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2022-07-12 05:41鲍文蔚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桃树双减布置

摘 要:“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需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将新型的作业布置法有效融入语文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作业布置的“质”,减轻不必要的“量”,引领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巩固和提高,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教学现状,就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展开探索和研究,希望在减负的背景下实现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双减”背景 作业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2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提出了“双减”的政策。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既需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不可忽略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为了确保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既要关注每位学生由于性格、环境等造成的能力差异,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建立系统的语文作业优化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引领学生走向自律、提升思维、发展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是对教学课堂的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并巩固学习内容。教师需要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高效和合理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巩固知识,树立学习自信心。作业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立足教材的阅读文章,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活化阅读思维,进一步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在“双减”政策发布前,作业的形式倾向于机械、重复的基础题,没有提升题和拓展题,如此一来,学生缺少一定的拓展,不仅让其丧失学习兴趣,也失去了一定的学习潜力。在“双减”背景下,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的有力工具,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辅助工具。如果教师只布置抄写型的作业,则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用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改善教学方式,关注更具有内在价值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师需认识到目前作业设计仍存在较多不足,部分教师更多布置机械性的抄写作业,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提升。实际上,“双减”政策的提出极力批判了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并发挥多层次、多元化作业的优势,在“双减”背景下发掘作业的特质,并且不断探究和更新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焕发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作业所承载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体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建设能力以及书写水平。实际上,作业布置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内容对作业进行扩充,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回顾所学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在优化课后作业时,要尽量不布置较为死板、单一的作业,要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作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发展语文应用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分层作业的布置策略

(一)根据学情,划分不同层次课内作业内容

随着初中阶段语文学习难度的提高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加重,有不少学生出现学习较为吃力的情况。归根到底是学生各个学科的基础水平有差异,加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各不相同,吸收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导致其学习也出现迥异的情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布置。

比如,布置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业时,“双减”前,部分教师倾向于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选择给基础薄弱、中等、良好的学生发布统一作业,这种作业布置方式虽然保证了每个学生学习实力都能得到较为平均的发展,但长此以往,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总是在巩固其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无法向更高层次的水平迈进,而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会倾向于不去主动思考,从而导致个人学习效果较差。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进行分层作业布置。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需要加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比如熟练掌握生词,巩固课堂所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思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方面的特点,从而将课后作业的重点突出出来,并进行深入解读。由此,每个学生能够在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这篇课文的真实情感,有效提高个人的语文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丰富课后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需要关注作业布置的优化,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推动学生取得显著进步。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课后作业,紧扣课堂中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趣味性作业。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丰富作业形式,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给学生设置创新性的作业,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并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1.对书面作业形式进行创新

教师指引学生走出传统的作业误区,避免留一些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内容。教师可通过情境作业和内容性作业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好铺垫。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设置作业的时候,应该结合教材的重点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重视口头作业

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口头训练以及表达方法等,让学生认识到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性,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

