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兵
张森教授撰写的著作《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因观察》(以下简称《基因》)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河北教育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是研究创业型大学发展的专著。此课题的研究及专著的出版对我国高校的办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在我国高校日趋雷同、忽视特色,“追级”“逐高”的今天,就更显示出其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创业型大学,是学界对20世纪出现的一种特定大学发展现象或发展模式的统称,其显著特征在于依托大学的学术优势,吸收现代企业运营模式,通过特定教育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并有效地将大学与企业和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推动全社会共同发展经济、共享知识成果良性格局的形成。美国是创业型大学的发源地,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学府引领了全球创业型大学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基因》即是国内近期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一部。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综合运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科学界定“创业型大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美国创业型大学的旗舰——麻省理工学院为对象,分阶段梳理了麻省理工学院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历史脉络,总结了该校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了美国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就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而言,该书对丰富美国高等教育史特别是创业型大学发展史的研究是有其显著的学术价值的。
《基因》一书首先提出了“有创无类”的观点,认为任何层级的高等院校都可以成为创业型大学;技术创新需要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高精尖式的创新,但这类大学同样需要解决普遍意义、普通民众的大众创新,而这类创新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该研究还具备以下特点:
1.理论价值的体现。系统介绍了创业型大学的特征、起源和发展。 对创业型大学系统相关概念提供了明确的定义, 如创业型大学、创业教育、创业型人才, 这些概念为后续理论探索和办学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书除采用常见的历史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分析法之外, 张森教授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基因观察”法,系统收集有价值的史料,剖析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后续深入研究作了有益的铺垫。
3.例证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基因》以国际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等美国高校为范例,具体阐释了创业型大学的内涵,详实清晰。
4.研究成果有应用价值。大学的社会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如何确立自己的建设方向和路径?如何将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及人生设计高度契合,如何不只是通过课本和课堂来教授学生创业?《基因》用史料与事实给予了详细的诠释。
5.本书提出了一个学界关注且易引发共鸣的观点:我国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常见路径是“产、学、研”结合;本书明确指出,这个口号只包括高校和企业两个实体,把政府排除在外,这与创业型大学办学的“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模式相悖。张森教授认为政府是建设创业型大学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三螺旋”更可以成为中国发展创新教育和技术孵化的一个特色,也是我们努力建设创业型大学强劲的后发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