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留杭,李巧云,高湛
患者,女,29岁,因“头痛6 h,加重伴意识障碍、肢体抽搐2 h”入院。发病时宫内孕34+4周,既往体健,定期孕检无异常,否认高血压、癫痫病史,无毒物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查体:T 37.2℃,P 100次/min,R 18次/min,BP 158/88 mmHg。腹部膨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昏迷,高级智能活动检查不能配合,双侧瞳孔不规则,直径约3 mm,双侧对光反射迟钝,双侧角膜反射消失,双眼均向外下凝视,左侧肌张力正常,右侧肌张力高,疼痛刺激四肢伸直,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WBC 12.79×109/L,Hb 111.3 g/L,PLT 74×109/L;AST 494 U/L,ALT 214 U/L,TBil 34.00 μmol/L,IBil 29.10 μmol/L;LDH 1 268 U/L;PCT 0.917 μg/L;TC 5.84 mmol/L,LDL-C 3.45 mmol/L;BNP 402.07 ng/L,cTnI 0.059 μg/L;外周红细胞形态分析示偶见破碎红细胞;电解质、肾功能、凝血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抗体未见明显异常。头MR示左侧额顶叶、左侧脑室旁、左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图1),头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较对侧稀疏,头MRV未见明显异常。确诊为HELLP综合征合并脑出血。产科联合神经外科先后进行“剖宫产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产下一早产儿,术后患者PLT、肝功能及LDH逐渐好转,术后第3 d意识由昏迷转昏睡,第8 d神志清楚,复查头CT示血肿清除良好;出院2个月后随访产妇诉可独立行走,但遗留走路拖曳,同时新生儿发育正常。
注:A、B示左侧额顶叶、左侧脑室旁、左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
讨 论HELLP综合征首次于1982年被Weinstein[1]提出并命名,该病主要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文献报道显示[2],国外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5%~0.9%,占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10%~20%;国内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占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7%,可能与我国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到位相关。该病多见于妊娠中晚期或者产褥期,其中约70%的患者发生于产前,好发于妊娠28~36周[3],约30%发生于产后数小时至7 d,最常见于产后48 h内,伴或不伴高血压。HELLP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相关学说有免疫排斥学说、补体激活学说、脂肪酸氧化代谢学说等,亦有报道称[4],该病或可能与基因相关(如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FAS基因、Toll样受体基因、FVL突变及VEGF基因等)。主要的病理机制与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相似: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或消耗性减少、纤维蛋白沉积、红细胞破裂,最终出现多种脏器功能异常等[5-6]。
HELLP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体质量增加、脉压差增大、牙龈出血、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头痛、视物模糊等,其中80%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超过50%的患者在发病前有体质量增加和水肿出现,30%~60%的患者出现头痛,20%的患者出现视物模糊[7-8],部分患者还可呈现病毒感染症状。0.9%~1.6%的患者可继发肝被膜下血肿,原因在于HELLP综合征患者肝脏血管痉挛时,肝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出现肝血管破裂。有时HELLP综合征也可因溶血、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变等导致急性肾小管缺血坏死,进而引起急性肾衰竭。亦有关于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肝脏梗死、DIC、胎盘早剥等的报道。该例患者头MR示左侧额顶叶、左侧脑室旁、左侧基底节区出血,既往文献中关于HELLP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报道相对较少,该病例可为临床医生遇到类似疾病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HELLP综合征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多采用美国Tennessee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外周血涂片有变形红细胞和/或血TBil>20.5 μmol/L和/或LDH>600 U/L;(2)肝转氨酶异常:ALT或AST≥70 U/L;(3)PLT减少:PLT<100×109/L;符合以上1条或2条者为部分性HELLP综合征,3条均符合者为完全性HELLP综合征。其中部分性可发展为完全性,完全性HELLP综合征一般预后较差。该例患者符合以上3条,为完全性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发生的最根本诱因是妊娠,适时终止妊娠是目前临床治疗唯一有效的措施[9]。考虑患者目前宫内孕34+4周,同时颅内病变严重,立即行“剖宫产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且血小板、肝功能、乳酸脱氢酶逐渐恢复正常。
总之,对于HELLP综合征致脑出血者,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应联合多科室会诊,根据情况及时终止妊娠,控制病情进展,必要时与神经外科联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