的小论文呢!

这样,在动手实践中探究,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中,从事充满操作性、探索性、创造性、愉悦的实践活动,自己对已知的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改变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局面。学生确实切身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2 情境中探究,思有所获。课堂进行时,随时可以“探究”数学,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产生知识冲突,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即可立即“探究”新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对新知的学习与建构。“学问始于思考,思维源自疑问”,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常始于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探索”过程和思维过程中积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

如:在教学一些法则时,我们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算理。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这一课是,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对于竖式计算十分陌生,也不理解,为什么要用竖式来计算。因此,在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或用小棒摆一摆45+31的计算过程,通过操作明白5要和1相加,4要和3相加,明确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接着让学生思考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便,让学生感悟到小棒摆太麻烦,但是用计数器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用的,携带也不方便,由此引导学生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45+31的计算过程就是竖式计算;最后由小棒图抽象出竖式(如下图),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效果特别好!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问题,并学会了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乐意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教学,不但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方法。只用不懈努力持久培养,只有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发现和数学获得。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会让他们产生去解决问题的“冲动”,会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听说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多提供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创造让学生探究的条件,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解放,在数学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

3.3 想象中探究,悟而创新。创造来源于实践,探究必须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可以用实践性作业方式安排课后探究的任务,同时通过探究后再进行想象和推理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而创新。“学问始于思考,思维源自疑问”,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常始于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探索”过程和思维过程中积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后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班上有一位同学家刚买了新房,正装修呢,打算在客厅里铺上大理石。让孩子当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下,选择什么规格的大理石比较合适?怎样铺最合理?学习了数的认识,在《一亿有多大》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数100本练习本大约要90秒,从而推想数1亿本练习要多长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要数一亿本练习本每天数24小时,大约要3年的时间,试推想如果每天数8小时,就要数约12年的时间,从而想象1亿有多大。再比如电价改革,安装分时电表,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对照电价制度,让每个孩子先了解自己家庭的用电情况,考虑怎样安排用电时间最合算?孩子们可高兴了,当起了小主人,提出了很多节约用电的建议,有的还很有创意。此外,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活动契机,带领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

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以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如:“一棵树有多少树叶?”“一亿粒米够我们吃多少年?”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小课题,学生对完成这样的小课题是非常有兴趣的。又如: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滥用零花现象可以设计出“手头零花钱”这一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零花钱的收支情况,自己学会分析零花钱的好处和弊端,得出自己的结论。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新生》中讲到:“行是知的开始,知是行的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了行动的勇敢,才有真正的知的收获。”总而言之,数学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与反思的过程、活动中实践、探索、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使每位学生在数学课都能真正意义上“动”起来。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中,从事充满操作性、探索性、创造性、愉悦的实践活动,自己对已知的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改变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局面。学生确实切身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不断坚持,让学生随时随地“探”数学,让其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司机”的角色,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不断提升的!

猜你喜欢
小棒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巧移小棒
风车转转转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摆六边形
圆满的过程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