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迪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生本思想”的教学方法。在项目学习的全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已有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要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把项目化学习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满足目前小学语文的要求,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项目化学习;综合性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步向“课堂本位”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观念的变化中,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其中,专案学习是把知识和技巧嵌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语言教学强调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全面发展听说读写,把书本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是:"真正的动机问题"、"在情景中进行问题探究"、"以项目化的团队学习"、"使用多种手段和资源来解决问题"。
一、动机问题的构建
项目学习中的驱动问题是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语言的核心知识和课题的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提炼出一些有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实践表明,动力问题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真实性。动机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中产生,而非凭空臆想。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注意生活、发现问题、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是开放性。动机问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而不应只局限于“是”和“不是”这两个层次。学生不能马上做出答案,必须收集、整理、综合、分析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逻辑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是挑战性。维果茨基的“近期发展区域”学说认为,教学任务的设定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依据,让学生一跃而下,便可获得果实。所以,在设计动机问题时也要注意挑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索。
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才能真正地发挥语言学科的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在原有的语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实践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创造学习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之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项目化学习的涵义与意义
(一)课程教学思想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对时间的限制进行了界定,并指导学生对各个专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采用独立的、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学习,其中,独立的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项目学习中的每一项都更具有针对性。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项目化学习观念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好有效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高效的项目学习过程中,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
四、对教科书进行剖析,明确教学目的
部编版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古诗三首》使学生在体验诗歌的同时,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更深的认识。《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对中国古代科技、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单元的语言元素是“理解文本如何围绕着一个意义来清晰地书写一段文字”,主要是在后三节课上进行,然后在语言“交流平台”的帮助下,对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并使用“词汇段”进行强化和巩固。
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后习题和相关提示之中。例如,在《古诗三首》課后,我们就有了“认识我们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这一主题。《纸的发明》课后,同学们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讨论结果的呈现方法。本教科书明确了各阶段的活动内容和要求,在完成了单元课文的学习后,还设置了“综合学习”部分,提出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所取得的成绩,并选取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把节日的情景写清楚、具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教科书中,综合的学习活动将人文学科与语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结合单元教学的内容,归纳出了此次专题式学习的主要目的:以“以一句为中心”的方式,将所喜爱的节日和活动记录下来。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说、读、写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知识。
五、整合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大都是以章节为基础,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根据课本来进行,很少把语言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困难。同时,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形式多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而对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主动性的测试较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更不能满足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等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通过项目化学习法的实际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六、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依靠发现”的学习观念,因此,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法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和认知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学习对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设计有意义的、有趣的、有内涵的、有意义的问题,这就是“驱动问题”。在动机问题方面,这些问题都源自于学生所处的真实世界,并且有针对性和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脑力激荡。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安排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他们的学习任务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黄山奇石》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黄山的“奇石”何在?黄山旅游旺季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作为一个小学生,你能为黄山的环境治理做出什么贡献?再由学生组织学生编写《垃圾治理措施》,由老师评选出最佳作品,送到黄山旅游景区。在项目化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驱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语:总之,从项目化学习法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来看,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而言,项目化学习法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法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调节非常重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化学习法的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调整,保证项目化学习目标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杨萍.“真”综合,助力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基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0(4).
[3]潘锋雷,夏江萍.三线统整,读写融和:谈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