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贞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为较为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属于重症医学科范畴相对常见疾病,此类患者预后多较为严重,治疗过程中应严格且精准地进行液体管理[1]。其中脉搏指示连续心搏出量检测(PiCCO)指导下进行的液体管理不但可精确地评估患者血容量情况,杜绝液体输注过量[2],缩短呼吸机支持治疗时间[3],还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一定价值[4]。以往研究[5]已经证实,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PiCCO技术指导下的液体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然而目前临床上极少有关于PiCCO技术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报道,故本资料主要探讨PiCCO技术对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5~55(49.5±13.8)岁;重症肺炎病程1~6(2.1±1.2)天,心力衰竭病程:12~72(45.4±15.8)h。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5~55(49.6±13.9)岁;重症肺炎病程1~6(2.0±1.2)天,心力衰竭病程:12~72(45.5±15.9)h。纳入标准:诊断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明确,精神状况正常,既往体健;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拟定穿刺血管畸形和(或)存在动脉置管禁忌、严重全身感染、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精神疾病、预计生存时间在24 h以内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行PiCCO管理,先于股动脉留置PiCCO导管,采用经肺热稀释法获取心脏指数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获取中心静脉压数据。针对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每间隔2 h测定1次;对照组则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结合桡动脉有创动脉压测定,根据外周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变化制定补液方案,中心静脉压正常而血压低,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中心静脉压低而血压正常提示容量不足,当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均低则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房钠尿肽(pro-BNP)水平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比较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统计2组患者临床预后。
1.4 评定标准 心房钠尿肽(pro-BNP)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正常值为小于300 pg/mL;并发症包括:脓毒血症、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下腔静脉直径随呼吸的变异度,评估机体容量负荷状态及液体的反应性。并发症主要包括: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脓毒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水平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pro-BNP水平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水平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28天病死率比较
2.3 2组患者临床预后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预后比较天)
重症肺炎属于严重机体感染范畴,为目前感染相关疾病中导致患者病死率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甚至超过30%,一旦合并心力衰竭,则其临床病死率更高,甚至接近70%[6]。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上则应严格合理地进行液体管理,从而确保液体负平衡,控制心脏负荷。以往研究[7]提示,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积极有效的液体管理,不仅能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提高抗感染效果,改善心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8]。相对于传统液体管理,PiCCO技术则能更精确对指导患者液体管理。
本资料比较2组治疗前后BNP水平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液体管理,可有效的改善机体心衰情况,提高机体容量负荷代偿能力。另外比较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证明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液体管理,对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价值。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液体管理,对提高治疗后患者心肺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PiCCO 监测技术可直观地反映心肌收缩能力,有效的避免了心脏前负荷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通过其进行液体容量治疗管理,更精确的评估机体容量状态,从而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补液、脱水、利尿、强心及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等[9-12],并可有效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时纠正容量超负荷,在减轻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损伤,促进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恢复均有重要价值[13-14]。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iCCO技术能更精确的指导临床液体管理,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