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本书阅读的抓手

2022-07-20 09:18李娥仙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整本整本书评价

李娥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们一个重视“多读”,一个强调“善读”。何为善读?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整本书阅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整本书阅读”又向来是语文教学的薄弱领域,因此我认为,“善读”完全可以理解为“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经验的建构、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成果的形成,让阅读真正为学生打开遨游知识的海洋的大门,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他们的思维走向多元。

当前,学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尚处于荒芜、待开垦的状态。上至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中至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困难没有深入了解;下至学生,“整本书阅读”依然处于散漫、无计划、可读可不读的自由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开启“整本书阅读”的大门呢?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实施以来,不少同仁做了深入调查和精心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如“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问题的设计不应拘泥于答案的标准化,而应注重答案的严谨性、观点的个性化、思维的多样性;思辨性阅读;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天,笔者从三个方面,即阅读要具有整本性、指导要具有整合性、评价要具有整体性作出思考,试图突破单篇教学的旧常态,让学生走出课文局限,走向“整本书的阅读”。

一、阅读要具有整本性

“整本书阅读”就是要读整本的书,应该是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不以单纯应试的任务驱动为手段、不以阅读者的个体浅表性感悟为落脚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著名学者鲍鹏山曾对语文界提出一个疑问:“上了那么多课,怎么还是一本书没读?”这无疑是对盛行日久的篇章化语文教学弊端的质疑。“整本书阅读”较之于单篇教学的优势在于有更宏大的场景,有跨度更大的叙事,有更多的人物,有更复杂的情节发展。同时,“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在阅读时整体把握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深度探究人物成败因素,理清章节逻辑关系带来了挑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忧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否承载宏阔的阅读内容,学生困惑读整本书到底有没有真实的效用。从单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到底有多远?跨越它们之间距离的第一步就是阅读必须具有整本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林黛玉进贾府》里,宝玉和黛玉为何初次见面就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王熙凤见到林黛玉,为何先是称赞,接着拭泪,又转悲为喜,一个人的感情为何能变化得那么快呢……一个个问题,在学生们阅读时涌上脑海,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跨过《林黛玉进贾府》的单篇阅读,才能在整本《红楼梦》的深入阅读中找到答案。

二、指导要具有整合性

当“整本书阅读”进入教学生活,不仅学生是无所适从的,而且许多教师也是茫然无措的。一眼看到底的单篇短章被整本书代替;析细析微的教学方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无法施展;一堂课即可解决的问题,一周乃至一个月才可能得到部分解决;教学参考书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也难觅踪影……种种困难,让很多语文教师也只能“望书兴叹”。其实,“整本书阅读”教学更近似于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实践性语文学习活动。中外典籍浩如烟海,教师首先要进行的是阅读书目的指导。“整本书阅读”书目在选择上比篇章教学自由得多,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兴趣,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出几本经典著作,供学生选择。如以“人生的意义”为主题,可列出《活着》《平凡的世界》《一地雞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供学生选择阅读;其次,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至关重要。《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阅读的目标有两种,其一是获得资讯,其二是求得理解。”“求得理解”是“整本书阅读”的难点所在,必须加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如批注法:边阅读边批注,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点评;思维导图法:通读全书后,按照不同要义,提取相关信息,绘出思维导图,把书从厚读到薄;对比阅读法:既可以是整本书内部的对比阅读也可以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主题相似、时代相同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还可以通过阅读名家的评论文章,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自由散漫的浅阅读,实现与作品的深度对话。

三、评价要具有整体性

“整本书阅读”教学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取的大多是将知识点纳入考试进行赋分的定量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感悟、鉴赏和表达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但是,终结性评价很难准确反映出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深度以及情感价值等方面的情况,此时过程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布置阅读开始,过程性评价就要贯穿“整本书阅读”始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渠道收集反映学生阅读情况的信息,如定时检查读书笔记、批注,了解阅读的进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情况;鼓励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做手抄报、阅读记录卡等,尽可能全面掌握学生阅读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除了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之外,评价时还要注意阅读对象的整体性和评价主体的整体性。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部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贴近学生实际,真诚评估,表达期望,以激励为主;传统的评价以教师为主,一些教师就会越俎代庖,把自己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打破这种教师评价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互评自评,甚至邀请家长参与评估。整体性的评价,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而且激励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带动学生更主动地投入阅读中,让阅读成为一种终身受益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试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习惯怎么养得成?”郑桂华教授也说:“语文学习的关键在阅读,阅读效果的关键之一在阅读量,而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不能没有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重在“整”字,难在“整”字。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整”字,读整本的书,整合阅读方法,整体进行评价,才能在传统的篇章阅读基础上有所突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阅读的价值。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整本整本书评价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整本英语小说整进整出教学实践
《论语》整本书阅读
化“整本”为“群文”
浅谈小学语文整本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