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曦,张克克
(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2.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3)
“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是关键。”(1)何毅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7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干部培训中增进党性教育的感知与强化,强调用干部培训助推党政干部党性修养的巩固与提升。《党章党规学习辅导(2018年最新版)》对干部培训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2)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章党规学习辅导(2018年最新版)》,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48页。,并将党性修养列为干部培训的考核内容之一,指出“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3)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章党规学习辅导(2018年最新版)》,第253页。。2019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课定位”。(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人民日报》2019年9月25日。当前,要巩固、提升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必须使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先受教育,通过干部培训使其能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干部培训中增进党性教育的感知与强化、让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能够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因此,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加强党性修养的具体实践,迫切需要寻找完善干部培训制度新的切入点。
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即党政干部在初心使命驱动下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党性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公共服务动机作为一种人类需求,是人们渴望消除或满足的一种“心理匮乏或需求”(6)杨晓曦:《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验证》,《东岳论丛》2018年第7期。,旨在强调个体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动机。公共服务动机理论认为,“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是公共服务动机的天然要素。(7)Kim S, Vandenabeele W, Wright B E.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cross population: Developing a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 and addressing issues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23, no.1,2013.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中的天然要素同指向一个逻辑起点——为人民服务,党政干部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是其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党性的应有之义。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是一种自觉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利他动机。这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动机倾向能够反映党性教育水平,从而反馈干部培训制度的现状,同时通过干部培训提升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增强党政干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党性意识,使广大干部能够更加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公共服务动机理论是分析、优化干部培训制度,从而强化党性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美国学者詹姆斯·L·佩里(James Lois. Perry)和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把公共服务动机定义为“个人主要或完全基于公共制度与组织的动机所驱使的倾向”(8)具体分析参见杨晓曦:《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党政干部纪律约束制度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他们认为公共服务不是市场导向,而是强调公共利益、社会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这将吸引更多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较高的人加入。鉴于公共服务动机的诸多有益价值,有学者指出应努力让更多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较高的个体加盟到公共服务动机中,并将公共服务动机作为一种强烈的职业意识来培养。(9)Holzer M. “Communicating commit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 call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 Management, vol 4, no.2,1999.干部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0)《创新干部教育模式的三大做法》,《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24期。完善干部培训制度,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能够不断提升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使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源起和发展于美国学者佩里的研究。佩里和怀斯在1990年发表的论文《公共服务的动机基础》中指出,公共服务动机需要作为一种意识来培养,这体现了公共服务动机与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之间互为主客观内容、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佩里、确定了公共服务动机的四个维度: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吸引力、对公共利益的承诺、公民同情心和自我牺牲(11)具体分析参见杨晓曦:《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验证》,《东岳论丛》2018年第7期。。(12)佩里还指出,实际上自我牺牲也可以被合并,但是由于文献中自我牺牲常被视为一个维度,因此予以保留。在认识公共服务动机的基础上,国内学者通过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实践的调研、测量、归纳以及通过对四维度本土化特征的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具有指向“为人民服务”的利他性、追求公共利益的特点,最终证明公共服务动机指向党政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个体性特征。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是兼具“心系苍生的为民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的政治信仰,是“大我、有我、舍我”统一于为人民服务全过程的价值观,是激发党政干部奋发有为、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一国的资本存量越大,人力资源质量越高,其国内的人均产出或劳动生产率就越高”(13)罗哲:《地方政府干部培训的有效性分析——以四川省干部培训“社会化选学”为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这个理念也符合党政干部的培训与优化。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来积累,因此,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来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持续保证党和政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7页。党中央历来重视干部培训,并通过专项文件和法律规定对干部培训制度进行了明确界定。
