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留守高中生的数量也在随之增长,这给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解决其心理问题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对此,本文在分析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从开放留守学生与家长交流通道,为学生提供家庭教育机会;建立留守学生社团,构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成立班级读书会,引导留守学生以文会友三方面入手,將留守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做出系统论述。
关键词:留守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身心健康成长显然至关重要,而这也意味着日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身体和思想层面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留守高中生更是如此[1]。由于留守高中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父母的陪伴,为之提供精心的呵护和心理层面的引导,所以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也意味着广大教师必须及时关注留守高中生心理动态,并及时为之提供心理疏导。为此,笔者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结合成功的实践经验加以论证,希望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概述
留守高中生由于所处的日常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此,笔者就当下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概述。
(一)心理敏感且多疑
笔者通过与所在学校留守学生的交谈,发现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通常话题涉及父母的时候,都会导致学生出现异样的眼光,或者顿时情绪变得很低落,普遍想尽快结束此次交谈。但不可否认的是,留守高中生父母普遍常年外出打工,通常会在学校寄宿,或者由爷爷奶奶照顾自己的生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很多时候并不了解父母的内心,所以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这一心理实为正常现象。可是,这一现象长时间存在自然就是一种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乃至人生道路的发展取向[2]。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阶段,心理敏感且多疑这一普遍存在于留守高中生内心之中的心理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意识不强
笔者通过与所在学校多名留守学生的交谈发现,很多学生通常都是笔者问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甚至很多时候默默不语,提出问题也不想与笔者进行交谈,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同时也反映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该问题如不能得到高度重视,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即“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意识不强”。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与人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并不能说明是心理问题,或许学生本身就是极为内向的性格,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不会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实则不然,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交欲望极为强烈,最为直观的就是主动与人交往。然而,这一意识不够强烈就说明内心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或许是来自家庭层面的,或许是来自教师层面的,或许是来自同伴层面的,又或许是三个层面的因素都存在。对此,教师必须从上述三个层面入手,将其成因做出客观而又深入的分析,那么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将能够得到全面解决。
二、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与家长沟通不畅
众所周知,父母的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勇敢面对一切问题的重要保障,父母为之提供呵护的同时也会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高中阶段学生自然也是如此。但针对留守高中生而言,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所以受到的呵护和关爱相对有限,进而也导致其心理较为脆弱,面对问题很难正确认知,久而久之给其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这也导致了学生心理较为敏感、并且多疑的问题产生。而高中生正处于做出人生选择的关键阶段,父母关爱、家庭呵护、家庭教育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在人生抉择关键阶段出现偏差,因此为留守高中生打造一个理想的家庭教育氛围自然要受到高度重视,这无疑也是解决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的基本侧重点所在。
(二)与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感
从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不强这一心理问题出发,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中,与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感是主要原因。通过笔者日常教学工作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希望自己能够淡出教师的视野,不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关注;二是自己只想默默存在班集体之中,不想与任何人有交集,教师更是如此。这两种想法的存在揭示着学生有着明显的心理问题,即排他心理较为严重。该心理长期作用于学生会导致其性格变得无限孤僻,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疾病,严重威胁到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
(三)自卑心理过于严重
再从留守高中生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不强这一普遍性心理问题出发,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又一主要原因则是自卑心理过重。毋庸置疑的是,母爱是伟大的,能够给人们无限的力量,而缺少母爱就会导致人的精神丧失,而这一情况作用于高中学生身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具体表现在别人有父母的关爱而自己没有,感觉自己和其他人相比缺了很多重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会逐渐疏远身边的人,特别是同学、朋友,感觉身边每一个人获得父爱或母爱的过程都是在向自己炫耀。这样的心理状态显然制约着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久而久之不仅没有朋友和同学,最终还会导致学生形成自卑型的性格[3]。
三、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结合上文中明确指出的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以及留守高中生普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将具体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开放留守学生与家长交流通道,为学生提供家庭教育机会
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家庭教育氛围不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来自除父母之外的监护人,非留守学生则是不然,家庭教育氛围由父母构建,为学生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助其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父母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中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阶段,能否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显然至关重要,留守高中生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导致过于心理敏感且多疑。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渠道显然在于为其打造一个较为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做到开放留守学生与家长的交流通道,为学生提供家庭教育机会,具体操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客观审视社交平台的功能性,建立留守学生与家长交流的长效机制。就当前而言,“微信”无疑是全社会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平台,功能性体现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互动过程具备视觉直观等多个方面,故而可将其作为留守高中生与家长保持有效交流的通道。此后,教师要与留守学生家长建立微信群,制订学生与家长单独交流的具体规划,以及教师组织留守学生家长会的有关规划,确保留守学生能够拥有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留守学生家长掌握较为理想的沟通方法提供平台,力求增加留守学生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机会[4]。
