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柱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盏阳光、喜悦、充满希望的灯。令人困惑的是,在我10余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好大一部分中小学生儿时的天真无邪、活泼开朗到底哪儿去了?常常表现为厌学、自卑、焦虑、易怒、逆反、早恋、抑郁,这到底怎么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患者率为4.4%,目前,我们对宣威市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抑郁率远远超过了这个数据,真让人担心、害怕。
一、原因何在?
说来话长,在个案辅导中,我教的一个女生,她因很痛苦来找到我,我已跟她咨询了3次。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家长配合,我征得孩子的同意,接通了家长的电话说:“您好!我是孩子××的心理老师,您是孩子××的妈妈吗?”家长很焦虑地说:“是啊!是不是孩子犯错了?”我说:“没有,孩子很乖巧的,我就想向您了解一下,孩子这段时间在家是否感到压力很大啊?”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孩子的妈妈就打断我的话很不乐意地说:“老师,我家孩子心理健康得很,不用你管!”便快速把电话掐断了。真是谈“心”色变啊!
1. 不良原生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最大发源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于不良家庭的影响。一是残缺家庭缺少完整的爱,缺少父爱或是母爱的孩子,心理形成和发展都不健全。二是问题家庭造就问题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问题家庭。一个面临父母即将离异的抑郁男孩,我从孩子的潜意识里发现,妈妈一直嫌弃爸爸窝囊、无能,看不起爸爸,多次闹离婚,爸爸整天以手机为伴,根本无心关照孩子,“父爱缺失”,这一男孩出现了“女性化倾向”,非常脆弱、敏感,抗压能力差。三是家长爱面子,孩子被控制。这样的爱是讲条件的,就像笨鸟一样自己不会飞,在窝里下个蛋让孩子使劲飞。一味地攀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致使孩子充满恐惧,走向抑郁。
在我若干救助的例子中发现,吃药的不该是孩子啊,应该是藏在家里的父母。
2. 不良教育环境诱发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应试教育无处不在,学校也不得不更多地去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淡化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考评制度导致教师不得不拼命挤时间上课、考试;校与校的竞争,也是成绩的竞争,学生的睡眠普遍不足,考试紧张、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应运而生。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不够尊重学生,不够注重学生心理发展,偶有体罚学生行为,使学生心灵受伤,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学校按照成绩分班、按成绩来选座位等,区别对待不同成绩的学生,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助推器
社会环境里的不良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崛起,在给中小学生提供接触外部世界窗口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些不雅画面和不良诱惑,如网络电子游戏、暴力动漫、色情引诱等,而对于是非、善恶观念尚未成形的孩子来说,要抵制这些不良影响难上加难。沉迷网隐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二、应对举措
1. 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
每个巨人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巨人,那就是他的父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古语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说明家庭和谐很重要。一要建立优良的家风。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言传身教,榜样很重要。二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只有接受了父母,才能接受父母的观点,才能形成好的教育,关系很重要。三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基础。家长只有用心将孩子的话听完,才会听出孩子的真实意图和心里感受,才能鼓励和支持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不要做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在我的案例中,有一个孩子,从小带得很娇气,学龄前一直都不敢让孩子出门玩耍,怕坏人偷走,前怕狼后怕虎的结果,致使青春期就得了强迫症。充满理智的爱心家庭,能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幸福和安全,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学校应倾心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是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场所。要有为困在瓶子里的苍蝇指导出路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在于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更在于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差生的关爱和付出。”
一是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扎实推广课外阅读。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大教师的全员培训力度,让各学科都能渗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加强对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三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活动。学会“望、闻、问、测”:“望”是看来询者动作是否萎缩,眼神是否呆滞。“闻”是听其表达是否流畅。“问”是问其睡眠好不好、爱不爱发火、是否总想哭,经常便秘吗?(是女孩,问一问经期是否正常)“测”就是用量表测量。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验,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对重度患者,建议家长送心理咨询或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治疗;对轻度抑郁学生,制定干预方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四是家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校要借助家长会、家长群等平台,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干预孩子心理障碍问题的能力。
3. 全社会要共同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向孩子传送生命的信息
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家树立“身心健康”意識,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加大精神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专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培训;要组建心理咨询专家团队,鼓励心理咨询师设立服务机构,开展有偿服务;要组建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建立“心灵工程”公益辅导站,让更多的专业爱心人士去研究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倡导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指导和帮助家长、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