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的初中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也逐渐因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而加入生态意识的教学内容。这对学生思考环境污染,进行保护环境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文章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生态意识教育提出一些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生态意识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意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2-0127-04
一、 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也开始突出关于生态的重要性。许多的课程中都明确出现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要求。这对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有着极大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可以在这种关注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的意识中,提升自己对生物的认识,从而初步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决策和行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在中学的生物课中加入生态意识的教育。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活动,体会和感受生态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二、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学有关概念
为了促进对学生的生态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融入生态学相关的一些概念、原理,让学生能明白生态学究竟是什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态因素,学习与生态系统相关的原理,向学生介绍与生物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等。通过学生对相关概念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建立起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而言,理解生态环境可以很好地促进自身在生物环境中的理解和认知,这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中的一员,学生也会因为对生态概念的学习,真正认识到只有按照规律,人类才能调控、改造和优化生态环境,从而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保护意识
对人类而言,很多时候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等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向学生讲解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可以很好地进行环境的保护。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因空气污染而形成的酸雨,还有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等。对学生而言,通过了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产生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自主地加入对环境的保护中,实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少,加上很多的自然资源有限,而且一些自然资源还具有不可再生性,我国的人均自然资源非常少。因此,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将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情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等不良现象,以激发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灌输,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强调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初中时期通过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将来社会活动中有意识地去保护环境。比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是一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减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三、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一)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对学生而言,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并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价值观、生命观、世界观也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比如,在生物学课本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与生物圈”向学生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中的概念原理,向学生介绍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生物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通过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讲解,学生将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生物学,从而建立起自己对生物圈的保护意识。又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水资源”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水是生命之源,对世间万物的生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如今,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污染等不良现象都严重影响着生物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将关于水资源的知识渗透进其他的章节中。
(二)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除了教材里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自行安排一些拓展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比如,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教師可以为学生拓展,讲解地球是如何孕育生物的。可以为学生播放地球与生物共同发展进化的视频,或者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地球的模样,同时也更容易产生对地球的敬畏心和感激之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好课本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植被的减少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或者在讲解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如今的水资源破坏情况,并加上一些江河水位下降、湖泊萎缩等水资源枯竭的图片,由此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破坏所导致的不良现象,才能更自觉地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除了提供教学素材,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故事来补充教材内容。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学生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的观点,并由此引发心灵的触动,产生与环保或者生态保护相关的行为等。比如,在讲解水资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18世纪人类为了争夺土地而引发的战争,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球土地资源的重视。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20世纪工业社会人类为了能源而战,结果间接导致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越来越糟糕。通过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类资源的匮乏的讲解,学生必然会更加重视水资源,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的同时,也向学生灌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的知识也可以在生物练习中体现。通过练习题,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复习课堂知识,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究竟是怎样的。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形成对环境生态的意识,教师应该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知识点作为练习题的考察点,并选用合适的项目去体现生物学的知识点考察。学生通过练习题,可以不断地培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节约资源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意识。
例如,在学生学习“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概念,运用DDT的相关资料去建立练习题。具体如下:20世纪中叶,DDT以植物杀虫剂的方式广泛运用于欧美亚三大洲。然而,几十年后,人们却发现在南极地区的企鹅身上,也存在DDT,甚至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身上也有DDT。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并谈谈你的想法。像这种以习题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点的过程,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温习,同时也因为相关资料的延伸,学生也能培养出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把课本上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 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延续了课堂的知识教学。虽然生物学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在教室里进行讲解和传授,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物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意识,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户外学习。通过在户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不同的学习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以促进学生与环境的和谐相处。除此之外,户外活动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生物的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展开专题活动。在“世界环境日”等与环境相关的节日中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通过知识讲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建立起更全面的知识系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思考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构建起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竞赛,或者让学生观看与环境相关的录像等。通过知识竞赛,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在知识竞赛中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了教师牵头举办的活动形式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组织活动。比如,学生自行完成教室黑板报的布置,或者自行在教室里布置与环境有关的展览等。通过学生自行组织举办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自行了解一些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有关的活动。比如,关注新闻广播,了解水资源保护的动态等。可以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志愿者协会。通过对环境保护的志愿活动参与,学生将会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也可以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去进行实地考察或者社会调查活动。比如,可以调查自己所在城市里的一条河流,通过亲友描述,或者网上资料查询,或者询问教师等,去建立起河流发展的概述以及河流现存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联,从而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 师生互动交流,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对生物生态保护的意识,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很好地串联起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并且形成批判性思维。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以及生物学知识的学习。
比如,教师在讲解水资源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看到过或者了解到的关于水资源的环境信息。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学生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近代以来的水资源变化情况,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不良现象。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讨:“怎样才能保护好水资源呢?”这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会回答出“珍爱水资源”“拧紧水龙头”“不向河里扔垃圾”等解决方式。甚至还有的根据自己家里的经验,提出“一水多用”,即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洗拖布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等。像这种通过同学之间交流产生的解决办法,既实用又方便,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实践知识。
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得差不多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比如“粘贴宣传语”“唱与爱护水资源相关的童谣”“督促家人爱护水资源”等。通过教师的补充,学生将会更加清晰爱护水资源的方式。除了对问题解决的补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然后进行答疑。这种倾听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真正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关于水资源的知识。
比如,在面对水资源浪费造成的一些不良后果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既然水资源浪费這么不好,那人类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等类似问题。由此,教师便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本知识等进行解答:“因为他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了解污染水资源的危害。”向学生强调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还能真正深刻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并基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习题或者知识拓展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在实践中真正深刻地了解生物学知识。除此之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重要。学生可以根据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到更多关于生态保护的知识,培养自己生态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贾秀琴.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生态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82.
[2]陈金禧.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意识渗透策略[J].读天下:综合,2020:28.
[3]王爱东.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浅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9
[4]庞瑾秋.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J].四川动物,2004:63-64.
作者简介:姚钧渔(1971~),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