一是专项文件从不同面向对干部培训制度做了详细规定。如200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8年国务院印发的《公务员培训规定》、201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专项文件,均对干部培训制度中的培训对象、培训分类、培训方式、培训机构、考核与评估、监督与纪律等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干部培训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做了强制性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8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第10章第66条也明确指出了干部培训的必要性:“机关根据公务员工作职责的要求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对公务员进行分类分级培训。国家建立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机构。机关根据需要也可以委托其他培训机构承担公务员培训任务。”(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日报》2019年4月2日。第67条对培训类别也进行了界定:“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应当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任职培训;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应当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对全体公务员应当进行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更新知识的在职培训,其中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日报》2019年4月2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9年印发)第2章第8条第5款明确规定干部“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培训时间应当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1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19年3月18日。,并以此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资格。
结合上述内容发现,干部培训制度是指有关干部培训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19)卢菊芬:《公务员的学习需求与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山市为例》,《今传媒》2010年第12期。开展的干部培训工作。干部培训主要分为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新录(聘)用人员的初任培训和其他培训。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体系涵括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等四个方面,其中党性教育指涉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20)《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干部培训中的党性教育是促进党政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己,始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而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过程。干部培训中党性教育的质量提升,以《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规定的培训内容体系中的党性教育为基本内容,旨在通过优化分类分级培训体系(调训)、健全培训制度体系(培训机构保障、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前后控制)两个方面来优化党性教育的培训效果。
佩里和沃特·范德纳比勒(Wouter Vandenabeele)指出,公共服务动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他们的组织、工作或从事活动的看法及与公共服务动机相关价值观的相关程度。(21)Perry J L, Vandenabeele W.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75, no.5, 2008.以两阶段调研共计2276份党政干部有效问卷的数据为蓝本(22)本研究于2015年对我国中部省份党政干部展开第一阶段调研,样本量为1680份;于2020年对我国南部、北部、东部省份党政干部展开第二阶段调研,样本量为596份。,通过SPSS软件将干部培训制度调研与公共服务动机及其四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干部培训制度与公共服务动机的相关系数为0.112,表示在99%的置信水平上,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干部培训制度与“对公共利益和公民责任的承诺”“自我牺牲”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57、0.11、0.09、0.089(见表1)。数据反映出干部培训制度与公共服务动机及其子维度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表1 干部培训制度与公共服务动机相关关系分析表
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直接影响着其为人民服务的党性意识。干部教育培训能够矫正党政干部对“个体—组织匹配度或需求—供给匹配度”的认知,实现其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性质的良好匹配,从而提升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以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视角,思考干部培训制度新的路径和方法,有利于党政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深入推进党性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
干部教育培训是增强党政干部党性修养的外部条件,公共服务动机是强化党政干部党性修养的内部因素,外部条件通过激活内部因素来起作用。“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动机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以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视角,分析现有干部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把强化党性教育、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动机贯穿于完善干部培训制度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前提条件。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获取方式日益多样,党政干部思维诉求日趋多元,而培训机构的老化和培训教师的高龄化不能够满足学员对于时代特点的准确把握,因而影响培训内容的进一步更新与吸收。在两阶段调研的个案访谈中,发现干部培训制度中培训方式多为“课堂讲授”和“讲座”的方式,培训方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党政干部的差异化需求。以干部培训制度为自变量,以干部公共服务动机为因变量,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的回归系数为0.000(见表2),表示二者具有十分显著的回归关系,充分表明干部培训制度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因果关系。由表2可以得出,有53%的干部认为干部培训制度需要迫切改变的现状反映出当下干部培训制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二者的因果关系传导到干部公共服务动机上,导致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的水平逐渐降低。
