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霞
【摘要】近年来,新课改及数学学科改革无不说明应试教育存有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今的教学需求.以“知”育“智”是教育部门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说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应将核心素养培育与知识讲解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广大教师应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及相关教材,对初中数学教师及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概述,针对教学现状提出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途径,并在文章末尾总结核心素养培育应注意的问题,望对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数学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实用性的学科,其贯串学生义务教育的始终,甚至在大学及更高学历的学习中也要接触数学知识.数学核心素养强调数学视角,即从数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初中作为学生学习承前启后的特殊阶段,知识讲解需系统化、科学化,校方、教师、家长、学生等应同心协力,将校内、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但数学教学改革非一朝一夕便可实现的,教师试图通过一两节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不现实.正所谓量变产生质变,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定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几乎贯串学生学习生涯始终的重要学科.因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故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空间思维等多项思维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中间阶段,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提升期,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便指学生能以数学眼光看待问题,以数学思维及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就具体教学而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抽象想象、逻辑推理、方程建模、法则运算、统计分析等几大方面.这便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材文本内容,划分方程列式、圖形面积、立体图形体积、不等式运算、数据统计、概率计算等各章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吸收知识点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2.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我国还有部分学生仍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之下,故中考、高考前的数学教学多是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进行大量习题训练,数学课堂较为单一、机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局面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导致的.
就教师角度而言,教师注重数学课堂的“高效化”,授课时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为确保学生“学有所成”,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往往繁重.教师的详细讲解固然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方向,但“一言堂”的授课形式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采用“打压式”教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回答问题或课后作业出错时,教师的态度往往过于严肃,而这种情绪会使学生形成过大压力,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及逆反心理.
就学生角度而言,初中阶段本就是其青春期的起始,教师的谈吐、举止、外貌都会影响到其课堂听讲的状况.若学生对某个教师的授课存有厌恶情绪,便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群体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未能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对数学知识学习重视度不足,加之部分学生青春期发育较早,教师、家长的态度越是急切,学生越是反着来,即使教师或家长的观点正确,学生也会因其态度强硬而刻意忽视他们的建议,这对其日常学习乃至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就家长角度而言,部分家长认为教学是老师的职责,往往只是确认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家长若不配合教师工作,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提升.还有的家长看到学生成绩下滑,便会为其报各种辅导班,而这种行为始终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变学生厌恶数学的心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多是在家中完成,部分听写、背诵作业还需家长从旁协助,故对于学生的作业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等,家长应是教师之外最为了解的.家长应知晓初中生已有基本的是非观念及自我诉求,加之青春期影响,学生更为渴望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尊重,家长若对学生一味打压,会使得不到认可的学生很难提升学习质量.
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
1.创造生动轻松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即授课氛围.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既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热情,亦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故课堂环境可视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反之,沉闷的课堂气氛对教师及学生的心情都会有负面影响,教师自身教学热情低下,教学效果便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以七年级上册“数学与我们同行”一课为例,本课以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车票、日历、身份证号等为切入点,既带领学生回顾小学数学知识,又加深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火柴拼接图案是操作较为简便且教学效果显著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自带火柴进行实践活动.若教学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借助幻灯片,将由火柴构成的图形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拼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拼两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火柴、拼多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火柴等,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三角形数量递增与火柴数量之间的规律.此外,作为引申内容,教师可提出移动几根火柴组成新的图形等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掌控好课堂节奏,避免因学生过于积极而影响到正常授课.初中学生的性格仍是较为跳脱的,当其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及时鼓励虽能增长其自信心,却也容易导致其情绪过于激动而难以平复.学生发言应是有秩序的,不可没有亦不可过多,教师应拿捏分寸.
2.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涵专业知识储备、授课技巧、教案设计等多项内容.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现今的教学要求,新课改及数学学科改革皆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知”育“智”便是教师应达到的教学高度.如前文所述,以“知”育“智”要求教师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还要掌握教案编排、课时把握、交流方式、沟通态度等技巧,落实到实际授课中,便体现在教师能否做到以生动的方式衔接中小学知识,并以形象的方式讲解枯燥的知识.
