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彩云 吕海艳 白风霞 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二科 423000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目前治疗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注入栓塞材料以使脾实质机化,从而阻断其血流进入靶器官损伤脾功能,但该手术作为腹部手术,部分患者常因术后切口疼痛而导致呼吸及咳嗽受限,引发呼吸不畅,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1]。研究表明[2],合理进行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避免肺不张。而既往临床所采用的常规护理以自然式呼吸训练为主,未对其训练进行相应规范演示与指导,导致患者呼吸力度不够,频率不稳,易引起肺容量下降,影响肺功能恢复[3]。腹式呼吸训练在护士规范指导下进行,通过于腹部放置沙袋,增加腹部活动度,加大呼吸力度,促使膈肌运动,将其用于该类疾病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我院将探讨腹式呼吸训练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我院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1~59岁,平均年龄(49.31± 5.29)岁;肝功能分级:ChildA型22例,ChildB型24例;脾大程度:Ⅰ度26例,Ⅱ度2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9.84± 5.33)岁;肝功能分级:ChildA级23例,ChildB级25例;脾大程度:Ⅰ度27例,Ⅱ度21例。纳入标准:(1)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4]得分为4分及以上;(2)Child分级为A级或B级;(3)脾大程度为I~Ⅱ度;(4)呼气末正压≤8cmH2O(1cmH2O=0.098kPa)。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病者;(2)合并肝癌等恶性肿瘤者;(3)伴有大量腹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饮食、药物等基础治疗,并予以常规健康知识指导。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术后绝对卧床24h,肢体制动6h,注意查看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2)指导患者于自然状态下进行有效呼吸训练,取平卧位,先呼气后,经鼻吸气,待胸部隆起后,略微停顿1~2s,而后由口呼气。2次/d,5~10min/次。告知患者呼吸训练相关内容,嘱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训练;(3)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每4h测量1次体温,若发现体温>38.5℃,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予以退烧药;(4)嘱患者每日应进食70~100g优质蛋白,多食蔬菜,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5)术后不禁食,对于不能进食者,鼓励其多饮水以排出对比剂。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腹式呼吸锻炼。(1)成立管理小组:由2名主治医师担任小组长,选取我科4名主管护师为小组成员,均统一进行培训且考核合格后,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2)训练内容:①取患者于平卧位,分别于头、膝部垫一软枕,两膝半屈,保持腹部呈放松状态;在腹部放置2kg重沙袋后,将双手平放于胸部,而后双唇闭合经鼻缓慢进行吸气,在吸气过程中用双手按压胸廓,使腹部凸起以缓慢抬起沙袋,直至不能吸气后再停顿3~5s。②双唇呈吹笛状进行缓慢呼气,其间尽量保证气体经缩窄嘴唇呼出,使沙袋缓慢下降,腹部呈现内凹状态,直至不能呼气后再停顿3~5s。训练期间根据患者呼吸情况逐渐延长呼气与吸气时间,并逐渐增加沙袋重量。③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呼吸频率为7~8次/min,3次/d,10~15min/次。(3)有效咳嗽:患者取卧位,嘱其深吸气后屏住声门,使腹部用力,待膈肌抬高后进行咳嗽,以冲出气体或痰液。(4)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双腿伸直,松解腰带,以能容纳2指为准。(5)建立微信群:①邀请患者及家属入群,护士定期向微内发布自制腹式呼吸锻炼指导视频以及脾功能亢进健康知识,并于每周六进行一次视频通话,以及时解答患者疑问;②制定呼吸锻炼计划表,每日按时提醒患者进行负荷腹式呼吸锻炼,并教会家属拍摄视频,鼓励其将所拍摄视频发于群内参与微信互动,护士可根据视频及时记录患者呼吸锻炼准确度以及恢复情况。③每周组织群内患者互助,鼓励其在群聊中提出问题,分享经验,交流锻炼心得。两组均持续干预3周。
1.3 观察指标 (1)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分别于干预前以及干预24h、48h、72h后,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该量表总分10分,分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2)应激反应:干预前以及干预3周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ELISA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放射免疫测定皮质醇含量。(3)肺功能:干预前以及干预3周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测定仪(济南来宝医疗器械 国械注进20182072508 型号BTL-8Spiro)测量最大吸气负压(MIP)、呼气峰流量(PEF)以及用力肺活量(FVC)。(4)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期间记录两组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h、48h以及72h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对比分)
2.2 两组应激反应对比 干预前,两组NE、E、Co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NE、E、Co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对比
2.3 两组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MIP、PEF、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IP、PEF、FV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对比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4%,低于对照组的21.74%(χ2=4.729,P=0.030<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乙肝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以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为其主要术式,可通过栓塞材料使部分脾实质梗死,从而缩小脾血池容积,缓解脾功能亢进,但受手术切口缝合以及疼痛的影响,易导致患者呼吸深度受限,胸腔容积减少,引起分泌物潴留,造成肺部感染[5-6]。临床常进行周边护理、胸式呼吸等常规护理以降低患者肺不张等并发症,但该干预以口头表述为主,对其呼吸训练缺乏针对性指导,导致呼吸频率不均,膈肌运动受限,通气功能不足,影响疾病预后[7]。腹式呼吸训练通过护士进行一对一演练,增加患者对其训练规范的掌握,有效保证训练准确性,促使膈肌合理运动,将其用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可能会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
本文中,观察组干预24h、48h以及72h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NE、E、Co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式呼吸训练可缓解患者疼痛状态,减轻应激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腹式呼吸训练通过规律深呼吸,可使患者心电图T波幅度升高,从而对其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进行协调[8],降低其神经兴奋性,减少应激反应。武俐君等[9]在其研究中认为,术后出现应激反应大多是由疼痛加重而限制自主神经所致。因此适当控制疼痛可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本文中小组成员将沙袋置于患者腹部进行呼吸训练,可有效避免因腹部肌肉牵拉所导致的伤口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同时小组成员定期录制视频并上传至微信群,使患者自主学习以掌握呼吸训练正确方法,避免其因方式不当而造成的腹部拉伤,进一步缓解疼痛情况,改善应激状态。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因其肺部顺应性下降,多伴有肺换气功能障碍,影响其肺功能。MIP、PEF、FVC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肺功能受损时,上述指标可呈下降状态,引起气道阻塞,导致肺部通气受阻,延缓肺容量恢复[10-11]。本文中,观察组MIP、PEF、FVC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小组成员利用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吸气,促使气道压力增加,有效防止因气道早陷所引起的肺泡气体堆积,从而改善气体交换,增强其呼吸效率[12],进而使横膈肌活动度增强,肺泡通气量增加,有效改善肺功能。同时该训练以膈肌运动为主,可通过缓慢呼气加强膈肌收缩,增强呼吸肌群耐力,增加其携氧能力,促使胸部顺应性下降,以此增加胸腔负压,加速胸腔容积,促进肺膨胀[13],改善肺功能,进而达到降低肺不张、低氧血症发生率的目的。王磊等[14]将腹式呼吸训练应用于老年卒中患者,发现该训练可增加肺活量,促使肺复张,增强肺部排痰能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延用其腹式呼吸训练,将其用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发现,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可对其通气血流进行调节,增加肺泡摄氧量,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呼吸肌血供,从而增强气道挤压,改善机体排痰能力,促进肺复张,降低肺部感染,与其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将腹式呼吸训练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状况,减少应激反应,从而促使其有效呼吸,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