第二,教师定期进行信息反馈,让留守学生和家长双方能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在确立留守学生与家长有效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及长效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不仅要确保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保持紧密的交流与互动,让家长通过社交软件对学生提供家庭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向留守学生家长定期提供信息反馈,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动态和行为活动情况,并将与学生最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方法与之分享,确保家长通过视频连线所进行的家庭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有效解决留守学生日常心理较为敏感且多疑的问题,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关键期能够拥有强大的自信心。
(二)建立留守学生社团,构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社团作为全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增加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解决留守高中生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不强这一心理问题过程中,可以将建立留守学生社团,构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作为明智之选。具体操作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了解留守高中生日常兴趣爱好,打造完善的社团组织。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就是很难与其他人去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由此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在集体中成为“不合群的一类学生”。对此,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校留守学生日常的喜好究竟是什么,然后立足“团队协作”,去探明完善学校社团组织的主要方向,进而成为教师与留守学生之间拉近距离较为理想的平台,如篮球社团、足球社团等,用社团活动过程消除教师与留守学生之间的隔阂。
第二,明确社团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内容、形式,打造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在建立完善度极高的社团组织基础上,随之而来的就是要立足师生之间共建信任感、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明确社团活动基本目标,选定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不仅要作为社团活动的组织者,更要始终作为参与者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中,用彼此之间的合作建立相互的信任感,进而实现拉近师生彼此的心理距离,帮助留守学生逐渐增强与他人主动交往的意识。
第三,有效开展过程性评价,帮助留守高中生与教师之间拉近距离。在每一次社团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及时肯定,让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教师时时关注自己,每取得一点点的成功都能得到教师的赞赏。此后,要鼓励学生将良好的下意识行为和习惯长时间保持下去,同时教师还要将自己认为最可行的建议与其分享,这样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拉近与留守学生内心层面的距离,帮助其有效解决主动与人交往意识不强的心理问题。
(三)成立班级读书会,引导留守学生以文会友
营造理想的班级氛围显然是解决留守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成立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帮助留守高中生消除自卑心理则是营造理想班级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文会友可以增加留守高中生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其间,具体操作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所读书目的正确选择。成立班级读书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同伴与之同行,进而达到拉近学生之间心理距离的目的,并做到留守学生能够真正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学校“不合群的一类学生”不再存在,最终实现留守高中生心理问题得到最根本、最及时、最有效的解决。在此期间,所读书目的正确选择无疑应该放在首位,确保所读书目能够引起学生间的共鸣。在这里,笔者认为生活类和情感类读物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有利于引发学生内心深度的思考和内心情感的深度表达,这样留守学生以文会友才能具备最基础也是最坚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读书会基本流程的有效确立。在明确班级读书会所读书目的选择方向基础上,随之要确立起读书会的实施流程。其中包括制订读书会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并且还要正确选择有效进行效果评价的方法。而活动目标必须体现在内心表达和情感交流层面,活动内容要体现在观点与想法的分享、讨论、提出建议等多个方面,活动形式必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选择,效果评价应体现出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性,由此让留守学生以文会友能够拥有较为理想、较为广阔的平台。
第三,以书会友的主体要体现在班级留守学生层面。在全面落实班级读书会的各个环节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以留守学生为主体,无论是在座位的安排上,还是在话题的设置和引导上,以及合作探究的流程安排上,都要立足留守学生是否能接受和是否能够引起共鸣,这样留守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开口、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交流,从而发现与自己观点较为相近的朋友,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过程,留守学生必然会不断敞开心扉,以健康的心理去接纳他人,最终消除其自卑心理,并更好地解决留守学生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不强的问题。
结束语
综合以上观点的论述不难发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做到有效解决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实非易事,完全可以称之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并且真正做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相关学者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科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广泛积累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积极分享的同时,能够踊跃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由此確保广大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余俊昌.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青春岁月,2019(35).
[2]黄悦.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卷宗,2019(9):33.
[3]冯灵元.浅谈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学周刊,2019(31).
[4]欧胜虎.达州市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