表2 干部培训制度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归因关系分析表
当前,干部培训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最需要学的干部不多”和“干部最需要学的不多”两个方面。一方面,“最需要学的干部不多”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晋升考核的参考功能,使得公共服务动机水平低、能力不足、需要培训的人进不来,公共服务动机水平高、能力很强的人反复来。这种现象被网友戏称为“磨刀的不砍柴,砍柴的不磨刀”。另一方面,“干部最需要学的不多”主要表现在过分拘泥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考核—结业”的流水线模式,每次参加培训只是主题不一样、方式不一样,但是教学内容仍是一成不变,忽略了党政干部的即时需求,导致干部参加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这就造成党政干部因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足而低效吸收培训内容,给干部培训的监督、考核、评估、激励及约束造成了很大压力。在第二阶段调研中,将PSM35(24)PSM35为:“职责、荣誉、国家”这些词会使我产生激情。与培训机制继续进行线性回归,验证了培训内容如何与党政干部产生共鸣,继而影响培训效果(见表3)。
表3 干部培训内容与公共服务动机回归分析
表4 “职责、荣誉、国家”与培训效果回归分析模型
通过SPSS25.0共线性分析发现,德宾-沃森数值在2附近,并且R方显示拟合度为18.5%,证明模型比较理想,线性回归模型成立;接着进行分析发现:VIF<10,证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混杂干扰。基于以上所有分析,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培训效果=1.55+0.529*PSM35。“职责、荣誉、国家”这样的词汇,能够显著影响培训效果,p<0.05(见表4)。因此,在干部培训中,加入这方面的感性因素,能够提升培训效果。
当前,培训机构臃肿繁杂,培训内容缺乏特色,各行业部门的干部培训尚未形成联动机制。一方面,访谈中发现,学员普遍反映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低水平重复设置,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另一方面,基于对中部、东部党校教师的访谈得出年轻教师很少上课堂,学员也总是接受老面孔、知名专家的熏陶,而不是知识培训;一些党性教育基地占地广阔、硬件气派,但是培训内容重复单一、讲解照本宣科,有的培训甚至沦为单纯的参观考察。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特别是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培训机构的建设要做到少而精、突出特色,稳妥推进行业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化整合。
从实际工作看,当前干部培训制度对干部个体的“个体—组织匹配度”认知程度和培训需求关注不够,缺乏与被训干部就培训需求、培训时间的沟通、调查和分析,对干部个体的差异化学习需求缺乏全面把握,还不能完全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政干部对于培训的专门需求。
如图1所示,受访的党政干部最希望迫切改进的制度中选择干部培训制度的人数为736人,选择该选项的数量与全部选项数量的比例为9.5%。
图1 认为需要迫切改进制度的频数和频率图
图2 近两年干部参加培训次数频率表
具体来讲,党政干部希望改变传统的干部培训方式和环境。在访谈中,通过中部某市组织部干教处、组织处的干部了解到,干部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党政干部大都希望通过培训来进一步巩固、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同时,他们对干部培训制度的优化也充满了期待,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受访干部希望学到可以指导自身工作的理论;二是受访干部希望得到案例教学、经验推广等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实践性指导;三是受访干部希望增加培训的次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规定:“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这突出了干部培训的权利性和义务性。第一阶段调研显示,在回答“在过去两年里,您参加了几次单位组织的培训”时,受访者选择“从未参加”“1-2次”“3-4次”“5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9.6%、48.3%、13.4%、8.7%。(见图2)某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的访谈中,当问及“对改进培训班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具体意见”时,党政干部大都反映培训时间短,不解渴。
如图2所示,29.6%的干部在近两年从未参加过培训,而每年培训数量在2次及以下的比例占到了77.9%,反映出干部参加培训的次数达不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相关要求。在第一阶段的调研访谈中,中部某市一名干部透露“我们都知道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任务清单中,培训工作都是往后排,忙起来时候就将培训忽略了”。干部培训“软任务”的特点和培训次数不足等对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验证培训次数和培训内容对干部服务动机的影响,在2020年第二阶段调研中更换了问题,设置了Q23中两道问题,分别是“对于下面的陈述,您的态度是:我参加的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共同信念,效果非常好”、“对于下面的陈述,您的态度是:培训次数越多越好,我非常愿意参加培训”(见表5),从而进一步清晰地反馈干部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表5 干部培训机制现状统计表
在第一个问题中,其中非常同意的人数占到34.4%,反映出党政干部对于培训的热情很高。但是在第二个问题中的验证性提问发现,选择中立的人数最多,占到了31.7%,证明现有的培训机会很难得,但是,培训效果并不一定达到前表所提出的理想效果。
第一阶段调查数据显示,有521名被调查干部认为“培训制度强化了自身的公共服务动机”(见表6)。然而,调训机制缺乏针对性一度拉大了党政干部对培训制度的欢迎度与调训机制不合理之间的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政干部的受训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党政干部党性修养的巩固和提升。
表6 干部管理制度与PSM影响表
上述问题不仅涉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而且涉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制度机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整体上来考虑,引入新的改革视角,增强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从而切实培养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廉洁自律、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动机是党政干部服务群众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从而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完善干部培训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借助公共服务动机理论规制干部培训制度,需要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用制定公共政策的吸引力、自我牺牲、对公共利益的承诺、同情心等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四个维度进行拆分重组,得出更为细致的需求匹配度的检测问卷,用以优化干部培训制度。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运用能够拆分、细化干部培训的效果检测,具体来讲,培训前要利用同情心维度检测党政干部的实际需求;培训中要利用制定公共政策的吸引力、对公共利益和公民责任的承诺这两个维度来助推党政干部培训的效果提升,培训后要利用提升自我牺牲的维度来检测培训的方法、类别是否有效。这三者的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产生‘新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单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页。,它能够持续优化干部培训制度,促进党性教育的感知与强化。
