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探究与运用

2022-07-18 01:32王雪平
高考·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王雪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来提升其核心素养。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在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公共参与的意识,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然而,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学起来较单调、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而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能较好地落实教学任务。本文主要探究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境创设教学法;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一、“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概述

情境创设教学法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有关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涌现。然而,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关注点的差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情境教学法理解为: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以一定的素材为载体,营造一个特殊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去身临其境,并在环境熏陶中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感同身受的理解与体验,进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形式多样,具体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课堂游戏、视频播放、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等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朗读、绘画、音乐渲染,或组织学生实地访谈、参观等实践活动来实现[1]。

情境创设教学法最重要的是情境,主要分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个部分,教师要根据教材依托恰当的素材,精心设置与教材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教学任务。

二“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素材的选取要真实有效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内容、含义,然后再精心寻找素材。情境素材的选取既要契合教材知识,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使学生主动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二)情境问题的设计要恰到好处

情境创设教学法要根据教学实际,把问题设置和情境素材结合起来,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而问题设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进行深度学习,实现转识为智,就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首先,问题设计的题量要适度。题量若过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就无法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探究,每个问题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一知半解,既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这样,设置再好的问题也是无效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落实,因此,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就要在问题设置上下功夫,问题的设置要少而精。

其次,问题设计的难度要恰当。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浅显,也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都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样都是无效的问题。因此,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考虑学生是否“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如果不能,就要设置有一定梯度和邏辑性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生成知识。这样既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的探究

(一)巧借文艺作品,调动学习热情

弗朗西斯·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好奇、兴趣在调动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反映,若能借用影视文艺作品来创设教学情境,就能增强课堂的渲染力和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的交流互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到伟大的改革开放的进程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播放电影《18个红手印》中小岗村18户农民“大包干”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立刻融入历史情境中。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视频播放后,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结合视频,谈谈什么是改革开放?当时小岗村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视频中的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3.结合教材知识,画出改革开放的时间轴,并标出相关的事件。这样的情境与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热情,既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又能轻松地识记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从而较好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二)开发乡土资源,增强政治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个贴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课程,它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思维,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程回归社会生活,把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而乡土资源就在学生的生活周围,为学生所熟悉,更通俗易懂,更具有感染力,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而且能说,在教学实践中若能恰当地利用乡土资源来创设情境,则有利于增强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实效性,增加学生的切身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增强政治认同。

例如:教师在教学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到改革开放的意义时,可以为大家展示一系列有关自己的家乡在改革前后民居建筑、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变化的图片,接着再由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变化的实际,以小见大地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意义,由此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理论、道路、制度的认同和拥护,从而在内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很好地落实了学科的核心素养[2]。

(三)挖掘时政素材,感悟理论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然而教材中的素材大多比较陈旧,缺乏新意,难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能及时反映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富有吸引力,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关注时政信息,不断积累时政素材,把握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把它整合成生动的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学会思考、辨析,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学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节内容时,有关市场的知识比较抽象、复杂,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教材的理论,教师可以准备这样的时政材料: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阶段,一次性口罩供不应求,某些生产者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囤积居奇,导致一次性口罩的价格不断上涨,因为有利可图,其他行业的生产者纷纷跨行生产,增加了一次性口罩的市场供给,一段时间后,一次性口罩供过于求,由于市场的竞争,一次性口罩的价格开始回落。接着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思考:1.什么是市场经济?2.分析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并总结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3.说说市场配置资源有哪些优点。4.根据某些生产者的行为说说市场配置资源存在哪些弊端?据此,应该如何解决?这样,利用鲜活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在思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教材的理论知识。

(四)利用故事情境,培养科学精神

哲学是智慧之学,但对高中生来说却显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再用抽象的哲学术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故事传说。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有趣的哲理故事作为教学情境,能使哲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原先抽象深奥的哲学道理变得简单易懂。

例如:在教学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讲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什么是真理?如何判断认识是否正确?以及实践为什么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等问题充满疑惑。为了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故事情境:从前,河北沧州城南,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有一年运河发大水,将寺庙前的一对石狮冲入河中,许多年后,人们准备集资重修寺庙,打捞石狮成了难题。第一种观点:主要在石狮原来滚落的地方打捞;第二种观点:主要在石狮落水位置的下游打捞;第三种观点:主要在石狮落水位置的上游打捞。讲完故事,教师设置以下问题:“你们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学生热情高涨,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说:“大家分析得都很好,那到底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呢?”这时学生哑口无言,教师顺势启发学生思考:“认识本身能否成为判断的标准?客观事物本身能否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学生回答:“不能”。再接着,教师问?“那要想弄清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只能经过打捞这个实践才能判断谁对谁错。”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样,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再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得出答案生成知识。从而树立起实践第一的科学精神,并学会用实践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五)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公共参与

理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而不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因此,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师就要实施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极进行公共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增长见识。

例如:在教学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学到“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这一框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后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其中,第1小组的同学去采访本地的民间画家,了解其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理解文艺创作与人民的关系。第2小组的同学进行实地探访、参观本地的古建筑——基督教福音堂和天主教堂,了解西方建筑的风格,体会中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加深理解文化交流是如何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后再回归课堂,让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并加以解说,分享自己的体会,最后让大家共同为本地的文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这样的实践活动摆脱了单纯的理论说教,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拓宽了视野,锻炼了组织实践能力,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公共参与的热情,很好地落实了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达到体验式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内心的向往。

(二)提升综合能力,落实素养目标

“情境创设教学法”形式多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素养目标。首先,“情境创设教学法”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其次,情境创设教学法采取师生交流互动、探究释疑,求同存异,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使每个学生都融入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落实了学科素养。

结束语

结合以上探究可以发现,“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政治思维,为高中政治课堂带来活力。但是,在当前借助情境教学中,部分政治教师往往只是死板僵硬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画面和音乐,在现代化课堂上用传统方法教学,好比“马拉火车”。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学生只是盲目、机械地跟随教师观看了一些课件。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造成情境创设教学的失败[3]。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材,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味、有深度的政治課堂,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畅.试论生活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9(14):33-34.

[2]邓四云.“创设情境”教学法在职高政治课中的运用[J].今日科苑,2010(8):336.

[3]钱宏翠.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1(24):81-82.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