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记,何云,林进体
(1.阳江光明眼科医院 预防保健科,广东 阳江 529500;2.阳江光明眼科医院 眼科,广东 阳江 529500)
近年来,近视眼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文献分析,在国内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占38.37%[1],深圳市小学与初中学生患近视率高达62.6%,北京高中生近视患病率高达72.2%[2]。在东亚和东南亚,青少年群体中约有80%~90%患有近视,其中高度近视占10%~20%[3]。近视的发生机制包括:光学离焦学说、形觉剥夺学说、调节滞后学说等[4-6]。青少年时期若不及时做好预防可能会演变成高度近视,后期可能会导致各种眼部并发症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等,且眼部并发症大多会出现在眼球的后节部位,治疗难度系数大。随着全球进入网络信息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青少年的近视问题需引起广大关注。目前对近视的治疗通常更加重视“治”而轻视“防”,这种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是不利的。随着我国近视低龄化现象的出现,青少年的近视逐年升高[7]。有效的干预和预防已经成为临床关注重点。据研究,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用眼不卫生及用眼的习惯不正确[8]。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近视患者做好防控工作。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近视患者更加详细地了解近视的原理等信息同时有助于青少年养成好的用眼卫生习惯[9]。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对阳江地区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阳江光明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需符合以下标准:①近视患者裸眼视力需大于等于1.0或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结果为近视或/和散光矫正视力大于等于1.0;②近视患者或/和散光患者都采用框架眼镜进行矫正;③患者年龄为12~18岁;④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⑤患者及家属具有知情权并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弱视、远视或患有其他的眼科疾病;②患者伴有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
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每组500眼;对照组男123例,女127例;平均(15.064±1.322)岁;真性近视355眼。观察组男122例,女128例;平均(15.252±1.396)岁;真性近视352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真性近视等临床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相关检查及矫正。对照组青年近视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模式,且随访时医生会吩咐患者平时要注意用眼的卫生等细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会在医院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青少年近视患者需每月至少参加两次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时间为6个月,包含内容如下。
(1)让近视患者了解视力的基本定义,了解近视发展的原因及因素,了解视力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并让患者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让其知道保护视力可以达到使视力得到改善的效果,可以预防近视或减少近视的发展。
(2)向青少年近视患者讲解如何是正确的用眼习惯,含学生学习时的坐姿、光线及用眼时长等,掌握正确的用眼习惯有利于近视的改善。
(3)鼓励近视患者重视眼保健操,并教导青少年患者眼保健操的具体方法,课堂实时讲解实时纠正患者的错误手法,太阳穴、太阳穴、四白穴、睛明穴、承泣穴,四个学位各按5min左右。
(4)提高近视患者的体能训练,6个月期间适当组织青少年近视患者外出进行踏青等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多参与户外运动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玩手机电脑等导致的用眼过度。
分析比较两组青少年近视患者治疗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D的人数、真性近视人数的变化、等效球镜度数变化。
本文数据经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青少年近视患者治疗前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D的人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青少年近视患者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D的人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增长(0~0.25)D的青少年患者为225例与对照组113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增长(0.5~0.75)D的青少年患者分别为192例、267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增长>1.25D的青少年患者分别83例、120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D)增加眼数比较[n(%)]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真性近视人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真性近视眼数分别为376例、465例差异较为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真性近视眼数比较[n(%)]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且出现近视低龄化现象[10]。采取有效的预防对青少年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达到降低近视发生率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预防高度近视引起的多种不良并发症。据文献记载[11],目前,青少年的近视意识较差,同时可能缺乏父母、医护人员、教师等人员的正确引导,这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用眼习惯较差,近视较为高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对阳江地区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效果。
本研究将青少年近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等效球镜度数达到-2.00D的青少年患者数比对照组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青少年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增加幅度小的占比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定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一定程度减缓青少年患者的近视增长幅度,对临床治疗具有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本研究同时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真性近视眼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真性近视眼数分别为376眼、465眼,观察组青少年患者真性近视眼数比对照组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一定程度减少青少年近视患者的发生率。
随着青少年近视患者数量的逐年升高,党中央及国务院提出需把青少年的视力健康管理提上日程,本文主要研究从“防控”视角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防控。据文献记载目前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需要家庭的支持及配合[12]。通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用眼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好的近视防控效果。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注意电子产品等对青少年视力的不良影响,包括:电脑、手机等的使用时间往往较长,青少年喜爱在室内玩电脑、手机导致很少参加户外活动等;②不良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包括:青少年学习坐姿的不正确、在照明不好等不良的环境下学习等;③青少年眼保操执行不够严格,操作不够规范;④据文献记载[13],青少年家长在教育理念的偏颇导致了孩子用眼不健康,因此,积极引导青少年近视患者家长配合健康教育是近视防控的关键之处之一;⑤倡导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家长积极与医院进行沟通联系,为患者设立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当青少年出现视力相关问题时能更加快捷地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以便更加及时地得到更好的帮助。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可能会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现汇总如下:①首先,对于青少年患者,会出现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青少年近视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够重视,不积极配合,导致最终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因此,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如使宣教形式更加丰富,因材施教等吸引青少年的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②其次,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家属,部分家属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会不积极配合,如会不赞同加强户外锻炼等,需要医护人员多进行沟通工作,使家长明白户外锻炼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据文献记载[14],每天暴露于户外明亮光照(>1000Ix)时间越长,近视进展则越慢。且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等上学的方式或其他体力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15-16]。有研究表明,紫外线会对改善记忆能力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得到揭示[17]。从生物学解释了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因此,让家长明白户外锻炼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重要。③健康教育在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若学校、家长、医护人员及青少年近视患者自身都能积极配合,相信会使青少年近视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数据研究发现健康教育能够减少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的发展。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为了实现更好、更高的治疗目标,需要青少年近视患者自身及家长、学校等人员共同努力、共同行动[18-19]。首先,青少年近视患者自身需意识到健康教育以及其他有利于改善视力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家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并鼓励青少年近视患者参与相关活动;同时,医护人员积极学习并探索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近视患者降低近视发展的课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教育会取得更好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