干部教育培训是外部条件,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教育是将理论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知识培训串联起来的总开关,公共服务动机是内部因素,外部条件通过激活内部因素来起作用,将党性教育引领化为更为可视化的预测、检测手段,并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始终,促进干部培训制度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调训、需求调研制度,将公共服务动机中的同情心转化为同理心,提升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契合度的稳定性
需求指的是组织的需求、岗位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只有与个人的需求高度契合,才能实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的培训效果。因此,需求结合度的监测调研要贯穿干部培训的始终。
首先,完善需求调研制度,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同时将同情心转化为同理心,营造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
“为谁培训、培训为谁”是完善、发展干部培训制度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为谁培训”强调要通过干部培训使党政干部明白自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培训为谁”强调是要通过干部培训使党政干部牢记自己要到人民群众中去。二者的落脚点都是旨在提升党政干部党性和人民性的政治立场。按照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同情心维度是关于与自己不相识的人、社会弱势群体等遇到危险时自身的感知能力,这个维度是横向的。这种感知能力即“移情”,巴特森(Batson)对于移情的定义是“与另外一个人拥有同样的感情”,并且对其做了三种分类:“客观定位”“敌意定位”以及“移情定位”。在党性教育的培训中,需要以“移情定位”为基础建立涵括横向与纵向的高度同理心。如某市轮训班奔赴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和红旗渠干部学院,实地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这种基于“移情定位”的同理心培训模式,能够进一步强化党政干部的宗旨观念,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牢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能够使党政干部在与历史人物的共鸣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形塑与党同心同德的同理心,从而强化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党政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定力。
其次,完善调训制度,优化分级分类培训,激励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在按照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开展调训的同时,要加强统筹,防止多头调训、重复调训、长期不训的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围绕各地的年度中心工作来确定培训内容;要结合参训干部日常工作,围绕参训干部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二是要优化分级分类培训,针对不同层面的干部,进行精准的调训。上文调研情况显示广大干部普遍反映干部培训提升了自己的公共服务动机,质言之,广大干部均有普遍的培训需求,只有把专业化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理论培训、党性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问卷的监测,并且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和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每一次的培训内容,及时监测需求匹配度,才能不断实现精准调训。三是要探索错峰调训和分段式培训的新路径,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将“个体—组织匹配度”和“需求—供给匹配度”作为调节变量来探索错峰培训的新路径。根据学员需求引入错峰式培训模式,矫正认知,提升广大干部对培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对于迫切需求培训、又因本职工作脱不开身的干部的个性需求,需要将“个体—组织匹配度”或“需求—供给匹配度”认知最大化,开展错峰培训,充分激发党政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进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在分段式培训中,增加“分类—混合培育模式”调训标准体系,打破按照职务级别划分培训人员、培训课程的基本培训模式;致力于促成末位淘汰的竞争培训,通过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学业优秀的参训干部来不断提高干部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干部动力活力;通过登记备案、出勤记录、课程考核、追踪反馈等数据化手段优化、完善分段式培训。
(二)创新培训方式,调整培训机构资源配置,创新理论及专业化专题培训,增强党性教育的主体责任感
首先,夯实理论培训。通过调研发现,学员们普遍反映希望在培训过程中学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指导性方案,但指导性的方法不是现学现卖的“粗放式”速成方案,而是要通过“学思悟行”,在体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逐渐获得的。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学懂弄通原著才能在知行合一中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性方法。党政干部要摒弃“坐等要靠式”的被动学习方法,要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这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基本方法。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要把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作为确保增强培训实效的前提环节来抓,紧紧围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来确定培训重点,建立与培训对象相适应的培训内容,促进“教”与“需”的结合。
其次,专题培训的课程配置和教材内容需要调训机构、委办局、培训机构相互沟通,制定出务实可行、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方案,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保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少印发纸质资料,多建立网上学习平台,统筹互联网融合发展。根据中央2022年前实现各级干部网络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的指示要求,专题培训课程尤其要具备不断更新的数据库系统(师资库与学员电子档案)。培训机构的资源配置也应更加契合课程设计,鼓励师资进行专职调研、下基层调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搬上讲台,也应鼓励领导干部、学员上讲台,促进学员与教师之间开展基于专业理论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情景反思式的互动学习。
最后,创新培训方式与学风优化建设。在吸收世界先进理论、汲取各地宝贵经验的过程中,持续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及行动学习、论坛教学、翻转课堂等培训方式,促进专题教学与理论学习的优化设置;在多样的学习方法中,不仅要促进理论知识的充分吸收,还要注重提升广大干部对于公共利益、公民责任承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促使其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形成一种内在动机;在干部考核评价过程中,使用公共服务动机中自我牺牲的维度来测量党性教育的感知与强化程度;摒弃填鸭式的接受性训练,把系统思维方法融化在主题之中、潜隐在问题反思与解决之下,切实把握干部的心性特点,通过“濡化”教育和“隐蔽性”传导来培养干部自主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破除干部的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其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
