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子宫内膜癌(EC)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宫腔积液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获得较高临床效果。EC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偶尔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但由于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了解欠缺,重视度较低,延误了最佳就诊时间,多在出现明显阴道不规则阴道出血、腹胀等不适症状,方才入院检查[2]。研究显示,当癌症进展至Ⅲ期以后,病灶多存在扩散及转移,术后复发风险大,综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3]。调强放疗是临床新型EC辅助治疗方式,对多数肿瘤均有较高的临床效果[4]。但关于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6~64(48.64±3.31)岁;癌症类型:子宫内膜腺癌27例,鳞癌11例,透明细胞癌7例。观察组患者37~65(48.31±3.25)岁;癌症类型:子宫内膜腺癌28例,鳞癌12例,透明细胞癌5例。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5]中判定标准,确诊为Ⅲ期子宫内膜癌;(2)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充分了解,自愿参与,并在协议书上签字;(3)近一个月内无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4)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证者;(5)无手术禁忌证者;(6)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70分。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4)有放、化疗禁忌证者;(5)合并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6)家属不支持参与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大小,进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TC方案(紫杉醇+卡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腔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入组第1天即给予135 mg/m2紫杉醇(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10980069)加入5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第1~3天给予300~400 mg/m2卡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81)溶于250~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维持化疗3个疗程。观察组:TC方案化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一致,在化疗2个疗程后增加盆腔调强放疗,放射范围定位在第3腰椎椎体上缘水平至坐骨结节下缘5 cm,采用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层距5 mm,严格按照CT检查操作规范,进行靶区勾画,使用调强计划系统设计,使用5~7野进行调强放疗,剂量为1.80~2.00 Gy,4~5次/周,同时对盆腔外进行延伸野照射,剂量为40~45 Gy,放疗共进行24~28次,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变化,若患者出现严重放射免疫排斥,及时终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严重程度,给予针对性紧急救治。
1.3 观察资料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6]: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量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①完全缓解(CR):经CT检测,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或任何病理性淋巴结(无论是否为目标病灶)的短径<10 mm,且超过1个月未出现复发病灶;②部分缓解(PR):经CT检测,所有靶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超过1个月无病灶增加;③病情进展(PD):经CT检测,所有靶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长径总和增加的绝对值>5 mm,或出现新病灶;④疗效稳定(SD):变化介于PR、PD之间。客观有效率(O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总例数]×100%。(2)血清肿瘤标志物。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置于抗凝管中,4 000 r/min离心10 min,抽取1.50 mL上清液,使用济南格利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FAITH-1600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人附睾蛋白(HE4)、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3)生活质量。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从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4个方面对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4)不良反应发生率。详细记录2组发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E4、CA125、VEGF、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E4、CA125、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WHOQOL-100量表中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EC是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E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群体的身心健康[8]。流行病学显示,EC占女性全身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9]。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仍无特效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切除依旧是E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无法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仍需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10]。但研究发现,当EC到达Ⅲ期时,属于高危阶段,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且Ⅲ期EC患者多伴随癌细胞转移仅采用单纯化疗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并且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11]。故如何降低术后转移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热点。
本研究对Ⅲ期EC患者采用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Ⅲ期EC患者采用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临床疗效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优势明显。本研究选择TP方案(紫杉醇+卡铂)化疗,其中紫杉醇是临床常用于静脉滴注的化疗药物,药物进入机体后使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防止解聚,从而使微管稳定并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触发细胞凋亡,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抗癌作用[12]。而卡铂是临床常见的非特异性抗癌药,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DNA,与细胞DNA的链间及链内交联,破坏DNA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13]。调强放疗是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技术。术前应用增强CT 确定病变区域,并根据区域划分来优化各区的治疗剂量,尽量增加病变区的剂量并减少正常区域的剂量,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14]。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CA125是临床常用于评估卵巢癌临床效果及是否复发的糖蛋白指标,HE4是一种新型的卵巢癌特异性的肿瘤相关标志物。资料[1]显示,超过90%的EC患者HE4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在临床上常用于评估EC患者病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微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VEGF是具有血管新生诱导功能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能促使血管新生,同时也能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MMP9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临床常用于评估肿瘤浸润程度的指标。本研究中,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肿瘤标志物中的HE4、CA125、VEGF、MMP-9指标进行检测,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HE4、CA125、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有效降低Ⅲ期EC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周亚燕等[15]学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一点。
综上所述,Ⅲ期EC患者采用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更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势明显,但对能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