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摘要: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学校耽误了开课时间,在国家的领导和部署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对抗疫情。现阶段国家已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而我国的中小学生也正陆陆续续地实施了返校复学计划,在这种特别的假期中,学校不但要预防疫情,同时又要应对学习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重新定位,是目前学校和心理健康教师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返校复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
引言:由于疫情形势的改善,学生又重返了美好的校园,但这个暑假将近五个月,学生已经形成了生活作息不规律、膳食不规律、学习习惯较差等不良习惯,在复学前后,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对学校的期待和兴奋,学习上的焦虑,对疫情的担忧,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渡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压力
1.无法适应紧张快节奏的学校生活
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学生放假的时间变得更长了,在疫情的时候,学生们都在家里,以提高自己的防范力。很多学生都是晚睡晚起的,学校也会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在线教学,每次上课时间为20-30分钟,与线下相比,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缩短,随着学生的学习强度降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休闲和娱乐时间,而当学生回到学校和课堂的时候,他们又要面对压力,从而破坏了学生在假日里的悠闲生活。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必须进行自我调整,这是一个心理缓冲期,许多学生在开学初期对学校的生活不习惯,产生了心理问题。
2.紧张复杂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学生都只能在家里上课,一方面,在家里的学习更多的考验学生是对自制力的要求。自律性较好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可以科学地安排学习和休息。而一些贪玩、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佳的孩子,在父母没有指导下进行指导后,孩子们就会变得过度放松,这些缺乏自律的学生,在回到学校后,往往会和优秀的同学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他们的自卑感。当老师向这些同学提出问题时,他们会有一种畏缩和焦虑的感觉,而当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测验时,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畏惧。尤其是在毕业班,面对着毕业的压力,学生会产生紧张、头痛、痛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很可能会导致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3.不同学生对学校防疫工作的态度不同
目前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学校已经开始了返校和复课,许多学生都会放松对疫情防控的警惕。不少学生会以为开学即表明病毒已不存在了,也就不会再开展自我预防,从而没有注意学校提出的疫情预防,而对学校提供的某些防控方法形成抵触的心态,比如不自主佩带口罩、课间成群结对嬉闹、在上课或放学的途中和其他的学生结伴而行。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在疫情防治时期目睹身边的亲人生病死亡,因为体验了生离死别的痛楚,看到校园内同学和教师都戴着口罩,深受校园内防疫环境的干扰,看到隔离室也会产生恐惧心理,严重者还会产生失眠压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复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精心谋划上好开学生命教育第一课
经历了这场疫情,再一次走进教室的学生们,面对着这个美丽的春日,他们的心情都会变得很不平静。尽快使学生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中小学生复课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挖掘这次疫情的教育资源,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堂课,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理性对待病毒,做到不造谣、不散谣、不蛊惑人心:依法承担好病毒防控的职责与义务,做好"游必有方,行必遵章"。要引导学生自信心,真正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克服"怕传染"的心理,克服"怕掉隊"的心理,克服"怕束缚"的逆向心理,克服战胜疫情的严峻考验。
由于疫情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渠道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对疫情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考相关疫情的数据,让学生对疫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一系列的数据开始,重点关注那些被感染的白衣天使和被感染的生命,分析这场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困扰,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让学生学会理性对待、科学思考、辨别是非,从而了解到病毒对人类的伤害,以及健康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并不仅仅让学生们看清了人的生死,而更多的是懂得善待生命、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此次疫情中,人们看见了被病魔吞没的生命,也看见了生命脆弱的一面,要学会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命坚强的一面。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经由干隔离措施保护到位了,所幸我们这些人并未因此遭受伤害,还可以重返课堂上学。只有对疫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学生才能冷静下来,安心的学习。
2.家校合作,实现假期与返校的无缝连接
在假期较长的情况下,学生在返校和复课期间,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压力。学生在放假期间的工作安排和学习强度与在校期间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在返校和复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如果学生有抗拒、惊慌、焦虑、紧张、紧张等情绪,或者是由于学习的节奏太快导致的失眠、食欲下降等,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要用语言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走出低落。
家庭环境、学校氛围、集体生活、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家庭学习中,学生却没有机会体会到,因此,父母要培养学生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加强学生和学校的联系,使学生在返校后迅速融入集体生活。在学校开学的前两周,老师要引导学生家长调节学校的作息时间,让学生学会协调自身的生活作息,并合理地延长学习时间,让学生复习好以往的功课,从而完成学校超长假日和学生回校复学期间的无缝衔接。
3.开设个性化课程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老师采用问卷调查、作业检查、评测、面试、大数据分析等各种方法检查学生线上教育教学的效果,从全方位,客观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状况,指导教师方法科学,精准掌握学生学情,耐心释疑排忧解惑,积极推行人性化教育、精准性指导,积极制定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举措,指导学生认真寻找知识遗忘点、能力不足点等,积极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养成良性教学惯例,并尽力营造轻松平等的线下教育氛围,协助学生有效地调节学习状态,尽快渡过疫情后的适应期。
结语:在学生返校复学时期,由于学生群体不安、担忧、烦恼等心态的形成都属一般反应,因此面对学生对返校时期产生的不稳定情绪,要求学校有关人员和部门适时给予学生与其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帮助和心灵引导,以协助其早日脱离不良心理的影响,从而避免产生较为重大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燕.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举措[J].名师在线,2021,(12):50-51.
[2]张小梨.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4):167-168.
[3]段润芳,梁艳梅,黄增辽.关于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7):58-60.
[4]杨树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