3.设置开放作业

这种作业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的教学中,学生理解、积累了“销蚀、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等重点词语,体会了“伟大的悲剧”这一标题的含义,那么教师则需要让学生自主概括课文内容、自主领会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进程中体现的悲壮美,进而让学生通过作业并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发表感想。比如,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布置文章大意概括的作业。这项作业布置之后,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理清故事的具体情节,概括文章内容:文章讲述斯科特一行探险家从南极绝望而归,最终悲壮覆灭的故事。教师还可布置资料搜集的作业,让学生课后通过资料搜集、询问他人的方式去深化对这节课的学习体会。比如,有的学生为了知晓南极探险的艰辛,特地找寻了一段南极探险的视频,体会到了在恶劣环境下探险家伟大的冒险精神,进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学生写下了观后感:“斯科特他们在与南极恶劣环境斗争,体现出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精神,以及为了科学事业发展勇于奉献的精神,斯科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扎实理论基础,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阅读感受,教师还可设计写作迁移活动,让学生结合个人对人物、环境等叙事技巧的了解,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人物刻画方法进行写作,由此透过个人的学习体会,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可见,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有条理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品质,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魅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养成多读、多练的好习惯,采用合适的作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布置小组作业,发展学生合作与创造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尽最大努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多样的语文作业发展学生合作与创造能力。为了体现语文教师较高的学科素养,教师要花费更多心思在作业布置上,利用作业将琐碎的知识串联起来,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以一概全,而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作业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步》的教学中,根据《散步》这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师选取同一题材、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作业布置。莫怀戚在描写《散步》这一文章的过程中,通过以“散步”为主要行文线索,表达了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教师可以以“线索”为议题,选取《阿长与山海经》《养花》和《我家的男子汉》等文本,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析研究。此时,教师让学生在消化本课文章的基础上,真正理解“线索”这一重要的记叙文写作方法,并通过课外阅读作业来深化学习印象。教师为学生提供《散步》这一阅读文本,让学生在“线索”这一议题的引领下,通过阅读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阿长与山海经》主要是以“阿长、山海经”为线索展开叙述的,表达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研究这篇文章的学生选择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演绎,既展现了作者与阿长的人物形象,也表达了本篇文章的思想精髓。《我家的男子汉》主要围绕“儿子”这一线索,描写了有关“儿子”的三件事,那么研究这篇文章的学生选择用海报的方式画出了“儿子”的三件事,简明扼要地展现了“线索”贯穿全文的魅力。《养花》这篇文章则是围绕“养花”讲述了养花的原因、养花的乐趣等事,研究这篇文章的学生就在课后选择亲手养花,观察个人养花的过程,将其与文章内容做对比,也深化了一定的学习印象。由此,学生能够在小组作业完成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并将语文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语文思维,获得长足发展。可见,教师需要注意布置作业使应该注意语文与素质二者之间的结合,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先,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四)解放学生双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育强调“要解放学生的双手”,教师不应当用大量机械抄写作业阻碍学生的发展,而是需要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实践经验,深化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积极利用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布置实践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猜想、证明假设,进而培养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的学用水平。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一颗小桃树》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了解一棵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从而掌握桃树生长的特点,体会如何用小桃树的形象寄托个人感情的写作技巧。学生在课堂上对比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充分分析小桃树和小麻雀最后的命运,明白两篇文章写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那么,教师可先布置分析课文的作业,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将文中描写小桃树不同生长阶段的词语画出,并根据这些描写总结出小桃树的形象特点。有的学生选择“瘦瘦的,白白的”“单薄”等词语,得出桃树瘦小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小桃树“弯着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苦涩的笑”等动作描写,体会了小桃树面对逆境时的顽强精神。之后,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小桃树是否是一帆风顺成长的?在它生长过程中遭遇到什么事情了呢?为什么作者给予这颗小桃树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可带领学生解放双手,布置一项实践型作业:去户外亲自种一棵小树苗。让学生带着同样的希望和梦想,种下这棵小树苗,感受文章作者对他的小桃树所寄予的希望,体会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此,学生在這项实践过程中理解了不屈不挠、战胜磨难的精神。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课后针对这棵小树苗的生长进行实践报告的撰写,注意在写作过程中巧妙运用文章中描写事物的手法,来寄托自己对小树苗的情感。学生完成这种实践型的作业后,体会到了“小桃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风雨的摧残,同时,作者从一开始就给予小桃树个人的希望而种下它,所以作者的心情会随着小桃树的经历而上下起伏”这一结论,深化了语文学习的感悟。

总之,语文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和记忆知识点的重要方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进行灵活有趣的作业设计,创新语文作业布置形式,提升作业布置的“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应用和实践所学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 黄晶晶、潘涓涓《优化设计  凸显实效——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8期。

[2] 王芳芳《优化作业设计,张扬学生个性——初中低年段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新课程》2019年第12期。

[3] 徐美珍《优化语文作业 实现轻负高质——对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新课程研究》2012年第4期。

[4] 谢慧梅《让语文作业的魅力亮起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优化作业探究》,《文教资料》2015年第15期。

[5] 林晓娟、季紫燕《“大阅读”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任务设计的初探——优秀教研活动案例》,《文理导航》2018年第8期。

[6] 沈玲、宋秀娟《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5期。

(鲍文蔚,1970年生,女,汉族,福建福州人,任职于福州三牧中学,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桃树双减布置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桃树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