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福 王素平 张 敏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消化内科 274300
原发性肝癌(HC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由于HCC早期发病时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因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TACE治疗HCC的理论依据是经过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到达肿瘤部位,一方面通过栓塞肿瘤细胞的供血动脉使其失去养分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坏死[1]。近年来,在尝试提高TACE的疗效并减低其不良反应过程中,引进了新技术DEB-TACE,理论是通过载药微球系统延长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时间,并减少其释放入血,降低副损伤,目前DEB-TACE技术已被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国内报道较少。基于此,本文选择传统TACE法作为对照,分析DEB-TACE在治疗HCC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旨在为新技术的普及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HCC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经临床、影像学、病理确诊。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31~67(55.3±6.1)岁;肿瘤分期:Ⅲ期 32例, Ⅳ期 10例;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12例;单发肿瘤直径3.9~12.6(6.9±2.1)cm;肝内转移18例,远处转移7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34~64(53.9±5.8)岁;肿瘤分期:Ⅲ期 34例, Ⅳ期 8例;Child-Pugh分级:A级32例,B级10例;单发肿瘤直径3.2~11.7(6.5±1.7)cm;肝内转移17例,远处转移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原发病灶不能切除;肝动脉、门静脉未受侵袭;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 Child-Pugh C级;癌灶占据肝脏50%以上;门体分流;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手术禁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TACE治疗:常规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肿瘤大小、形态、部位、门静脉及肿瘤供血动脉情况,将化疗药物与30ml碘化油配成的混悬液,经微导管超选择置入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待碘油沉积良好后拔管。化疗药物选择:原发性肝癌均加载表柔比星50~100mg(根据60mg每体表面积的平方计算),转移性肝癌均加载伊立替康100mg。观察组采用DEB-TACE技术:化疗药物及穿刺方法同对照组,将化疗药物溶解后加入CalliSpheres载药脂微球静置30min以上,将微导管超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 经导管以1ml/min速度缓慢注入CalliSpheres载药脂微球与化疗药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观察肿瘤染色情况,直至染色消失后拔管加压止血,术后常规行抗感染、保肝、对症治疗,化疗周期根据病灶情况,一般间隔6~8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AST、ALT、AFP、TBIL、ALB以及Child-Pugh评分;(2)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bFGF、VEGF水平及MVD值,MVD值检测方法:在低倍镜下选取三个肿瘤血管密集区,在200倍镜下对三个区染色微血管进行计数,取平均值;(3)疾病控制率:2个化疗周期后按WHO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统计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例数,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1年生存率=术后12个月存活例数/总例数×100%;(4)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记录术后栓塞综合征、腹水形成及化疗药相关不良反应(腹痛、骨髓抑制等)发生情况。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ALB水平高于治疗前,AFP、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FP、TBIL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血管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FGF、VEGF水平及MVD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 连续化疗2个周期,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83.3%和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3.4%和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生存率比较[n(%)]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n(%)]
HCC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癌细胞浸润能力强,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类型之一。HCC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确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单纯手术切除无法达到临床缓解,甚至多数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2]。TACE治疗中晚期HCC的效果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目前已被列入欧洲肝病协会(EASL)和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中晚期HCC推荐治疗方法[3]。
传统TACE采用碘油与化疗药物混合进行栓塞治疗,碘油作为一种脂性造影剂,能够暂时栓塞肿瘤血管,并可携带化疗药物与肿瘤组织密切结合,从而协助其杀灭肿瘤细胞。但存在两个重要缺陷:首先,碘油在肿瘤实质不均匀沉积可使局部癌细胞“逃脱”化疗药物的攻击,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火种”[4];其次,碘油是脂质,运载水溶性化疗药物会使药物迅速释放至全身循环系统,从而降低药物的局部作用效果并加重全身不良反应。DEB-TACE是基于传统TACE的上述两种缺陷而引进的新技术,通过高分子材料——载药微球加载所需剂量化疗药物,包裹吸附药物呈微球状,使其在循环系统中免遭破坏,并与细胞密切贴合,控制性的持续释放药物,尽量延长药物与肿瘤作用时间并减少其释放入血[5-6]。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显示,HepaSphere载药微球可显著降低化疗药物血药浓度,延长化疗药物反应时间,与传统TACE相比具有较高的肿瘤反应率和安全性。国内学者刘金采取国产新型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载药治疗12例HCC,临床缓解率达83.3%,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41.7%[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个月bFGF、VEGF水平及MVD值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是高特异性血管生成因子,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增殖并重建,新生微血管形成后,bFGF又可破坏其基底膜和屏障功能,为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创造条件[8],二者与MVD值在DEB-TACE术后显著降低,说明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联合TACE通过抑制bFGF和VEGF表达、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进一步减少癌细胞血供的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且一定程度的抑制其转移。观察组治疗1个月血清肝酶、白蛋白、胆红素、肿瘤标志物等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个化疗周期临床控制率高达83.3%,高于对照组的61.9%,进一步证实了DEB-TACE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优于传统TACE。但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栓塞术虽然可以短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对远期肿瘤复发的作用不大,这也是TACE不能代替手术切除作为HCC的首选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9]。除了临床控制率方面,与传统TACE相比,DEB-TACE另一项优势是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本文中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载药微球控制下,外周循环血药浓度降低有关。根据载药微球的超选择特性,术中应注意选择肿瘤直接供血动脉,避免正常供血动脉的误栓造成肝细胞副损伤[10]。
综上所述,CalliSpheres 载药微球联合TACE治疗HCC能提高临床缓解率,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