(三)用公共服务动机激活党政干部的自主动机导向,强化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自主动机导向是个体压力的产生及如何应对的重要预测器(27)Weinstein N, Ryan R M.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stress incursion and responses,” Stress and Health, vol 27, no.1, 2011.,它影响着个体的压力处理能力。公共服务动机是一种响应植根于公共机构或组织的动机的个人倾向(28)Perry J L, Wise R.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50, no.3,1990.,也是导致个体行动过程中将“为公共事务做贡献作为满足自己需求的”(29)Wise R. “Bureaucratic posture: On the need for a composite theory of bureaucratic behavi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64, no.6, 2004.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公共服务动机是自主导向的一种亲社会行为的具体形式。当面对压力源时,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动机的党政干部因其具有自主动机导向,可以将压力源视为一个服务人与社会的绝好机会。他们会选择更合适的方式积极应对工作,从而有更好的能力来处理与压力有关的情绪,并关注内在奉献精神的丰富。此时,压力源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就相应减弱,即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能够缓解压力源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能够强化党政干部“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从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审视干部培训制度的路径规训中发现,需要将党性教育的感知和强化贯穿于干部培训教育的始终,用公共服务动机激活党政干部的自主动机导向,强化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在广大干部以自觉为人民服务的公心带动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激活干部培训制度的内生动力。
首先,公共服务动机可以削弱工作压力源对党政干部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动机的党政干部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日益增加的压力源(30)宋锟泰、张正堂、赵李晶等:《工作中的时间压力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个体特质调节焦点与服务型领导的三重交互作用》,《华东经济管理》2019年第1期。对他们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动机的党政干部更有可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动机导向。通过党性教育来提升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可以有效促使党政干部的价值观与具体的干部培训实现良好匹配,进而在干部培训中提升其干事创业担当的能力。公共服务动机水平高的党政干部会对工作更加满意,能够更加致力于有成效地工作。因此,不仅要用公共服务动机四维度与干部培训外部因素契合度来检测干部培训制度的效果,还要开展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测试,区分高水平与低水平公共服务动机者,进行不同类别的培训,使干部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公共服务动机是“超越自身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关注更大的政治实体的利益的、激励个体适时采取相应行动的信念、价值观、态度”(31)Vandenabeele W. “Toward a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vol.4, no.9, 2007.。与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较高的党政干部可能会感受到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用合理的教学计划来缓解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较高的党政干部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源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的同时,应注重用干部教育培训促进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水平值的提高,从而激活党政干部的自主动机导向,有效减轻工作压力源对党政干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推动党政干部强化自我奉献的精神。
其次,运用工作满意度与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来检测党性教育培训的感知与强化水平。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党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价值观或提供满足个人价值实现的机会。(32)Christensen R K, Wright B E. “The effect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on job choice decisions: Disentangl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person-job fit,”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21, no.4, 2011.具有高水平公共服务动机的党政干部是由于其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与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匹配。这种良好匹配的实现离不开干部培训识人辨认用人,准确发挥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效应。因此,要发挥“主动性视角”的优势,更加积极地预测和引领变革,以适应动态的工作环境,将培训重点放在培育党政干部和工作、组织之间的更好的匹配度上;同时,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检视党政干部的工作安排,根据检视结果始终把党政干部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中。这样能够使党政干部“对个体—组织匹配度”或“需求—供给匹配度”的认知最大化,从而激发为人民服务的激情,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干部培训对党政干部的需求、个性满足程度越高,党政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间越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可以提升党政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而公共服务动机水平的提升会使党政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更加巩固,能够更加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干部培训制度是提升党政干部党性的制度保障。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具体实践,聚焦党政干部的党性教育,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党性教育引领干部培训制度,就是要用公共服务动机理论把党性教育的内部特点外显化、数据化,做到培训定位准、培训效果好,提升干部培训中理论培训、专业能力培训、知识培训内容体系的质量与效果,切实促进党政干部对党性教育的感知与强化,进而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具有高水平公共服务动机的党政干部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