以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学生第一次接触将问题中的未知数设为“x”,列方程式解决具体问题.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笼中有若干鸡兔,头35个,脚94只,问鸡多少只、兔多少只.当时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假设笼中只有一种动物,计算差值,再求两种动物的实际数量.在初中便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若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列方程式“2x+4(35-x)=94”便可得出结果(反之,设兔为x只亦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可运用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解决,由此可见,对于同样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不同思维进行解决.而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需要教师吃透题目,借助幻灯片或黑板使学生理清解题过程,并布置“鸡兔同笼”的变种习题作为练习.
“鸡兔同笼”这一问题至今共有五种以上的解题思路,这从侧面说明教师应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实现知识点的活用,让学生在反复钻研同一题干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及方程运算技巧.此外,教师应重视师生间的沟通,有时学生会提出教师自身都未注意到的创新解题思路,即便其思路并非完全正确,教师也要对学生努力钻研的态度给予肯定.
3.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是课堂知识的传播载体,其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知识吸收等方面.如今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弊端,对此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要求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对原有教学方式有所创新、优化.就具体教学实践而言,课堂创新优化既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亦需要指导学生做出相应调整.正如新课改指出,学生应在课堂之上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这恰恰强调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分析的机会.
分组讨论这一教学方式便要求学生事先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处于课堂主体地位.以八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这一章节为例,教材内容围绕统计、频数、频率等知识点展开,以往教师多以教材本身的案例开展授课,未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故教师只能掌握学生的整体水平,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了解不足.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人口普查”为课题切入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异同.对于“抽样调查”的样本选取,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这也是教师采取这一教学方式的原因所在.
分组讨论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等,其目标是提升授课效率及效果,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应本着均衡原则,尽可能保证各组实力相当.为提升授课效率,各组应选派组长发言,这样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除让小组组长发言外,教师还应尽可能鼓励性格较为腼腆、内向的学生主动发言,并提醒组内其他学生对这类学生予以帮助,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发言不会始终正确,若学生发言与教师设想有所出入,教师应以鼓励的态度,做到师生间的彼此尊重、求同存异,这对敏感的初中学生能起到正面的影响.
4.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教育资源,在现今课堂中的使用率非常高.多媒体技术包括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软件等诸多内容,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多媒体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是必然趋势,这便要求教师在掌握教学技巧之外自主学习更多的多媒体使用技巧.
以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一章为例,在这一章中,学生将接触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等多个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棱柱或棱锥这种立体图形时只能通过黑板绘图或教学模具进行讲解,但教具大小有限,后排学生有时看不清教具全貌,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便可将其直观展现在屏幕之上,还可旋转立体图形,以便于学生了解其三视图究竟是何样.此外,对于立方体的展开图教师亦可通过特定教学软件进行展示,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间普遍存在竞争关系,故教师还可借助大屏幕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若课时安排允许,教师也可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授课,安排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借着电脑程序自行制作立体图形,或借助立体图形打造建筑,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尚未系统化,各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尽相同.老教师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略显吃力,年轻教师则较为适应新兴技术.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接受多媒体技术培训,或是安排新、老教师互相听课,彼此借鉴教学经验.若条件允许,学校亦可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以此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但多媒体技术始终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完善教案设计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其将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学科,小到乘车买票、吃饭付账,大到项目设计、工程建造等,都离不开数学.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以九年级下册“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为例,教材设计的中学生视力调查、买东西货比三家等案例便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学生学习起来并不陌生,且极具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统计及概率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校园生活中,如安排学生统计运动会参赛选手名单、班级学生的出生月份等,这便是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
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贵在坚持,学生只有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才能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除了教师布置的日常作业外,家长也可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如安排学生按照清单内容购物、制作家中一周开销的统计报表、统计小区内有多少人家养宠物等,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思维、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
三、结束语
如今,社会各界越发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好坏对其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以“知”育“智”在于如何把知识转变为生活智慧,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努力.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教师教学观念及方式的培养上多下功夫,探索出系统的、科学的培训方式;教师应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多进行自主学习,切忌自满,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要格外重视;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遇到问题及时向同学、老师、家长请教,不可因情绪波动影响对知识的吸收;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为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廖尚谋.以“知”育“智”:初中數学核心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2021(11):16-17.
[2]李成武.以“知”育“智”:浅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信),2020(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