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蓉晖
摘 要:如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频次逐渐增多,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教学内容、转化知识形态等作用,促进了先进化语文课堂的建立。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运用方式不恰当,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并带来诸多弊端。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利与弊 建议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2.027
语文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元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语文教育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效果,针对现阶段的教学弊端,采取具体、科学的措施弥补教学中的缺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有利方面
1.增大课堂容量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但是一些知识内容并没有全部展示出来,需要教师结合教学需求进行知识拓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延展文本空间,拓展文本知识信息,将语文教材中空缺的知识补充出来,并且能够以多种形态来展现知识,如声音、图片、视频等等,为语文课堂增添新的色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新知,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板书和口述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学生长期处在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当中,会逐渐产生疲倦的心态,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这一局面,各种新型元素的引入,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各种影像功能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新奇、有趣的事物能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3.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语文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动用思维,深入知识情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重难点知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很困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形态,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与学习,降低知识难度,提升教学质量。
4.高效熏陶、感染学生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语文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价值,因此教师应积極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和作用,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培养积极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媒体技术具有创建直观情境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影像功能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功能,结合语文知识内容,创建情感气息浓厚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泊秦淮》时,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中搜集一些与古诗描写景象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古诗情境当中,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学生在视听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权贵荒淫之举的讽刺以及爱国的情怀,启发和震撼学生。
5.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局限性,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还提升了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和智能化,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另外,学生能够在有趣的课堂中进行学习,在兴趣因素的驱动下,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升,当学生能够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进,就会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课堂质量也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6.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知识具有培养学生审美的优势,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育人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以此来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灵去感受作品赋予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章中描写的壮观情境向学生展现出来,促使学生结合直观的视频进一步去理解文字知识,感受语言的魅力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视频写出一段优美的作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审美的一种深化,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二、当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弊端
1.追求视听效果,导致文本品读弱化
目前,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多媒体的影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过于追求视听效果,频繁运用各种图像、音频等教学资源,占用了课堂的大量时间。另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于注重课件形式,过多地嵌入色彩、图画等等,虽然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冲淡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度。学生只有对本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基本的掌握之后,才能更好地结合相关图像、音频等进行深刻的理解,如果教师直接将文字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直观事物,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长期以来会对多媒体形成依赖,弱化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其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2.追求演示圆满,弱化主体地位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各教师的多媒体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时,过于重视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以及运用效果,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度不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进行灵活操作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自身的精力,降低了对学生的关注,双方情感与眼神等方面的互动与交流减少,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具体情况。
3.多媒体至上,弱化范读及板书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在阅读课堂上,一些教师会在网络中直接下载名家朗读,然后在范读环节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也经常会利用多媒体上规范化的板书代替粉笔板书。这些先进化资源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但是与传统的教师范读与板书教学方式相比,欠缺了一种真实的感染力。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展现着独特的课堂教育魅力。
4.过于依赖模式程序
现如今,随着多媒体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教育者们创建和推出了多种多媒体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习惯照搬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模式,没有结合实际需求和学生的特征进行改进,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另外,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认识不足,只是单一地在课堂上播放课件,而课件上的内容与教材内容一致,缺乏知识拓展,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多媒体教学缺乏创新性。
5.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空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育人目标,语文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每个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蕴含着每个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想象和理解,可以开阔眼界,以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认知。如果教师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会弱化语文的教育功能,挤掉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缺少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这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三、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守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设计环节以及实践运用环节中,应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保证多媒体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初中生存在的普遍特征以及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多个层面了解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增强其课堂活动参与感。
2.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向学生展示积极向上的知识,在保證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观,发挥多媒体的美化功能,通过向学生展示多种形态的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促使学生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意识。
3.简约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虽然能够为教学课堂增加很多新的元素,但教师要分清主次,在设置课件的过程中,要保证课件形式的简约化,保证教学内容简明、教学过程简捷,为学生提供舒适、干净的知识内容。如果课件内容过于繁杂,操作过程烦琐,不仅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还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质量。
4.适度原则
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的辅助性作用,不能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需要把握好时间,注意课件演示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影响文本教学效果。另外,情境引导也要遵循适度原则,既要激发学生的感性情感,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一定的理性,提升其学习效率。
四、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1.依据教学大纲,遵循教学规律
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准,从初中语文课程特征出发,保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充分、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应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中心任务以及育人标准,遵循教学规律,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避免因一味地追求课堂展示效果,而忽视了多媒体的辅助性特性。
2.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是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同时,教师操控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要想保证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就应先从教师方面入手,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人才基础。首先,教师应结合新教改理念,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只有正确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通过自主研学,更新教学思想,丰富多媒体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活动。另外,学校应向教师提供培训活动,通过思想教育、实践训练等等,提升其多媒体技术素养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
3.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将情境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操作方式以及教学设计不同,其教学效果也不相同。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精心设计情境创建方案,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当中,并保证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自主地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木兰辞》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花木兰的影视作品,然后剪辑成短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促使学生对花木兰这个人物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当中,然后教师抓住机会,开展课本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导入,让学生结合刚刚看过的视频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进行知识探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本学习的体验感,培养其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
4.适当链接,求深求广
多媒体教学资源更加广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如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等,为学生进行正式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社戏》之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关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各种资料,然后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微课具有内容精简的特征,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又不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关于文章的一些其他知识。当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之后再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另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了重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背影》时,当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关于父爱和母爱的照片,如炎热的天气中在工地里干活的父亲、为孩子做饭的母亲等等,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距离,以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积极情感。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思想武器,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需求,创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首先,教师应树立自省精神,正确认识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为后期的课改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认真研学多媒体技术,灵活掌握其各项功能。最后,坚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姜国帅《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年第7期。
[2] 朱春红《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2020年第33期。
[3] 李建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新课程》2020年第45期。
[4] 王雪梅《利用多媒体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年第5期。
[5]刘世明《多媒体教学形态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2021年第11期。