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吉倩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为例
耿吉倩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
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开始编排了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将课内学习逐步引向生活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学生学习的场域拓宽。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在较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初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及合作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的全套教材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将“中华传统节日”作为学习主题,依托课文内容,有梯度、有层次穿插在单元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需整体把握教材,找准教学起点。
综合性学习;部编版教材;中华传统节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内容。中年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指向关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学以致用。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及研究都略显不足,因此笔者在经过不断研究、解读教材,并结合本校“全息阅读”理念,探究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综合性学习中唤起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基本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小组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排的综合性学习为“中华传统节日”,其单元导语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明确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对应的语文要素为“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依托课文,使用“课后习题”“活动提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活动的内容及要求,给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路径即询问长辈或尝试自己查阅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使用绘图、摘抄或简单列个表格作为整理方式,同时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中提出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活动成果,如小报、绘画、表演等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这也给了师生学习的抓手,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将目标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任务,最后再成果汇报和展示。本单元的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导向了本单元的学习形式,尤其是展开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编排让首次接触“综合性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找到抓手、方法指导、成果展示路径。基于以上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秉承两个基本的理念。首先,在教学中应设置相应的学习活动主题,主题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应具有学科融合的理念,不拘泥于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也应有所统整,在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形成成果。其次,教师设置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之间要层层递进、加强连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整合任务,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真正有所得,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年段教学建议和教材编排特点,笔者分别从文化知识、情感态度、思维意识、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确定了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
1.文化知识:掌握基本小组合作技巧,用不同形式、分门别类收集中华传统节日资料,掌握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
2.情感态度:体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活动和对比中产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认同感,主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思维意识: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基础上,对典型的中西方传统节日进行简单比较,畅想中华传统节日的未来。
4.实践能力:能初步形成多种方式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根据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单元整合嵌入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推进两种方式,便于整个单元的有计划、有抓手地推进。
整合嵌入式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在“大单元”理念下将综合性学习进行分解和整合,在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有计划性穿插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单元学习全过程。这也是教材在编排中给予的学习方式的提示。
本单元所选的一组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编排中用“课后习题”“活动提示”分别指向了综合性学习的启动、任务,并在“综合性学习”板块提示学习总结。针对这点,在教学中侧重点应和普通课文教学中有所不同,将课文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服务。根据嵌入式学习互动四个阶段,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也围绕综合性学习活动展开。就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可以进行如下嵌入式学习:
1.学习启动:第三单元首篇——《古诗三首》,基础目标为“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根据课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初步了解收集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了解收集资料的不同方式。激发探究传统节日习俗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体会到不同收集资料的方法的不同优势。
2.学习任务1:第三单元中篇《纸的发明》,在“活动提示”下进一步在小组内学会基本筛选关键信息,主要是从传统节日的文化角度,以诗歌为抓手,为成果汇报打下基础。
3.学习任务2:第三单元末篇《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落实单元目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对形成最终研究报告打下基础。
4.不同场域展示各个小组合作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完成习作。
