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家训比较研究

2022-07-24 12:08赵晓芳
今古文创 2022年26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家庭教育

【摘要】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家训都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两国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家训对于自己的后代都会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中国家训和日本家训的梳理,不难发现中日两国家训各有其特点,发展脉络,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截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家训对象的非血缘性;第二、家训在近代社会的延续;第三、强调维护祖宗家业;第四、做人做事方面;第五、家训作者与写作方式方面。本文通过中日两国家训发展及其异同点的剖析,来揭示家训的重要性,以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提供新的参考方向。

【關键词】 中国家训; 日本家训; 比较研究;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6-011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6.035

一、引言

中国与日本地缘相近,历有往来,家庭教育发展对子女发展影响深远,在家庭教育中,家训则是起着关键性效用,家训对于一国子民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家规家律的前身,对于子女及后代的行人处事都可产生重要影响,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便深切说明了自律和家律的重要性, 当然家训发展也存在一些可寻之规律,通过中日两国家训比较,得出其相同点与不同之处,给今后教育以启迪。

二、中国家训

在中国,家训顾名思义是用于垂询子孙的言论,是先辈对于子孙行为规范的期望与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家训为后人所称赞,其内容包罗万千,既有为人处世之道,又有忠孝仁义只论,也有礼仪禁法之谈,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中国家训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文化知识与处事之道大部分是靠家训来传播的,几乎所有家庭都会有家训,他们都按照家训行事,家训在中国古代文化与家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当时并没有特定的法律体系与法律条文,也就是在这个社会环境尚不安定和国家法律体系不明确之际,家族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了维护家族荣誉和尊严,就制定家训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家训便应运而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对维系社会安定与家族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朝开始,家族家谱中逐渐有家训记载,家训也开始以书籍形式流传,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比较出名的,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家训,如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等,这些家训内容丰富,文字简练,但发人深省,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古人的智慧结晶与对其子孙后代的深切期望,文化内涵丰富,对后人的行为处事,做人做事方面都有重大启示与激励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现代学子的喜爱,现在部分家训学习与研究已进入课堂,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典范。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他历经南北朝战乱,戎马一生,博闻强识,见识广博,他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人哲学,著成《颜氏家训》,用于告诫子孙,勉励后人。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内容十分广泛,涉猎极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少仍为后世所学习,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他强调颜氏族人要热爱学习,好学勤奋,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善于交友,注意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与善人居,莫与恶人居等等,一直到现代仍然有甚大的教育意义与借鉴意义。

包拯家训,是北宋名臣包拯所著,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人公正,为民办事,,被世人称为“包青天”,相传其额间有一月亮,预示心中明月,人间青天, 包拯在晚年根据他的生平经历和心中所想,为后世子孙制定了家规家训,希望子孙后代以此为戒,光耀大宋,其内容共有37字,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下面又有小字曰:“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共14字。“珙”乃是包拯的儿子,名为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对后代子孙的训诫与警示,希望后世遵照此训示。虽然篇幅不长,仅仅三十七字,但是字字经典,发人深省,是包青天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对后人的热切期望,往后世对得起朗朗乾坤,经得起时间打磨。

