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遂昌县实验小学(323300) 鲍宗武
高尔基有一句至理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阅读是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然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不少的课外阅读缺乏整体建构,从而造成阅读质量低下。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学生阅读现状如何,二是如何建构完善的阅读内容体系,三是如何采取针对性的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课外阅读做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 万字;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提出具体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然而,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现状却着实让人担忧。笔者对某校四年级160 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随机调查,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具体如表1、表2所示。
表1 某校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很高,“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占比33.7%,“兴趣一般”的居然占比60%。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从阅读方式的角度来看,笔者设计四种阅读方式让学生选择,分别是“边读边做摘记”“读后写感受”“经典反复读”“随意地看”。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某校四年级学生阅读方式调查
结果发现,学生“随意地看”的比重近50%。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低下,方法缺失。因此,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成为重要的内容。
同时,笔者也调查了160 名家长的阅读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某校四年级学生家长阅读情况调查
从家长的阅读情况来看,“经常阅读”的只占21.3%,而“偶尔阅读”与“不阅读”的居然占78.8%。
由此,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下面三个问题。一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高,同时数量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较远。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以教辅书、科幻内容为主,名著阅读少,阅读面比较窄。二是从学生阅读的时间来看,课余时间(双休日、假期)阅读随意性大,大多数家庭缺乏读书的氛围。三是阅读的干扰比较大,如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降低。四是阅读内容缺乏体系性。
无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建构课外阅读体系显得非常迫切。
阅读内容决定着阅读的质量。为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课外阅读品质的提升,我们学校从三个方面进行阅读体系的建构:一是古文诵读体系(目前只针对五年级),二是经典诗词诵读体系,三是中外名著阅读体系。
首先,我们针对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古文诵读体系,分寓言小古文、童趣小古文、励志小古文,供学生日常诵读。其次,我们整合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古诗词以及遂昌县文人创作的诗词(如汤显祖的诗词),共编写了12 册古诗词诵读教材,共160 首,供学生阅读背诵。其三,我们根据每个年段的阅读要求,选编中外名著必读书目60本,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建构课外阅读模式有助于全面推进课外阅读进程,提升阅读质量。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成为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目标。为此,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并建构了具体的操作模式。
一是开展定量阅读行动。低年级实行“8+x+1”行动,中年级实行“10+x+1”行动,高年级实行“15+x+1”行动,即要求阅读8 本、10 本或15 本必读书,加上学生自选书目,再加上每个月去一次公共阅读场所进行阅读活动。
二是设立周三无作业日。学校规定,每周三,无论哪个科目都不得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将作业时间让给学生,由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同时,语文教师每天安排10 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检查学生前一天阅读的情况;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享受阅读,交流阅读所得。
三是完善课外阅读监测体系。课外阅读测试分为平时检测和书面检测两部分,总分100 分。平时检测占80 分,书面检测占20 分,获得90 分以上的评为A,并获得本学年的阅读之星。平时检测主要是对“8(10、15)+x+1”模式阅读内容的检测。完成以上项目的获得80 分。书面检测是学生读完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后,年级组组织一次课外阅读测试,以检测阅读的效果。每个年级组在检测前出好检测题,进行测试。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是设置“校长特别奖”。这是专门为每天坚持在家阅读的学生设立的特别奖项。凡是每天坚持在家阅读15~20 分钟,一个学期下来,校长将为这些学生颁发有自己签名的“校长特别奖”。精心制作的奖状让学生爱不释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效果明显。
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充分说明了环境能影响人。首先,学校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这尤为重要。学校的布置要素净雅致,不要过于花哨;教室的布置要体现书香气息,书架必不可少;走廊、过道要合理摆放图书,让学生随手可以阅读。一所学校,至少应有三个阅读场所:一是绘本馆,这是为低年级学生阅读准备的;二是图书馆,这是为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提供的场所;三是教师阅览室。其次,学校要引导家长营造阅读的氛围,建立书香家庭。家长应在家里给孩子准备一个读书角,摆上小书架,放上一张小书桌,四周帖上读书的字画,这样为孩子营造了阅读的环境。其三,整个社会要营造读书的环境。每年的4月23日读书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引导学生到新华书店、图书馆去买书、借书,以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只有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才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阅读兴趣。
1.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就是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分享阅读感受的过程。这种阅读方式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通过共读,父母有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了读书的乐趣;通过共读,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树立起阅读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阅读同一本书,或阅读几本书,从而达到对某一主题深化理解的目的。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围绕人物阅读,可以围绕情节阅读。每个主题阅读,都可要求学生梳理内容、摘录关键词句、进行分享活动等,以提升阅读的效果。
3.快速阅读
阅读研究认为,大略地看,泛泛地读叫浏览。根据采用方法的不同,浏览大体上可以分为扫描式、跳跃式两种。扫描式浏览的特点是在阅读时视线快速移动,按行按段扫视读物,每次扫视只注意其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词;跳跃式浏览,着重扫视段落的开头、结尾,注意标题、特殊字句、专门用语,把书中的引文、推理过程等予以略过,甚至整页翻过去。浏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4.摘记阅读
摘记阅读,即要进行读书笔记的一种阅读形式。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可以是积累词语、句子,可以进行批注,也可以写读后感等。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是语文学科的短板。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活动课程的建构非常必要。从本质来说,阅读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探索、研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作品的内涵、语言的规律、结构的艺术等。一是阅读要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阅读与研学相结合,将阅读实践与实地考察相融合,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例如,阅读汤显祖的诗文,就与参观汤显祖纪念馆相结合;教学人教版课标本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就组织学生考察金华的双龙洞。随后,引导学生将文字与实地观察的情况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写了什么,还要进行概括与梳理,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能提升学生的梳理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写作,将自己的思考、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各种读书资源,给学生阅读提供便利。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读书资源。我校将图书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教室过道的小书架上、教室的图书角以及学校的图书室。这样既方便学生取书,实现资源共享,又营造了读书环境。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利用新华书店的资源进行阅读。我校每月都评选出各方面表现优异的“最美少年”。为扩大“最美少年”的影响力,我们在县新华书店进行“最美少年”形象宣传。利用这样的展示平台,引导学生及家长走进书店,买书读书。另外,在课外阅读的整体设计上,我们也充分利用书店的资源,让学生每个月走进书店,这样能营造读书气氛。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我校将阅读活动与社区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将阅读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会在生活中阅读。
从形式上来看,拓展文本阅读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拓展。课前拓展,即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材料,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作者信息等,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例如,教学人教版课标本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怀念母亲》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先查找季老的生平材料,阅读他与母亲的相关故事等。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建构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课中拓展阅读,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拓展课外内容,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执教人教版课标本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句感受母爱的伟大。同时,适时将作者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剥豆》引入,引导学生阅读,体会相似的情感,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后拓展阅读,即教学完课文后进行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或主题拓展阅读,或原著拓展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总之,通过建构课外阅读体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带动家长、带动社会阅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能有效推动社会阅读气氛的形成,营造出全民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