项目式学习则是在充分解读单元背景下,按照各个不同的主题进行分工,设定明确的任务,推动各个小组以任务为内驱按照计划和主题进行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可视化、可评价的学习成果。项目式学习对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不同的实践主题分化为不同的项目学习,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成果,该部分内容将在后文也进行详述。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素材虽然散落在各篇课文中,看似分散,但各部分任务呈螺旋式、板块式推进,因而不能拘泥于一个活动、一个板块的设计与教学,而是在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内容,将学习活动序列化,分主题将学习活动分解为若干个实践活动、以任务为驱动,成果为导向,并对初次接触综合性学习的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将语文要素逐步落地。
首先是课内课堂的建构,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方法指导为主。鉴于本校“全息阅读”中针对传统节日阅读的扎实推进,三年级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基本习俗已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并将内容进一步形成可视、可评价的成果,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笔者基于学情,从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入手,学会基本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制定了不同的分目标实施。
课堂建构(激趣、方法指导) 传统节日习俗多(1课时)传统节日文化多(1课时)传统节日研究报告(2课时) 教学目标:1.收集传统节日的习俗收集资料,了解收集资料的不同方式。激发探究传统节日习俗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体会到不同收集资料的方法的不同优势。教学内容:教材第九课后“活动提示”。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中的中华传统节日,能够按照时间或体裁梳理古诗词中传统节日习俗的演变。2.展示收集到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能用配乐朗诵等方式展示出来。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第九课进行拓展。教学目标:1.基于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基本了解,自主分组,能够确定传统节日学习的不同方向。2.通过解读传统节日起源的范例,学生能够围绕不同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对资料进行梳理,为传统节日的传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第十课后“活动提示”。1.如何完成资料收集,各小组列好落实的方式(访谈录、网络、文献等)。2.引导学生确立合适学习方向,选择恰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并找出合适的展示活动的成果。拓展:《半小时漫画之传统节日》。
其次,主题活动设置,主要指向实践活动,既考虑趣味性又需要将教学目标落地为抓手,将课堂上习得的收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运用并能形成展示的成果。鉴于笔者任职的小学,三年级班级达二十多个,因而在实施过程中,笔者提供了七种不同的主题,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提供给不同班级进行选择,让学生有机会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活动探究,并以成果为导向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其三,成果展示方式,意在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场域,以期将成果有更好的展示。因为在设计中根据七个主题划分了五大场域,可以使得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成果得到更有效的展示。
七大主题(实践探究) 传统节日之源起诗词中的传统节日画中的传统节日吃中的传统节日玩中的传统节日非遗中的传统节日中外传统节日对比 内容: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2.中华传统节日的经历的改变。成果:1.中华传统节日常识小卡片。2.你不知道的中华传统节日(知识问答题库)。3.中华传统节日变迁谱系图(思维导图)。内容:1.梳理1-3年级已经学习和背诵过的中华传统节日相关诗歌。2.收集其他反应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诗词。成果:1.诗词书法作品。2.以多种方式朗诵诗歌(配乐、吟诵等)。内容:1.收集古今中华传统节日相关名画。2.了解名画中反应的当时中华传统节日的民俗。成果:1.完成名画中传统节日民俗的tips。2.尝试漫画版名画放大名画中的民俗。内容:1.收集中华传统节日对应的传统食物的资料。2.了解传统食物的制作方法。成果:1.制作手绘传统节日的食物菜单。2.制作传统食品。内容:1.收集中华传统节日中常见的游戏或娱乐方式。成果:1.制作中华传统节日游戏说明书或娱乐手册。2.尝试玩一玩中华传统节日的游戏。内容:1.收集中华传统节日中的非遗物产。2.收集常州保留的中华传统节日的非遗物产。成果:1.制作常州传统节日非遗文化小备忘录。2.尝试制作本小组有兴趣的非遗物产。内容:1.收集国外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的节日(如韩国端午祭、美国感恩节)2.对比传统节日的民俗。成果:1.将收集资料的一同形成对比图表。2.尝试讲解图表。
五大活动场域(成果展示) 节日的前世今生(主题1、7)诗情画意展节日(主题2、3)节日游戏专场(主题5)传统节日文创(主题6)节日美食回廊(主题4)备注说明:场域设计包含:教室类、舞台类、会场类、课外活动类。 互动形式展开展览、舞台表演游戏活动文创活动义卖及现场制作尝试品尝及尝试制作习作可在各班进行,并装订成各班《我们的传统佳节回忆录》。
综合性学习单元目标在确定时分了不同的维度,目标设置上呈螺旋式,成果展示中拓宽了学生汇报的场域。就评价方式而言,更应对标过程性评价和小组合作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既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的过程性评价,也需要就小组合作的表现进行评价。作为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评价,评价当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大单元”理念,打破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将语文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的整个三年级以端午节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作为实践对象,实践笔者上文中的设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主题进行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从立足课本的习作到场域拓展的展示都无疑是一次较成功的尝试,无论是收集资料所得的人物介绍卡、故事、诗歌展示,还是传统食物粽子、咸鸭蛋的制作,传统工艺五彩绳、鸭蛋兜的编织,创意性龙舟、粽子的设计等等,都体现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各方面素养的提升。综合性学习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而在这样的设计下,笔者尝试了让学生大胆实践,除了对成果的呈现要求,更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能力的生长。
本次“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仅是笔者一次尝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必定将针对综合性学习进行更全面、有效的落实。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了问题,如部分后进生在收集资料的方式、小组合作的能力上不足,如何分层引导不同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都有所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更新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转换课堂的观念,将场域的拓宽,给学生更宽广的平台,提供多样的主题选择、多种实践方式和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使得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服务,真正提升综合性学习的质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G623.2
A
1002-7661(2022)16-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