《朱子家训》:明末清初的大教育家朱柏庐,生活颠沛流离,一生为进入仕途,但其潜心学术,教授乡邻,著成《朱子家训》,更是名声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家典籍与惊世之作,对后世子女教导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虽然仅仅只有506字,但字字经典,发人深省,令人感悟颇深,如其中的经典家训语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人们常怀节俭之心,知道食物来之不易,这样的家训如今广泛出现在食堂饭店之中,提倡“光盘行动”。再如: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中国家庭历来以祖宗家法为重,没到逢年过节便要祭拜祖先,中国是一个寻根的民族,是一个保留祖先传统颇多的民族,一个可以靠血缘凝聚起来的强大民族,迄今为止,我国多数家庭仍然保留着祭祖的习俗,大多数华夏儿女仍有落叶归根的情怀。四书五经记录了华夏千年文明,不可丢弃。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后辈子孙不能忘怀。再如: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也就是说不可仗势欺压孤儿寡女,强调做人需要与人为善,不可欺压良善。也不能为自己的一时贪欲,杀害家禽。注重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环境,为后世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竭泽而渔”,给后人留下生机。另有: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于给予他人的帮助,不要念念不忘,永远拿这个当挡箭牌,把他当成一种善举,而不是刻意为之。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于他人恩惠长记在心,牢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可忘恩负义,要对他人恩德铭记在心,不可遗忘。即使无以为报,也不能够忘记他人之恩,常怀感恩之念。这才是做人做事该有的品德,是中华儿女该有的品德与智慧,也是后人应该谨遵的道德良言,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中国家训成书颇多,但是也是大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其一,遵家法,守国法。其二与他人和睦相处。其三兄友弟恭,相互谦让。其四,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其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六,知道礼义廉耻,明了忠孝仁义 。

尽管家训中有许多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良言佳句与至理名言,充分散发着古代文学教育的魅力,当然古代社会的家训家规中也存在着许多落后思想与糟粕。第一、如安分守命,顺时听天的思想,强调人们只要守住本分即可,天命自有安排,虽然注重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趋向于泰然自若,安然处事,淡泊名利的价值观,但是强调顺应上天,没有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看轻人的作用,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截然相反。第二,传统社会的三纲五常,强调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思想,极大的压迫了人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尊卑观念与等级分层。第三,家训中强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片面愚孝愚忠观念,造就了为人子女不敢有为父母之言,为人臣子,便要逆来顺受的愚昧思想。一味强调父母之命不可违,天子之命需遵从的思想,不考虑实际是否可行,实际上并不可取,因而在中华家训文化中,既有精华,但也有糟粕,良莠并存,人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的家训家规与家风,令我华夏文明永垂不朽,立于世界之巅。

三、日本家训

在中国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问世之后,日本出现了其第一步家训书籍,即被认为是“日本开‘家训’先河的是《私教类聚》,它就是参考了誉称“古今家训之祖”、约成书于陏初的《颜氏家训》而成。”[1]即《私教类聚》,它是奈良时代的学者吉备真备所著其创作的家训借鉴了许多中国元素,多借鉴我国《论语》《礼记》等等中国古典书籍,宣传儒家思想,佛道思想,因为,吉备真备曾作为遣唐留学生和遣唐副使来到中国,也就是当时的唐朝,并在中国唐朝为官二十余载,对中国文化了解颇深,他的《私教类聚》,共分为38項,重点阐述了后代需遵循的言行准则。如:强调忠孝仁义,重视应用实学,强调文武双全的志士奇才,强调做人基本原则,即为仁义礼智信,以及不杀生,不淫欲,不贪图个人享受,与中国古训思想颇为相通。

“在平安时代,日本的皇族和贵族中陆续出现一些对后代的训诫。进入武家社会后,家训逐渐增多。继武家家训产生之后,又出现了商家家训、农民家训。皇族贵族家训极为罕见,农民家训传世不多。”[2]

中日两国虽然都有家训的传承,但是并不是如出一辙,日本家训的阶层分类似乎更加明显,更加泾渭分明,比如:“日本各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阶层的家训,且为了更好地延续家业,家训内容往往更注重实际操作性,而不讲究体裁形式。”[3]日本家训可以分为多个阶层的家训,如公家家训、武家家训、商家家训、农家家训等等,各个阶层家训不尽相同,各有其特色。

公家家训《宽平御遗诫》,对天皇家族的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遵循礼仪的要求。商家家训大多强调勤俭持剑,对待祖宗家业要小心保护,不可滥用,勤俭治家,如《鸿池家家训》中规定要守住祖宗的家业,不准陷入投机事业,要勤勤恳恳,稳重持家;《山中家慎》中规定做良心卖家,不准混入劣质产品,卖给消费者优质放心的产品。日本商家家训都很符合实践,即便是现代,仍为广大企业商家所注意和借鉴,为后世所用。

在江户时代,农家也开始有了家训 ,主要是较为富裕的农家制定和创作的家训,农家家训创作不多,且留存较少,其主要内容多是关于,希望子女勤劳刻苦,兢兢业业,保守祖业,以期世世代代家业繁荣,子孙绵延,总之,不同社会阶层制定的家训,各不相同,但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与自己所处阶层的利益相关,希望后代有所成就,繁荣后代子孙。

四、中日家训比较

第一、家训对象的非血缘性。在中国,家训家规只用于自己的子孙后代,遗产继承也多倾向于自己的孩子,家业经营等都受到血缘关系的限制。在日本则不同,日本对血亲关系要求比较轻,也可让无血缘关系的其他子弟,甚至养子进入家庭,作为家业继承的一分子,这在法律上也是认可的。

第二、家训在近代社会的延续。在中国近代社会,家训多注重礼仪法纪,道德伦理,以此来指导子女行事做人,教导子女成长成才。家训内容多以家书形式呈现,这与之前较为不同,然而家书在吸收古典文化的同时,也渐渐变得形式化,家书家训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失去的其原有的地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明显,极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家庭沿袭古训,制定家法,按照家训行事的,家训之说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在日本,近代之后,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商业迅速发展和繁荣,武家家训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地位,渐渐没落,商家家训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时代迅速崛起,崭露头角。家族体制也日渐发展进步。

第三、强调维护祖宗家业。无论是中国家训,还是日本家训,都强调后世子女需要守住家训,紧守祖业,不能忘本,要促进自己家族的成长兴亡与发达,使得后代子女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让子女发展自己的家族产业,使家族永远兴顺下去,对子女日常行为要求较为严格。

第四、强调如何做人做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强调个人修养,也注重治国之才,为人要管理好自己,个人修养要提高,也要注意家庭治理,家国不可分,小家治理不好,何谈治理大国,他们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忠孝两全,兄友弟恭,邻里和睦。而日本大不相同,日本大多注重的是治世,强调治世,在他们眼里治国与治家是同一个概念,他们多关注治国与治家,而对个人修养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成书也不太多。成书的家训,大多注重家业传承,家业壮大与家业复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个人道德要求并未过多提及。

第五、家训作者与写作方式方面。中国家训的作者,大多都是社会名流,官场名师,隐士巨才,大多饱读诗书,久经官场,文化造诣颇深,家训文章优美,用词得当,言简意赅,分析透彻,描述合理,文章对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他们的创世作品大多朗朗上口,令人折服,哲理性很强。而日本的家训的作者并不全都是满腹经纶的名师,还可能是不识大字的武夫,但因时代之需,或自身需要,也创造家训,所以在内容书写各方面无法与中国家训相提并论,语言不够精练,可读性不高,没有很强的阅读性。

五、结语

家训是一国文化的体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中国家训注重伦理道德,强调勤勉努力,修身齐家治国,用以平天下,但是不可排除的是他也存在糟粕,如过于注重血亲关系,嫡子嫡女观念过重,不利于家族血液的更新与换代,束缚了时代发展的脚步。而日本家训,也为我国现在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了些许借鉴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缺陷的存在,如功利性太强,可读性较差,对于两国家训,我们应该有所取舍,辩证看待。“我国的家庭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小家里,应赋予其强大的开放性,走向社会,找到其当代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入口。”[4]以期获得更大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最早的教育,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规范应该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赵建明.简评《日本家训研究》[J].世界历史,2011,(6):134.

[2]许译兮.中日家训比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6):75.

[3]张一.日本家训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6.

[4]申改敏.中日两国古代家训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赵晓芳,郑州商学院教师,助教,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